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高中學習,什麽樣的應試方法是好的?

2019-11-14心靈

我高中時期就是個學霸,目前在做教育研究的工作,研究方向就是思維方法和學習策略,經常給各個學校的校長、骨幹教師做培訓,以嘲諷老師們不懂學習方法為樂……

很多高中生私信我問各種學習方法,沒法一一答復。就在這個問題下做個統一答復。

目前高中生學習,存在很多誤區,有一些最簡單易學且高效、理應人人都會的方法,其實很多人都不會。至於那些衍生提高、錦上添花的方法就更不必說了。

在本文中,我將分為上中下三篇來寫,從多個角度講述如何學得好、成績好。

  • 上篇——思維原理篇
  • 中篇——學習環節篇
  • 下篇——狀態管理篇
  • 廣義上來講,上述都叫做學習方法。這些方法中,有些是核心必備的,有些屬於校本選修。另外,不同科目、不同人的情況各異,使用方法各異,我盡量說明每種方法怎麽用、什麽時候用、什麽人適合用。不過找到最適合方法,仍然要自己親自嘗試選擇。

    另外,這些方法也可以說是所有學習的方法,對於大學生、成年人也是適用的。高中生從現在開始養成這些方法習慣,可以一直持續終身受益。

    上篇——思維原理篇

    結構提綱:

    1結構化思維

    2視覺化思維

    3記憶術

    正篇:

    1 結構化思維(推薦指數:☆☆☆☆☆)

    結構化思維是一種最基本的、最必要的學習方法,是所有想要高效學習的人都必須掌握的。有結構化思維的人,學東西特別快——短時間內能夠理解,並且保持更長的記憶。

    但是很多高中生都不具備這樣的方法。極少數高中生能夠獨自發現這個方法,大部份高中生能否掌握主要是看運氣——你是否能夠遇到一個好的老師來教你這個方法,或者你是否能夠碰巧看到我的這個答案。

    這其實是我們教育系統的一個嚴重失職。結構化思維的作用巨大,影響全域,理應是學校應該主動教授的思維技能,不應該讓學生自行研究發明的。不過我們的學校和教育系統推脫了責任。現在,希望各位能把這一點補上,受益終生。

    先出兩道奇怪的題目,讓大家測試一下

    第一道是考察記憶力:

    方框中有有八個線條構成的圖形,你能在30秒之內把它們記憶下來嗎?

    第二道是考察分析理解力:

    你能分析規律,在2分鐘之內,推斷出第九個方框中應該是什麽圖形碼?

    答案先不表,請帶著這個疑問,繼續往下看——順便說一句,帶著疑問學習,就是一種學習方法,後面會詳細講。

    1)什麽是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核心就是分類和層級 就是對整個系統有框架定位,有一種知識地圖的感覺

    普通人思考問題的時候,非常容易本能的一頭紮進繁瑣的細節中,缺乏系統與結構的感覺。結構化思考的人,看到某個知識點,會先考慮總體大結構,再考慮細枝末節。

    如果覺得抽象,就舉例說明。

    比如,高中物理的整個知識框架結構是怎樣的?那就是:

    以上6個部份就是高中物理的大結構。

    如果再細分,力學部份的細化結構是怎樣的呢?

    如果再細化,那就是高一的課本目錄了(力學部份主要在高一):

    這就是一個高一物理所有內容的框架結構。這個目錄結構和剛才的整個高中知識結構是一樣類別的,只不過一個是橫著,一個是豎著。

    如果還要再細化呢? 再小一點的結構呢?

    比如說斜面摩擦的題型,可以分為:斜面靜止、斜面運動。斜面運動又可以分為,斜面向上運動,斜面向下運動。

    以此類推

    說簡單一點, 就是要分類、分章節,要有系統定位 。你一看到一個題目,立刻能夠意識到:

    「哦,這麽個物理當中的力學部份,是斜面向上運動的受力分析型」;

    「哦,這個是物理當中的電磁學部份,是電流功率計算的題型」
    就像是一張你很熟悉的地圖一樣,你一看到就知道這個點在地圖上的哪一部份。

    2)結構化思維的好處

    接著講一講結構化思維有什麽作用。最核心的就是兩條:

    a方便理解;

    b方便記憶

    a方便理解

    理解,是高中學習的重點。面對數學壓軸題、物理綜合題,又或者是文科論述題,以及語文的閱讀、作文等,無一不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的。在我們的日常學習中,老師也強調「要理解課文、知識、公式」等。

    結構化思維為什麽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呢?

    舉一個例子。你做題的時候,從一個點開始尋找思維,發現找不到:

    於是你繼續換個方向找思路:

    最終你發現,四面八方的思路全部找遍了,但是還是沒有用,沒有做出來這道題?你慌了,焦慮了,煩躁了,反復驗證尋找,是不是哪裏漏掉了?於是就陷入了無窮無盡的掙紮和迴圈之中。

    然而實際上,情況可能是這樣的。

    在這個結構中,題目A下面分為3類:B、C、D。這三個知識點中,解題思路有可能藏在其中的任何一個地方,每個題目都不同。所以正確的做法,就是你在BCD三個點,都做一些思路的搜尋工作,分別嘗試。

    然而,對於不具有結構化思維的人來說,他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存在BCD三個點,他可能就根據自己的本能反應,隨便找一個點進行探索了。比如他對於知識點B更敏感一些,他就本能旨在B點周圍思考。這樣,如果運氣不好,思路突破點不在B點,那麽他可能在考場上卡個十幾二十分鐘都沒有思路,直接崩潰了。

    比如,數學壓高考壓軸題,可能是解析幾何的題,結構為 橢圓+直線+三角形 的結合。某個題的突破點,可能在於一個三角函數公式(比如余弦定理)的巧妙套用,而你沒有把握到這個結構,反復的在橢圓的和直線相交的方程式中做變形嘗試,那麽你就一直做不出來了。

    在我們平時的學習上,一定要多多使用結構化思維,進行分類、分層,這對我們的理解問題、理清思路,有巨大的幫助。

    具體怎麽做,我會在 中篇——學習環節篇 裏繼續更詳細的展開。

    b 方便記憶

    然後是記憶 ——結構化思維能夠讓你記憶得更快、更長久

    人對有規律、有意義的東西,記憶就會更快、更久 。因為人的大腦消耗能量巨大, 在長久的前進演化中,任何沒有意義、浪費人體能量的東西都會被拋棄。 大腦當中的知識點,如果沒有意義的話,就會快速遺忘——被大腦拋棄了節約能量。

    而結構化的東西之所以能夠被更好的記憶,是因為結構就是事物本身的一種規律(事物的規律有多種),有結構的東西,我們會感覺它是有意義的,所以能夠記得更好。

    下面來揭曉最開始兩個題目的答案。

    第二題:第九個方格裏面是什麽圖形?

