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如何看待小米su7 Ultra原型車 紐北成績6分46秒874, 成為紐北全球最速四門車?

2024-10-29汽車

非常強,也非常「提氣」。甚至可以說,作為一個中國的賽車人,都覺得從這以後國外賽車從業者看待中國的方式都會不一樣了。

6:46.874看起來似乎並沒有特別快?但是我們看一下它在和哪些車競爭,並且處於什麽位置吧。看一下我整理的下表:

車型 圈速 動力類別 車輛類別 輪胎類別 年份
Porsche 919 Hybrid Evo 5:19.546 混動 賽道客製車 熱熔胎 2018
Volkswagen ID.R 6:05.336 純電 賽道客製車 熱熔胎 2019
Porsche 956 6:11.13 純燃油 利曼賽車 熱熔胎 1983
Lotus Evija X 6:24.047 純電 賽道客製車 熱熔胎 2023
March Engineering 832 6:28.03 純燃油 方程式式賽車 熱熔胎 1983
Mercedes-AMG One 6:29.090 混動 街車 高效能街胎 2024
Porsche 911 GT2 RS MR 6:43.30 純燃油 街車 高效能街胎 2021
McLaren P1 XP1 LM Prototype 6:43.22 混動 賽道客製車 熱熔胎 2017
Mercedes-AMG GT Black Series 6:43.616 純燃油 街車 高效能街胎 2020
Lamborghini Aventador SVJ 6:44.97 純燃油 街車 高效能街胎 2018
Radical SR8 RX 6:45.50 純燃油 賽車 高效能街胎 2018
NIO EP9 6:45.90 純電 賽道客製車 熱熔胎 2017
Xiaomi SU7 Ultra原型車 6:46.874 純電 賽道客製車 熱熔胎 2024
...
RIMAC Nerava 7:05.298 純電 街車 高效能街胎 2023
Porsche Taycan Turbo GT (Weissach) 7:07.55 純電 街車 高效能街胎 2024

首先是,作為賽道客製車,它在第一次刷圈時就遠遠甩開了它的街車同行:比最快的純電街車(Nevara)快了非常誇張的19秒。

而它所在的梯隊,前方不是超跑訂制車(比如友商的EP9、邁凱倫的P1賽道原型車),就是正兒八經的賽車,或者是雖然街車但效能頂級的存在(至少在功重比上都是要比作為賽道訂制車的SU7 Ultra原型車要高不少的燃油和混動車型)。

然後我們看一下幾個關鍵詞:

  1. 賽道條件

經過與前方人員的溝通,目前了解到即便有這個1小時的賽道視窗,但地面並沒有全幹。這在現在已經釋出的車載影片中也能看到,部份地面是斑駁的狀態,部份路段甚至整個路面是潮濕的。

在專業車手(David在紐北有上萬圈的經驗)的駕駛下,可以用熱熔胎去跑出一個圈速,但賽道條件遠非完美。

因此我再次大膽預測一下,以當前地面情況做出這個賽道成績,意味著明年SU7 Ultra如果拿到全幹狀態的紐北賽道,應該 有可能推進到6:35~6:40左右 。(是的,這車的能力比我原先預計的還要強很多)

車載影片顯示很多區域的路面仍然是濕滑狀態

2. 與街車版一致的全原廠三電系統

這不是我第一次指出這一點,但是很多人沒有明白它的意義。當然,必須同時指出,車輛的VCU軟硬件應該是為了圈速而訂制的,不太可能使用街車VCU(並且在開發時間上也不允許),如果由我來開發這台車我也會這麽做。但是三電系統:電池包、電機、電控,那是完全與量產版SU7 Ultra相同的。

而這個梯隊中另一個使用原廠三電系統的是路特斯Evija X,同樣也是原廠三電但使用賽車級VCU接管的思路。

聽著好像差不多?不過Evija的街車版是一台2000萬以上售價的Hypercar,而小米SU7 Ultra的街車版我預計會在70萬左右... 兩者售價差兩個位。

小米的V8電機,也裝備於SU7 Ultra

這同時也意味著,這台車如果不是在紐北刷圈而是去小一些的賽道(比如國內的賽道,上賽剛剛開始做圈速記錄),完全可以透過訂制一個容量小一些的電池包來實作快速減重。即便需要大倍率而導致電芯能量密度會降低,但如果只需要40度甚至更小的電量的情況下,完全可以透過電池包輕松實作200kg以上的整車減重... 這一點我們就可以輕松做到!

3. 第一次,中國品牌基於街車

在此之前,我們看到過NIO的EP9。但EP9更特殊一些,它從來就是作為一台賽道圈速車去開發的,不論怎樣宣傳實際上它就從來沒有過街車版本。並且NIO在EP9開發時還是白紙一張,自己開發的量產車型都還不存在呢,EP9是一個幫NIO打響品牌的宣傳用品(事實證明非常有效)。

但小米SU7不同,小米實打實地完成了SU7基本型的開發,並且在Ultra圈速車專案開始前已經完成了其動力總成的開發,並且量產版Ultra的底盤系統都已經在測試中了。圈速車專案拿到的是量產版的白車身、完全量產版的三電系統,甚至懸架系統很大程度上也是在Ultra街車版的基礎上進行改制的。

所以它雖然仍然是一台為賽道目的客製的車,但卻真的有著量產車的基因。而Ultra量產車也將順勢在今晚進行釋出,這次真的有了傳統賽車的"win on Sunday, sell on Monday"的感覺了!

將於10月29日晚釋出的Ultra量產版

好吧,作為前期曾經有機會部份參與該專案的人,我可能優點興奮過頭了。但是這確實是一個中國汽車行業/賽車行業反攻歐洲傳統市場的標誌性事件。

至於未來,我相信明年Ultra圈速車應該會回去做出6:3x的圈速(即便不做任何升級)。後續可能還會進行一系列的升級並持續推進圈速。

但是對於一些人希望它做幹掉AMG One或者Evija的圈速,這個可能有點太過激進了,畢竟這台車還在使用著量產版的4門白車身呢,不論在重量、空氣動力學和車架扭轉剛度方面,都會和碳纖維單體殼的超跑車架存在質的差別。我們還是把這事留給後續的其他車型吧,也許幾年後我們會看到小米的超跑呢?想象一下四門車有這個效能了,如果超跑會是什麽樣的效能?

順便,小米很快釋出了車載影片,連結在下面。有興趣的一起看看吧。

車內影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