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思路是力圖將su7u量產版與prototype割席,並將prototype定義為全仰仗外國團隊技術,僅保留車殼、不具備代表性的跑分專用車,以此營造小米魚目混珠混淆視聽的無恥形象。
但其實胡崢楠早就對prototype做了明確定義
原型車與量產車相比,保留了
動力和熱管理系統
車身結構
扭矩向量控制軟件
改造了
空氣動力學設計(這也是為什麽尾速324而不是350,因為下壓力會影響極速)
整車重量 (大面積碳纖維,拆內飾)
輪胎效能 (這點是標配)
這個成績一定程度上顯示了這套核心系統的上限,量產版雖然不能做到這麽極端的外圍條件,但核心系統一脈相承,仍然具備代表性。
在此貼上全文 對於原型車的專案定位介紹很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