    答案應該是:

    這就是一個知識點,一道題目。假設我不做任何解釋的話,你能理解嗎?你能記住嗎?3個月後再考一遍,你真的能做對嗎?

    還有,第一題,那八個圖形背下來了嗎?

    現在,我把背後的道理說出來,大家再感覺一下:

    你看,其實就是一個九宮格裏的田字形,被換成了4個一行。

    現在,是不是一下就理解了?然後一下就記住了?並且再過3個月也能夠記得了?

    因為這些原本零散的圖形,現在有規律了,有意義了。

    再給一個結構化思維的例子,高中語文課文的:

    【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沈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這首詩就可以 做結構化理解和記憶 。現在,我們對這首詩做結構化,看看效果如何。

    這就是這篇課文的結構化,我把它畫成一張思維導圖了。

    有了這個結構,本詩的理解和記憶就都容易了。

    理解 :太祖(人物)在寒秋(時間)的橘子洲頭(地點),看了看山、水、動物(起因),發出感慨,回憶起了當年和同學們一起裝逼的往事(事情)。

    記憶 人物——看(山、水、動物)——感慨——回憶(同學們一起裝逼)

    大家可以試一試,明顯更好理解,更好記憶了

    而且這樣的記憶,有一個特點,就是萬一你實在是忘記了,你只會忘記其中的一兩句,不會忘記整篇,剩下的部份還是能夠記起來。而如果是傳統的線性記憶,則經常發生這種情況:一句話忘記了,後面所有的全部記不起來了——崩潰。

    至此,結構化思維講得差不多了。另外還有一個案例,我在問題 為什麽有些人很聰明?他們遇到問題時的思維方式與我們差別在哪呢? - 葉修的回答 下提到的,是一個現實社會工作場景中的案例,跟高中無關,我就不貼過來了,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下。

    2 視覺化思維(推薦指數:☆☆☆☆)

    視覺化思維也是一種很重要的思維方式。由於人的大腦對於影像的接受度高於抽象文字,如果能夠熟練運用視覺化思維,對思考的效率、深度,記憶的速度和長度,都會有很大幫助。

    上面那張【沁園春·長沙】的結構化,我就是用思維導圖畫出來的。實際上,思維導圖就是最常用的一種視覺化方法。我平常自己使用的,以及給學校老師開的視覺化思維的培訓課裏面,講的更復雜一些,有很多其他方法,不過對於中學生來講,把思維導圖掌握熟練就夠了。

    思維導圖這一種方法,是結構化和視覺化的結合,用好了能夠提高不少效率,這是有大量的成功案例的。很多優秀學生,整個高中階段,也就僅僅用了思維導圖一個方法,就清華北大985、211了。

    再給幾張圖片看看吧,看不清內容沒關系,有個感覺就行了。

    高中數學——直線方程式:

    這是一個數學老師的備課思維導圖:

    一個學生的歷史思維導圖:

    下面簡要說一下思維導圖的幾個要點,以及註意事項。

    思維導圖的要點:

  • 有一個中心點,一般是某個知識主題,
  • 如:(物理)力學,(數學)立體幾何,(數學)橢圓,(生物)有絲分裂,(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語文的一篇文章,等等

  • 四散出去,建立分類和層級。思維導圖是一種結構化的技術,還記得嗎?結構化的本質就是分類和層級。
  • 逐層展開:

  • 分類之間盡量相互獨立,並且是平行關系,最好不要重合。
  • 思維導圖的使用註意事項:

  • 盡量自己畫圖,比用別人的現成的思維導圖效果更好;
  • 平時手寫的不用畫的那麽精美,不用線條平滑、顏色鮮艷的,一般白紙+紅藍黑三色筆就搞定了。
  • 思維導圖用來做知識整理效果最好,在語文學科裏,還可以用來輔助閱讀理解和寫作
  • 如果還想更詳細了解的,可以去買一本思維導圖的書。市面上很多,大同小異的,隨便買一本看看即可。

    還有些復雜的視覺化方法,這裏略作介紹吧,不詳細展開了。這是一個歷史老師參加我的培訓後,做的一個復雜的視覺化樣版:

    這個難度較高,看看就好,不必強求。若有額外的興趣,也可以嘗試自行開發方法樣版。

    3 記憶術(推薦指數:☆☆☆)

    剛才講過,記憶可以透過理解來加強,理解了的,有規律的東西東西自然就容易記。

    然而,在考試當中,有些東西確實就是沒有規律的,就是要死記下來的。

    比如:

    化學當中,硫是黃色的而不是棕色的,Br溴是紅棕色的而不是黃色的;
    生物當中,植物細胞是細胞壁, 動物是細胞膜,蘇丹紅Ⅳ號用來鑒定脂肪而不是蛋白質;
    語文當中,大量的同音字、形近字、易混淆的字,大量的文言文生字的意思等。
    至於歷史、政治、地理中,就更多了,不提了。

    這些沒什麽規律的東西,一般人都是使用單調重復,反復背誦的方法記的,不過其實還有更好一些的方法——記憶術。

    記憶術,簡單來講,就是用一些稀奇古怪的技巧——聯想、諧音、影像記憶等——讓難記的東西變得好記。

    諧音記憶法

    比如 蘇丹紅IV號(4號),是用來檢測 脂肪
    的,而不是檢測 蛋白質 或者 醣類的 ,你可以這樣記:

    蘇丹紅IV號4號 → 死好 → 長這麽肥,去死好了 → 肥 → 脂肪

    影像聯想記憶

    簡單舉例:請記憶十個詞語

    烏龜 馬桶 大海 氣球 月亮 鞭炮 煤炭 樓房 女人 蜘蛛

    硬背記下來不難,不復習,過一個小時再來背一遍,還記得住嗎?

