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開了新車8個月,長時間車內異味,會對身體有害嗎?

2019-11-17汽車

新車異味真的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據中消委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到 2021 年 6 月,針對汽車車內異味的投訴已經高達 2.7 萬宗,可見汽車異味問題已經非常普遍。

後台也有很多家長向我們咨詢: 汽車內的異味會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甚至還有家長擔憂,汽車內的異味會不會導致白血病?

這篇,我們就好好來為大家講一下: 汽車內的異味到底是什麽?對人體有危害嗎?我們該怎麽做?

一、異味雖小,危害卻不小

其實早在2019年,魏老爸就做過相關的測試。

當時網上有一篇熱帖,是關於多名車主控訴汽車異味導致白血病的。有幾名車友看到後,擔心車內空氣安全,專門找到魏老爸來做測試。

▲ 圖片源自「豆豆不哭」公眾號

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 目前醫學上沒有證據能證明患白血病和車內有毒氣體之間的因果關系。

但是車內異味問題如果控制不好, 確實會對人體造成很大傷害。

車內異味的主要問題在於 TVOC 和甲醛

關於甲醛,很多人都知道它是 1 類致癌物。

而 TVOC ,我們上一篇文章也科普過,它是很多揮發性有機物的總稱,也是一種重要的室內汙染物,裏麪包含大家所擔心的 1 類致癌物苯,長期接觸會對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和皮膚有較強的毒性。

▲ 相關文獻對TVOC危害的描述

當時我們給幾位車友測出來的結果是: 四輛汽車內的 TVOC 濃度都較高。

如果按照【長途客車內空氣質素要求 GB/T 17729-2009 】對 TVOC 限制0.60 mg/m³的要求來算的話,這已經都是 妥妥的超標了。

而且一輛已經買了 6 年的車,TVOC濃度居然也高達 1.3 mg/m³。

值得一提的是,這四輛汽車型號已經算是中檔的了。

專業實驗室不接待個人車輛檢測,我們在有限的條件下做了模擬檢測,只是為車友摸底用的,不作為權威證明使用

那兩年過去了,汽車內空氣安全情況有沒有好一些呢?

很遺憾,我們翻了翻漂流日誌,近期,就有幾位家長用我們的儀器檢測了車內空氣,結果顯示甲醛超標,TVOC 濃度也非常高,一輛新車的 TVOC 濃度 更是達到了 2.23mg/m³

二、老大難的異味問題

為什麽車內異味問題屢出不止?

之前有懂行的朋友在下面留言:這是因為很多汽車都使用了成本較低的 瀝青阻尼片

確實,一些劣質的瀝青阻尼片可能使用了煤焦瀝青,而煤焦瀝青在國際癌癥研究中心(IARC)致癌物分類中顯示屬於 1 類致癌物 ,是汽車異味的重要來源。

而一般汽車使用瀝青材質的重量可以達到 8 ~ 15 公斤

要是汽車用的都是這類劣質瀝青阻尼片,車內的 TVOC 濃度真是不敢想象。

除了瀝青阻尼片外, 隔音棉 也是車內異味的重要來源。

大眾曾在 2017 年釋出了一個於保障車內舒適體驗的聲明,就是解決部份車輛因隔音材料引起的車內異味問題。

隔音棉會配合 PP 填充料、PU 發泡材料,在車廂底部、車身門板、前圍件中大量使用,溫度高時非常容易導致車內 TVOC 濃度升高,產生異味。

除了這兩個, 車內的塑膠件、皮革、橡膠、膠黏劑、毯子、飾品 等在制作過程中都會使用大量化學用品,也會產生很多 TVOC 甲醛 ,危害我們的健康。

▲ 汽車內部示意,圖片來自Unsplash

而車內異味問題屢出不止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 對汽車生產企業的約束不夠

目前關於汽車車內空氣質素標準,國標 GB/T 27630-2011 【乘用車內空氣質素評價指南】只規定了甲醛的濃度(與室內空氣標準要求一樣),沒有對TVOC的限量要求。

▲ 汽車內部示意,圖片來自Unsplash

雖然標準中規定了苯系物、乙醛、丙烯醛等 7 類汙染物的限量值,但是 TVOC 包含的並不止這 7 類汙染物,還有很多揮發有機物並沒有包含在內。

並且,可以看到 甲苯、二甲苯、乙苯的限值均要明顯高於長途客車 TVOC 要求的 0.6 mg/m³。

再加上這個標準並不是強制性標準,也給了一些車企可乘之機。

所以汽車車內空氣是否安全,很大程度取決於車企的良心。

不過,新的標準也在推動中。

早在 2016 年,就有車內空氣質素標準修訂的征求意見稿釋出,準備把推薦性標準修訂成強制標準,對標準的各項限量值做了調整,也討論了 PAHs、TVOC 指標及限量的可行性,讓更多的車輛出廠前就接受車內空氣檢測。

但是 目前這個強制性標準還沒有開始實施 ,大家還是得耐心等待。

三、針對性處理,讓家人安心

雖然目前新的強制標準還沒有實施,但我們也可以先自查的方式,先用專業的儀器排查一遍,心裏有個底,再做針對性處理。

如果排查到相關問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隨著後台詢問汽車異味問題的增多,我們也發現: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人開始擁有私家車,越來越多人,借助汽車去到了更遠的地方。

它讓我們在前行的路上不必忍受風雨與擁擠,讓我們能夠自由地駛向目的地,讓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路變得更短。

▲ 圖片來自 soogif

然而在私家車增多的同時,我們待在車裏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我們衷心希望,車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也能給我們多一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