    下面用影像記憶術當中最簡單的一種影像故事法——來進行技術處理

    在大腦中想像圖片(註意,一定是物品對應的圖片,而不是文字):

    一只 烏龜 ,在白色的 馬桶 裏遊泳,突然,被沖廁所沖走了,沖進了 大海 裏。
    藍色的海面上,慢慢懸浮出一只黃色的 氣球 ,氣球一直往上飛,碰到了 月亮 尖尖的角上,爆炸了!!
    裏面居然是個紅色的大 鞭炮 !!炸得剩下的鞭炮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黑黑的 煤炭 ,煤炭燒著了,熊熊大火!!引燃了一棟30層的高高 樓房 。樓房裏面一個 女人 在尖叫!!但是沒有人拯救她,於是她變成一個 蜘蛛 精,逃走了。

    把這個故事,以影像的形式串聯兩遍,保證你兩三天之類都不會忘記的,有興趣的可以立刻測試。。

    壓縮記憶法

    舉例:

    兩湖兩廣兩河山,

    五江二寧青陜甘,

    雲貴西四北上天,

    內蒙台海福吉安。

    諸如此類。

    顏色刺激記憶法

    比如化學上,溴Br2是紅棕色的。有學生總是把它記憶成黃色的,這個嚴格來說是錯的,黃色和紅棕色是不同的。但是如果你在筆記本上抄一遍「 Br2是紅棕色的 」,這個是沒用的。

    更好的方法是,你直接 拿 紅棕色的筆 去抄寫上面這句話

    更好的方法是,你直接 在筆記本上畫一個燒杯裏面裝了Br2,然後把Br2畫成紅棕色

    這就是顏色刺激記憶法。

    一般的,我們把核心重點用不同顏色的筆(一般是紅色、綠色等)勾畫出來,也有一點點效果。

    當然,上面這麽多記憶法,綜合起來使用更好,比如還是剛才的那個Br是紅色的,更好的方法是:

    在筆記本上寫下: Br2—溴—銹—鐵銹—紅棕色,然後這句話也是用紅棕色筆寫 的。這就是諧音、顏色的聯合使用。

    聰明人可以以此類推。

    綜合感官記憶法

    普通的記憶方法,對五感的呼叫非常少,純粹是大腦的抽象活動。如果能夠將五感融入到記憶的過程總,那麽效果會加強很多,上面的影像聯想法、顏色刺激法,其實就是視覺感官的一種套用。這裏再提供幾個方法。

  • 聽覺
  • 舉例:背誦語文課文(英語文章、歷史事件、法律條文)。

    如果只是拿著書讀幾遍,然後試著背,那麽效率比較低。如果你錄一段該課文的錄音(網上找,或者錄音筆自己錄自己的聲音),然後沒事的時候放給自己聽,那麽你就套用了聽覺學習法。

    這樣,你套用閑余時間,如公交車,上廁所,看月亮思考人生,等,不知不覺中就進行了學習。

    看似簡單不起眼的方法,效果絕對超乎你的想像!你需要知道的是,這種方法不僅僅是加長的學習時間而已,而是會有非常特殊的效果,不信的去測試一下,效果很明顯的。

  • 觸覺
  • 舉例:小朋友初學英語

    初學英語,有一種非常強大的學習法,名叫TPR學習法,中文為,完全身體反應學習法,就是觸覺學習的典範。

    如,你教授單詞catch時,扔給他一塊巧克力,他會本能的接住。在這個電光火石的瞬間,你大喊:catch!!
    小朋友感到一股熱流從天靈蓋湧入,頓覺英語功力就深厚了不少。

    接著,你要教授短語
    run away,你一把搶過剛剛給他的巧克力,撒丫子就跑,於是他就追,你就邊跑邊喊:I run away!run away!run away啊run away!
    小朋友立刻通了任督二脈,從此不會忘記run away是什麽意思了。

    這是少兒英語入門最強的方法,沒有之一。

    高中生雖然不是少兒英語入門的情景了,但是也可以通用。比如 學習單詞 punch(出拳,擊打),你不僅要聽這個音、口頭發這個音(聽覺),不僅要想像一個人出拳頭的畫面(視覺),而且要肢體實際做出這個出拳打人的動作(觸覺),這樣才是效果最強的。

    當然,要找沒人的地方練習。公開場合這樣搞,是很容易被人punch的。

    另外,還有一些可以參考的答案

    關於改錯題:學習高中理科整理一本改錯本真的有用嗎? - 葉修的回答

    這個答案中額外提到了一種記憶法——綜合感官記憶法:節約復習時間的辦法? - 葉修的回答


    上篇——思維原理篇 小結:


    中篇(預告):學習環節篇

    結構提綱:

    1預習 ——為什麽說預習並不浪費時間,反而能夠提高總體效率?如何預習?

    2上課 ——課堂應該怎麽上最高效?有哪些可行的技巧?

    3復習 ——如何復習最有效?為什麽說大部份人的復習都有方法錯誤?

    寫的我累死了,有幾張圖還是現場做的。今天先到這裏,爭取在中秋節節內更新完畢吧。


    繼續更新

    中篇:學習環節篇

    1預習 ——為什麽說預習並不浪費時間,反而能夠提高總體效率?如何預習?

    2上課 ——課堂應該怎麽上最高效?有哪些可行的技巧?

    3復習 ——如何復習最有效?為什麽說大部份人的復習都有方法錯誤?

    1預習

    對於預習,很多學生(包括我自己當年)都有一個 認知誤區:預習就是提前學習

    在這種理解下,預習是提前學習,正式上課就是復習,整體上是延長了學習時間的。然而,上課時候老師講的很慢、很細,你又提前學了,覺得都懂,於是無所事事,幹脆不聽了,走神、發呆, 這就造成了極大的時間浪費,其實整體上是降低了效率的

    更可怕的還有這種情況——把預習當提前學習,但是學得又沒有課堂上老師講的那麽細致,卻產生了一種自己都懂了的感覺,於是上課時候繼續走神發呆無所事事,結果反而比不預習的時候效果更差了!

    我們必須意識到,預習就是預習,不是提前學習!

    破除了錯誤的舊以後,還要立新,下面的內容就十分重要了:

    1) 為什麽要預習?

    2) 具體該如何預習?

    1)為什麽要預習:

    預習,是為了降低總體的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很多時候,人的大腦和身體肌肉的執行道理是相似的。以肌肉為例。你用右手、右胳膊,用力打出一個沖拳,會有什麽感覺?好像沒什麽感覺吧?那麽,當你用力打出一個沖拳的時候,你的右胳膊會不會脫臼?

    你說,當然不會啦!人體的肌肉和神經是有自我保護功能的,它是不允許你用出過大的力量去傷害自己的。

    然而,有一種方法就可以達到這個效果——你早上起來,睡得迷蒙模糊,四肢還軟軟無力的時候,不經預熱,突然就用力打出一拳,這種時候,你就很容易脫臼!(不要問我是怎麽知道的!)

    類似的還有,沒有活動開膝蓋、腳踝就開始劇烈的短跑沖刺;沒有基礎的拉伸壓腿活動就開始用力踢高彈腿等。 你都會很容易把自己弄傷。

    你的身體,本身是有這些自保的能力的,本來是能夠很好的完成這些動作的,但是你沒有進行預熱,於是這些能力就無法發揮出來了!

    大腦活動也是類似,想 要讓腦神經細胞活躍起來達到最好狀態,也是需要預熱的

    這就是學習當中預習的作用——讓後面的正式學習更好,更有效率。

    2)具體該如何預習

    現在你明白了,你是要預熱,而不是正式開戰,所以,一定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疲勞了。預習,一定要短、快、高效!

    a 時間

    一般來說,第二天要上課的科目可以預習,沒有課的不用預習;感覺有難度的、需要提高效率的科目要預習,感覺毫無難度的不用預;預習時間,每一科,長的頂多10分鐘,短的1分鐘即可。

    這個時間很重要,預習時間一定不要太長。剛開始不適應、不知道怎麽預習的時候慢一點,可能要10分鐘;後來熟悉了,每一科平均3-5分鐘就好了,一般高中生需要預習的科目每天不超過3科,也就是,每天預習花費的時間,頂多15-20分鐘就好了。

    b 方法

    人的註意力是有限的。 聽課的時候,我們都想永遠保持註意力集中,不要放過每一句話,然而,這是不可能的。不是你不願意這樣做,而是,不論多麽想這樣做,你的生理狀態都是無法達到的,你的大腦機能本身就不支持這樣高強度的註意力集中

    我們認真聽課的時候,大部份基本都是這樣的狀態:

    高度集中註意力聽一會兒,大腦感覺累了,稍微休息一下(表現為我們走神開小差了),等休息得差不多了,大腦再繼續集中精神聽課(表現為我們突然回過神來——哎呀,剛才走神了,趕快回來)。

    悲劇的事情就在於,很可能這節課的重點就在你走神的那一小會兒(3分鐘?)已經錯過了。於是你只好課下再花30分鐘去補回來。(3分鐘變成了30分鐘,這就是你的時間虧損)

    那麽具體該怎麽解決這個問題呢?

    還記得我前面最開始「順便」說過的一句話嗎?—— 帶著問題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學習方法

    這就是最核心的預習方法。預習,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給自己提問題。一般來講,我們在預習的時候,要給自己提出這些問題:

  • 本課大致是在講什麽問題?
  • 本課的內容需要哪些基礎?和前面的知識是如何銜接的?
  • 我估計哪些東西是重難點?
  • 當然,這只是一個簡要樣版。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性添加不同問題。

    另外,不同的學科所提出的問題也是不一樣的。

    比如數學的預習問題偏向於這種:這個公式是由哪個公式、公理推出來的?怎麽變形?

    語文的預習問題偏向於這種:這篇文章的結構是怎麽樣的(參考第一部份的結構化思維)?作者寫文章的目的是什麽?

    諸如此類。

    這些問題, 最重要的是把他們提出來 ,然後大致找一找在課文、課本當中的對應位置和步驟, 但是不要刻意去解決它 !具體的問題解決,是明天正式上課的任務,今天我們只需要模模糊糊的了解一下就好了。

    我們只是要給自己產生疑問,並且把這種疑問感帶到明天的課堂上 。所以我說,預習應該是非常快的,熟練以後3-5分鐘就搞定了,因為只需要你大致瀏覽,不需要具體解決。

    如何知道自己的預習是否是有效的?

    一個最簡單的檢查標準就是,你是否產生了明確的問題和疑惑?你的問題夠具體夠清晰嗎?我上面給出的問題樣版,是比較大而空的,對應到你每天的預習,應該是具體的。

    比如,問題「 本課的內容需要哪些基礎?和前面的知識是如何銜接的 ?」就應該變成——「 明天學習三角函數變化的半形公式,跟基礎公式是什麽關系?跟二倍角公式是什麽關系?他們之間能相互推導嗎?如何推導?

    產生了這種問題,再把這種疑惑帶到明天上課,你的預習就成功了。

    這樣預習的好處是,你聽的時候會很清楚,很有條理,而且不會漏掉重點。剛才講過,當你的大腦很疲憊的時候,它會自動進入休息狀態——走神。然而,它什麽時候回過神來呢?你原來是沒法控制的。 然而當你預習過以後,你提出了「半形公式和基礎公式是什麽關系?」的問題後,相關的區域就被啟用了一些。只要老師說「下面我們來從基礎公式把半形公式推匯出來。」
    哪怕你當時是在走神期間,只要聽到這句話你就會突然自動回過神來,繼續跟著聽課,這樣就不會漏掉重點了 。

    當然,也有一種偷懶的預習法,那就是直接在上課之前的3分鐘開始預習。這樣的效果也類似,而且那種疑問感更強烈,更容易讓自己保持集中,理論上是效果更好的。

    然而,這會擠壓你的課間休息時間。本來課間休息,應該出教室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做些活動的,如果挪用去預習,有可能你的身體狀態變差,大腦缺氧等,腦細胞活性更低,學習效果更差了。所以一般不建議。

    除非,你效率極高,提前1分鐘,加上課前老師進教室、其他磨蹭的同學說閑話、慢慢找課的1分鐘,能夠在這短短1-2分鐘內完成預習。

    具體怎麽操作,個人自行衡量自己的能力吧。反正原理和方法就是這些了。不是高手就不要裝B,提前一天預習,花費不過15分鐘而已。

    2 正式上課

    如果你按照前面的方法進行了預習,應該是形成了一張問題清單的,上面大概有個3-5個問題。上課時候,你可以一邊聽,一般對照自己的問題清單——老師講到哪了?正在講的內容是解決什麽問題的?

    在正式上課的時候,可以把課程內容做一個結構出來——又用得上之前講的結構化思維了。語文學科最需要這種方法,基本上每篇課文都可以畫一個結構圖或者思維導圖。其他學科也一樣,都要做結構化。

    這裏介紹一種特殊的學習視角:每門課程都是一篇特殊的語文課文。

    你想想,語文課程裏有議論文、說明問、記敘文。數學、物理等不就是一篇說明文嗎?政治歷史等不就是記敘文(歷史事件等)、議論文(觀點、原因分析等)的混合文章?

    所以,每一門科目,每一天的課程,都可以當做一篇語文課文一樣做結構化。反過來,你要想,每天上數學、物理、政治課等,都會對你的語文文章分析能力有提高。

    你甚至還可以做一個特殊的練習,這個練習對你學習數學、物理等科目有很大的促進理解作用!那就是—— 把數學、歷史等課本(單元、章節),覆寫成一篇語文議論文

    以數學為例,以三角函數公式變化為例。你的議論文可以是這樣的:

    題目: 論三角函數的變化核心
    論點: 所有三角函數的變換,都可以從和角公式推匯出來。
    分論點1 :差角公式可以從和角公式推匯出來。
    分論點2 :二倍角公式可以從和角公式推匯出來。
    分論點3 :半形公式可以從和角公式推匯出來。
    結尾 :綜上所述,和角公式確實是三角函數變換的核心。

    這篇議論文,完整寫出來大概20分鐘吧,兩三百個字而已(但是結構很完整)。如果是簡寫的話,5-10分鐘就搞定了。

    當然,這種議論文可長可短,可以在腦子裏模擬,也可以簡要的寫出來。短的、模擬的可以課堂完成;長的、手寫的,可能要放到課後完成。

    另外,上課的時候要專註,如果老師的水平不是很差,那就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如果老師水平太爛了,你就自己制定學習計劃,比如做題,比如花15分鐘把上面的論文完整寫完。

    3 復習

    復習環節,既包括對有疑問的內容進行再次學習,也包括完成對應的作業、試卷等。

    復習可以分為即時復習和總結復習,以及對應的錯題本 。即時復習是指復習本節課的,昨天的內容;總結復習是指,一個單元章節、一個學期學完後的綜合復習,甚至是高中階段的總復習等。

    很多高中生的復習方法有問題、效率低,就在於他沒有明確區分即時復習和總結復習 ——這兩者需要的方法是有差別的。

  • 即時復習
  • 即時復習相對簡單,當天學了什麽內容,推導一下公式,做個結構化梳理,或者完成一下上面的各課程小議論文,或者背背文章之類的。

    即時復習,關鍵的是態度 要有一種絕對不能拖延,不能把問題留到明天的心態 。這種心態對於數學、物理等學科尤其重要,因為這些學科是有嚴格的邏輯遞進的,今天的內容出了問題,很容易影響到明天的學習。你拖了兩個星期的問題不解決,基本上一個學期的課程就崩了。

    所以在時間分配上,碰到問題了,盡量以數學等為重,英語語文等適當讓路、調整時間。 註意,這不是說讓你學數學的時間更多一些,更偏科一些,而是說,在碰到問題的時候要臨時調整順序,語文、英語的問題什麽時候都可以解決,而數學的問題必須是現在解決 。各門學科的學習總時間也許是相等的,但要保持數學的時間穩定性,而把英語、語文等的時間做靈活變動(比如拖到周末去解決、或者下周放假的時候去解決)。

  • 綜合復習
  • 綜合復習,關鍵的是方法 。大部份人的誤區,主要出在綜合復習上。很多人把即時復習的習慣和方法帶到了綜合復習上,這就有問題了。

    即時復習的時候是什麽習慣呢?大家想一想是什麽習慣?是不是腦子一楞,感覺沒什麽習慣啊,就這麽直接復習、做題不就完了?

    對了,即時復習的時候沒有什麽刻意的習慣,就是根據本能,按照順序線性的復習就好了。但是,這種按照順序線性復習的習慣,在綜合復習的時候就完全行不通了。

    比如,高一物理學習力學,進行力學章節復習的時候是怎樣的?

    第1題是關於斜面靜摩擦的,第2題是關於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第3題是天花板懸掛小球的受力分析,第4題是高空水平拋物運動軌跡,第5題是4個方向的力的合成與分解……

    這就是大家平常做的章節復習試卷,感覺好像沒什麽問題啊?然而實際上, 它完全違反了我們最開始講的結構化思維的原則

    結構化思維的,是要做分類和層級。每個小結構作為專題進行單獨復習。比如,這兩天專門復習摩擦力的題型,過兩天專門復習加速運動的題型,下周再復習粗糙斜面上勻變速運動的綜合性題型(這種就是前兩種的綜合運用)。

    甚至還可以細分,今天復習摩擦力的題型,先集中復習單體斜面靜摩擦的,然後復習單體向上/下滑動摩擦的,然後復習兩個物體疊加斜面摩擦的。以此類推。

    這種復習方式,就是結構化的復習方式,比線性的復習有效多了

    還有更極端的例子——高三總復習。

    高三總復習的時候,很多學校、老師、學生,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做模擬試卷,然後改錯。以物理為例,一張總復習模擬試卷是怎樣的呢?它是這樣的:

    第一題是電路分析題,第二題是圓周運動的題,第三題是電磁場的題,第四題是受力分析題,第五題又是電磁場的題,第六題又變成了電流做功的題。

    而你復習、改錯的時候,也會很容易的跟著它的思路走:改錯本上一會是電路分析題,一會兒是圓周運動的題,一會兒是電磁場的題,一會兒是受力分析題,一會兒又是電磁場的題,一會兒又變成了電流做功的題。

    這種復習就更加散亂,更加缺乏結構化。正確的復習,依然是進行切塊的專題復習。那種混合性的模擬試卷,基本沒有練習提高的作用,只是檢查評估而已。

    請記住,練習提高 和 檢查評估 是兩種不同的事情 。混合性的模擬試卷所以頂多放到高三最後幾個月模擬一下考試情景就好了。

    復習初期,慎用綜合模擬卷,多用專題復習卷。

  • 錯題本
  • 復習的時候,既要做題練習,也要做錯題本集合。錯題本的制作,也要運用結構化的方式,同一章節,同一類別的題集中在一起,不同章節分開。

    為了達到這種效果,一個學科肯定是要有不止一個錯題本的。尤其到了高三總復習的時候,錯題本應該有很多個,每一個主題單元分一個。即使每一本都沒有用滿,都還剩了很多,也要分開,這種時候,千萬不要節約錢——節約到死不過100元以內。

    而且,每一本錯題本內部也要結構分明。比如專門準備一本力學的本子,那麽,加速運動的題型從前面開始記錄,受力分析的題型從後面開始記錄!中間空著就空著,不怕浪費!(你也可以把特殊電磁學與力學結合分析的題型寫在中間。

    為了操作起來方便,這裏推薦用活頁本。就是那種可以靈活加紙、調整紙張位置的本子。由於可以調整位置順序,就很容易把同類的集中在一起,形成結構了。

    最好買可以單獨買紙、加紙的。

    復習的時候,還有一個比較有用的東西,叫做刻意練習理論 ,屬於方法與心法的混合體。我在問題為什麽很多書看完了之後,回到生活中,還是該怎樣就怎樣? - 葉修的回答下有介紹,建議過去看看。

    ----------------------------------------------------------------------------------

    中篇——學習環節篇 小結:

    --------------------------------------------------------------------

    下篇——狀態管理篇 (預告)

    1時間管理 ——學習的時間策略

    2精力管理 ——不僅要拼智力,還要科學的拼體力!

    3情緒管理 ——如何調節情緒,以及如何管理高中的人際關系

    放假了還不能休息,中篇又寫了一上午……有時間就更新下篇,好累……


    9月16日補充:下篇——狀態管理篇 今天更新沒法更新了,因為有人邀請我回答了這個問題:高中數學的學習方法問題? - 葉修的回答

    下篇正在拖延中……


    不好意思,臨時出差了,去北京參加了一個教育博覽會。在賓館裏強行寫知乎,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

    言歸正傳——

    下篇——狀態管理篇

    1.時間管理。

    時間和學習是什麽關系?

    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學習時間越長,學習越好。很多想要好好學習的人,也確實是如此執行的。於是他們抓緊一切時間學習,包括走路時,坐車上學的路上,課間休息時,以及半夜12點。

    這倒不算錯,可是在這種粗糙的認知下,我們僅僅只是把時間當成一個不斷流失的物品,想要狠狠的抓住它而已。

    我所說的時間管理和一般人的不同。在我的學習策略研究系統中,我要把
    時間管理 上升到 時間策略 的層次

    要在時間這個角度上形成一個分支策略系統時,至少有這些問題是可以問的:

  • 是連續時間學習好,還是分散時間學習好?
  • 是一段較長時間內連續學習一個學科好,還是多個學科交換著學習好?
  • 學習之間的間隔時間(即休息時間)多長比較合理?
  • 一天學習多長時間比較好?
  • 早上幾點起,晚上幾點睡比較好?
  • ……
  • 首先解決問題1:是連續時間學習好,還是分散時間學習好?為了弄清楚問題1,我們先來看幾個心理學效應:

    首因效應:
    人們總是對事情最開始階段的資訊有更強烈的記憶。在人際交往、學習、工作等領域,上述效應同時成立。
    近因效應:
    人們總是對靠近結尾處的資訊有更強烈的記憶。在人際交往、學習、工作等領域,上述效應同時成立。

    這兩個心理效應非常好理解。如果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把一整塊的時間切成小段小段的(比方說切成5段),這樣我們就從1個開始、1個結尾變成了有5個開始、5個結尾。對應的,我們就從2個學習高效期變成了10個高效期。

    比如,你背英語單詞,連續背誦1個小時,累了,休息20分鐘(累計80分鐘),這個效率就不一定高。如果你背誦15分鐘,休息5分鐘,如此迴圈4次(同樣累計80分鐘),這個效率就更高一些。

    由此,我們似乎可以推出一個結論:分散時間的學習比集中時間的學習更高效。這個結論,也是被很多心理學家多次證實過的。

    但是——

    最關鍵的就是這個「但是」。你可能要懷疑,不是有很多心理學家已經驗證過上面的結論了嗎,怎麽還會有但是呢?

    各位同學,千萬不要迷信心理學家的結論。他們的研究是有價值的,但是絕對不是完美的。比如在這個地方,心理學家們做實驗的時候,他們所指的學習,大多數都是背些單詞、做些簡單計算題、閱讀一篇(簡單的)文章檢檢視看讀懂意思沒有,諸如此類。目前我還沒有看到哪個心理學家,是用中國的高考數學、物理壓軸題這種難度的題來做心理學的學習實驗的。

    也就是說,上面那個結論——分散時間學習比集中時間學習更高效,對於簡單學習(背單詞、背課文、簡單的閱讀理解等)來說是成立的,對於復雜的學習內容是不一定成立的。

    具體來講,當你背誦語文古文、背誦英語單詞,甚至是背誦一些基礎的數學公式的時候,需要分散時間的學習——一般是5-20分鐘。但是,當你系統的研究數學大題,研究物體壓軸題時,則需要用整塊的時間來學習。

    為什麽呢?

    因為數學、物理壓軸題等復雜體系的理解,擁有很長、很復雜的邏輯鏈條

    數學、物理的難題,其學習主要是理解而非記憶。對於一個擁有漫長的邏輯鏈條的題目來說,一定要把他的全邏輯鏈條完整的梳理過一遍才能叫學入門了。

    假設一道題目,它的邏輯理解鏈條是這樣的:A→B→C→D,然後(D+E)→F→G,G是最終結論。文字描述就是,從初始條件A一直推導到結論D,然後D+E兩個條件推匯出F,最後得到G。

    A→B的理解不難,你只花了3分鐘;
    B→C也不難,3分鐘; C→D,又是3分鐘;D和E是什麽關系呢,符合推導到F呢,稍微復雜一點,5分鐘;F→G,3分鐘。最終,把整個邏輯鏈條連貫起來整體思考,3分鐘。

    就這樣,20分鐘已經過去了。

    這樣一個完整的20分鐘,你只能理解一個題型當中的一個例題,還來不及反思,來不及對比其他題目,來不及尋找核心規律。什麽深度思考和衍伸思考都來不及做,20分鐘就過去了。假設在這個時候你突然終止了,那麽很容易,你上面好不容易聯系起來的邏輯鏈條就中斷了。等到下一次你再想學習同一個內容時,又需要重新花時間去梳理這個邏輯鏈條,效率大大降低。

    甚至,你稍微慢一點,20分鐘邏輯鏈條只走到了F,這個時候如果你停下來了,那麽整個邏輯鏈條全線崩潰,基本上是白做功了。

    到此,我們做一個問題1的總結:

  • 對於簡單難度的內容,分散時間的學習比集中時間更高效;
  • 對於復雜難度的內容,集中時間的專題學習比分散學習更高效。
  • 問題2:是一段較長時間內連續學習一個學科好,還是多個學科交換著學習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再來學習一個心理效應:

    幹擾效應:
    學習過程中的幹擾效應,指的是在短時間內學習一些內容十分相近的材料時,學習的內容之間可能會相互幹擾抑制。

    比如,星期天上午從8點到11點,你背誦20分鐘英語單詞,休息10分鐘,如此迴圈6次,累計3小時,效率就不是很高,很多單詞最後會混淆起來—— 這就是幹擾效應中的時間幹擾

    如果你是20分鐘背誦單詞+10分鐘休息+20分鐘背誦語文古詩+10分鐘休息,如此迴圈3次(累計還是3小時),效率就會高一些——第二種情況下,你學英語的時間是第一種方法的一半,但是效果會超過一半。

    順帶說一下幹擾效應中的內容幹擾 。比如,有些人背單詞是按照書後面的字母順序的單詞表背誦的,第一個是abandon,第二個是abalone,第三個詞是abort……全是看起來很像的詞。這樣背誦會產生嚴重的內容維度的幹擾效應。所以, 背單詞一定要按照課文的順序背誦(形近的單詞岔開排列的),而不是按照字母的順序背誦(形近的單詞聯接排列)

    問題1和2已經回答完了,剩下的問題3-5,不是單獨的時間管理就能夠回答的,需要把時間管理和精力管理結合起來才能有答案。

    不過到現在,我們先來對問題1和2做一個復習和套用——如果把上面的幾個效應和對應的學習策略結合起來,具體該怎麽做呢?比如,在某個星期天上午8點——11點30分,我們準備學習語文、英語、數學三個科目(數學的內容為數列的高難度變換題型梳理總結),那麽在我們的學習時間安排中,如何兼顧首因效應、近因效應、邏輯鏈條和幹擾效應?

    請先試著自己想一想,然後再看我的建議。

    這是拖時間用的,趕快自己想~~~~~~~~

    這是拖時間用的,趕快自己想~~~~~~~~

    這是拖時間用的,趕快自己想~~~~~~~~

    這是拖時間用的,趕快自己想~~~~~~~~

    這是拖時間用的,趕快自己想~~~~~~~~

    這是拖時間用的,趕快自己想~~~~~~~~

    這是拖時間用的,趕快自己想~~~~~~~~

    這是拖時間用的,趕快自己想~~~~~~~~

    好的,現在看看我的建議,大致可以做出如下安排:

    20分鐘英語單詞背誦
    +10分鐘休息
    +20分鐘語文文言文背誦
    +10分鐘休息
    +40分鐘數學大題總結
    +10分鐘休息
    +30分鐘數學大題總結
    +20分鐘休息
    +20分鐘英語單詞背誦
    +10分鐘休息
    +20分鐘語文文言文背誦

    這樣,我們——

  • 兼顧了首因效應、近因效應——語文和英語背誦都是小塊時間;
  • 兼顧了數學高難題目的邏輯鏈條長度——數學是40+30分鐘的連續長時間;
  • 兼顧了幹擾效應——英語、語文、數學三個科目輪流來。
  • 總的來講,時間策略是諸多學習策略中比較復雜的一個維度,很多東西只能領悟其道(上面的各個效應和原理),而不可局限於具體的數碼(也許是20分鐘,也許是15分鐘)。希望這一部份我表述清楚了,有疑問的可以及時反饋評論,我再做補充和修改。

    剩下的精力管理和情緒管理,繼續拖延中……但是我會盡快更新的……

    ----------------------------------------------------------------------------------------------------

    我又開始更新了。

    2 精力管理

    在時間管理之外,精力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上面的時間管理中,我提過,很多時間管理的方法是受到精力狀態的影響的。比如「學習之間的間隔休息多長比較好?」「一天學習多長時間比較好」,這些問題是沒有固定答案的。精力特別好的,休息5分鐘就充分恢復了;而精力很弱的,課間10分鐘也休息不好。

    精力管理分為三個方面:

  • 鍛煉
  • 飲食
  • 作息
  • 鍛煉

    基本所有人都知道,鍛煉身體是重要的;然而基本所有人都不知道,鍛煉身體的重要性到底有多麽強烈

    普通人對於鍛煉的認知,就是覺得它有用,可以讓身體更健康,力氣大,體力好,少生病之類的。這種認知是非常局限的。說句老實話,如果鍛煉身體的好處只有這麽一點,我是絕對沒有興趣去鍛煉身體的,亞健康就亞健康,完全無所謂,只要不生重病就行了。

    然而實際上, 鍛煉身體的作用非常大——它會影響到你的大腦運作效率

    我們都知道,大腦的運作是不穩定的。你狀態好的時候,大腦會表現的很聰明,可能一個高難度的題目,瞬間靈感爆棚,分分鐘解出來了。而狀態不好的時候,連一個簡單題都要想半天。

    那麽問題來了:你是想長期讓大腦在一個低水平下運轉還是高水平運轉?你如何才能保證大腦的長期高水平運轉呢?

    這就是鍛煉的好處。合適的鍛煉,能夠讓你的大腦長期維持在高水準上,不論是考試的臨場發揮還是日常學習,都受益無窮。

    尤其,由於高中學習壓力大,身體弱、精力差已經成為很多高中生的關鍵限制因素了。對於大部份高中生來說,鍛煉身體是一項低投入、高回報的必修專案。

    具體怎麽鍛煉呢?這也是要講求方法的。因為高中生,尤其高二高三的學生,每天時間少,如果胡亂鍛煉——比如去打籃球一個小時,激烈的對抗運動——效率是很低的,起不到真正的鍛煉效果,只有體育娛樂效果。

    體育鍛煉和體育娛樂並不是一回事。

    對於高中生來說,我最推薦的是各種伸展、拉伸運動。可選項有很多,比如手臂平伸、手臂垂直上舉、擴胸、手臂後拉、正壓腿、弓步壓腿等。利用課間的零碎時間做一做放松一下,以及早上和晚上的固定時間(但是不要刻意在睡前做),會對整個精力狀態有很大好處。

    這類運動,對高中生來說特別合適。其他類別的活動也有一定的益處,但是這類運動對高中的益處更大,是直接命中高中生的特性的。具體原因就不展開講了,太麻煩。

    另外,中短距離慢跑也是可以推薦的。註意是慢跑,不是急速狂奔;是中短距離,而不是5km以上的長跑。

    飲食

    飲食方面,主要是提醒幾個註意事項。

    首先是早餐問題。有些學生早上時間趕,不吃早餐,或者課間去吃點垃圾零食之類的。這種習慣不好,不僅僅是對身體不好,而是長期下來會降低大腦的運轉效率。

    然後是一些重口味的食物,比如辣條、泡椒雞爪、辣豆幹之類的東西,或者狠辣的菜。很多學生吃這些玩意兒,是因為胃口不好,對普通食物沒興趣,只能吃這些重口味的食物來刺激食欲。

    這在高中生中是比較常見的。高中學習壓力大、用腦過度,很容易得腸胃上的毛病。一旦腸胃消化有問題的,立刻就沒胃口了,很自然的就想吃些重口味的東西。

    不過,這樣對身體影響很大,對大腦的運轉效率也有負面影響。腸胃問題和胃口問題,需要用體育鍛煉的方式去解決,而不應該用重口味食物去解決,那是飲鴆止渴,只會愈演愈烈。

    我知道很多學生對吃這些玩意的健康問題並不在意,反正也不是很嚴重。但是我從你大腦運轉效率的角度來考慮,勸你還是少吃點這玩意,多鍛煉身體調整腸胃吧。

    睡眠

    理想狀態下應該在11點前入睡,不過這對於高中生來說可能有點太奢侈了。我的建議是,至少在11點30前上床。

    高中學習, 真正的高手拼的是效率而不是刻苦 。有些熬夜熬的太晚的,到半夜1點這種的,長期積累下來,對大腦是失真傷的。說得簡單粗暴點,人是會變笨的。

    更何況,睡得太晚,第二天精神不好,上課打瞌睡,其實連勤奮的效果都沒有,完全沒必要。

    晚上稍微早一點睡,早上早點起,中午再睡個半小時的午覺,每天的睡眠總時間8-9個小時,一般人也就夠了。

    另外,人對睡眠的需求也是與身體健康狀態相關的。身體差的人,老是睡不夠,就算睡個9小時,精力也還是補不上來。而經常鍛煉身體好的人,7個多小時的睡眠就夠恢復精力了,相差兩個小時。

    實際上,在高中3年中,身體好不好,差別可能只在於你每天有沒有拿出半個小時來鍛煉。每天使用半個小時進行鍛煉,能夠保證你在精力恢復需要的時間上減少1-2個小時。你看,其實鍛煉身體是幫助你節約時間的。

    早上和中午睡醒後,做一些拉伸運動,會有額外的好處。

    小結一下,在精力管理中,有鍛煉、飲食、睡眠3個要素。其中,鍛煉是最容易被忽視的要素,然而實際上,它可能是最重要的。在上面文中我們已經發現,鍛煉既能夠調節飲食,又能夠影響睡眠質素,是貫穿所有主線的。在下面的情緒管理一節中,我們還會看到,它甚至還有調節情緒的強大作用。

    3情緒管理

    情緒管理分為兩個部份。 第一部份是關於學習的情緒策略;第二部份是關於如何排解負面情緒

    學習的情緒策略

    人的情緒狀態,是會對學習效果產生影響的。大家都知道,如果情緒很差,完全學不進去,當然會對學習有負面影響。然而,我這裏要講的不是這種常識問題,而是更深刻一些的基於情緒的學習策略。

    1)調整正確的壓力水平

    很多人習慣於自己給自己壓力,用壓力來促進自己的學習。這個大方向不算錯誤,但是壓力是越大越好嗎?什麽程度的壓力才能夠促進自己的學習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個心理學定律—— 耶基斯-多德森 定律:

    根據
    耶基斯—多德森 定律,從事任何工作都有一個最佳的壓力水平,即處在這種壓力水平下,你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壓力更大了不好,壓力更小了也不好。這個最佳壓力水平不是一個定值,而是根據工作任務的難度而變化的。對於低難度工作,較大的壓力更好;對於高難度工作,較低的壓力更好。

    (動機水平糊壓力水平雖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壓力是一個重要的動力,這裏的結論是通用的)

    所以,我們一定不要一律單純的給自己加壓,而是要充分衡量所面臨的學習任務的難度。對於一些特別難的知識點和題目,比如數學物理政治等綜合性大題,或者其他高難度知識,應該是保持專註而放松的心態;對於老師發了幾張中低難度的試卷,那種屬於題海戰術刷熟練度用的,則可以給予較高的自我壓力,規定時間強硬的完成。

    2)用積極情緒啟動自己的學習效率

    毫無疑問,帶著積極的正面情緒來學習效果更好(激動、興奮、好奇、愉悅),而帶著負面情緒學習效果較差(焦慮、害怕、自卑、厭惡)。這已經被心理學家們反復驗證過了,我們在日常生活學習中也會親自體驗到。

    不過很多時候,我們忘記了去主動調節情緒。有人覺得,調節情緒很困難啊,我不會啊怎麽辦。其實, 深度的心理治療是一回事,簡單的情緒調節又是另一回事。為了帶來良好的學習啟動,我們只需要有一些臨時的微弱正面情緒就夠了 ,其對應的調節方法也很簡單了。

    比如:

  • 課間的時候和同學們一起聊聊天,開開玩笑;
  • 課間聽一聽歌,比較舒緩的、放松的可以,或者那種體育背景音樂,很激情的,也可以;
  • 附上一些我曾經用過的背景音樂,各種風格都有, 強烈建議大家都嘗試一下

    Remember the
    name: 體育背景音樂,NBA經常播放。推薦指數 ☆☆☆☆
    【Remember The Name】_Fort Minor-Remember The Name Manjushri: 這一首曲子 風格極端詭異,看個人喜好吧,我比較喜歡。 推薦指數
    ☆☆☆☆
    【Manjushri】_The Buddhist Monks-Manjushri Fighter: Christina的著名歌曲,生命不息戰鬥不止,詞曲都很有味道 推薦指數 ☆☆☆☆☆
    【Fighter】_Christina Aguilera-Fighter 綠色的森林 : 很有韻律感的非洲鼓,非常靈動的自然感覺。推薦指數 ☆☆☆☆☆
    【Forest Vierge 綠色的森林】 千年的祝福: 日本音樂大師姬神的名曲,有一股充滿希望的感覺 推薦指數 ☆☆☆☆☆
    【千年的祝福】 The River of
    Light: 充滿靈性的宗教歌曲,一種很深邃的光明的能量。推薦指數 ☆☆☆☆☆
    【River of Light】_The Buddhist Monks-River of Light
  • 或者有些男同學喜歡用手做一做這個動作,也有用,一個動作就可以改變情緒了
  • 課間去室外稍微跑一跑,跳一跳,用身體的活動帶動情緒的興奮;
  • 也可以在大腦裏想象一些積極的畫面、音樂、電視情節、積極的事情等;
  • 甚至最簡單的,鼓掌這個動作就有相當的調動情緒的作用。當然,自己在家裏可以做,教室裏的話還是算了,以免別人這樣看著你:
  • 好了,以上就是一些基於情緒的學習策略。另外一個方面,如何控制(消除)負面情緒,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部份我在如何控制負面情緒? - 葉修的回答裏講得很詳細了,有興趣的建議過去看一看。


    以上就是這篇超超超超長文章的全文了。

    我TM終於更新完了啊!!!!!!

    全文回顧:

    全文統計1萬7000字,大概是知乎最長的教育類幹貨答案了吧?我感覺人已經虛脫了。。。

    學習策略確實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這1萬7000字也遠沒有完全講清楚。不過,本文中的內容已經不少了,能夠消化吸收20%以上,就會有相當大的進步了。

    另有些相關答案,也是討論學習類的:

    葉修:如何訓練思維的深度和縝密度?

    葉修:如何提高學習能力?

    葉修:高中學習,什麽樣的應試方法是好的?(高中學習類問題的最高贊答案)

    葉修:怎樣擁有學霸那種一學就是十幾個小時的精力?

    葉修:排名在前 1% 的高中生是靠天賦還是靠努力?

    葉修:學霸是怎麽學習的?學霸有哪些高效的學習方法和技巧?

    葉修:真正的學霸是什麽樣子?


    近期知乎私信問我問題的同學和家長太多了,而我上知乎少,很多不能及時回復(知乎私信系統也不好用)。

    想要咨詢問題的同學和家長,還是加我的助理微信吧:yexiuzhuli001

    微信上的咨詢問題,我如果有空,會盡可能回復。

    另外可以關註我的公眾號:學習策略師,學習和思維方法,後面主要在公眾號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