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半月前我收到一條匿名付費咨詢,來自一位高合老哥,直言高合即將倒閉,年薪80萬的他不得不重新選擇工作機會,好在這位老哥面臨的選擇都不錯,一個是開出70萬的奔馳,一個是90萬的極氪。
當時得知高合即將關門的時候,我其實並不詫異。因為在半年前,我的一位在高合的上汽通用的前同事,一直在向我詢問一汽的一些資訊。
結合他多次地問詢內容,當時我有兩個猜測:
- 高合要賣身給一汽。
- 高合謀求跟一汽的合作,代工或者一汽下屬的供應商。
對於第一條猜測,我覺得達成的可能性很低,一汽在2018年左右被拜騰坑過大約20億,往嚴重了說,這屬於國有資產流失。
自此之後, 一汽對於投資新勢力諱莫如深 。
但這條猜測依然透露一個訊號:高 合快堅持不住了。
第二條猜測源於當時小米已經開始尋求與一汽下屬的供應商合作,雷軍曾奔赴長春與一汽董事長面談。當時雷軍乖寶寶般的坐姿成為一時熱點。
今年新勢力的局面必然將被重新洗牌。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經歷連續三年的暴增,呈現給我們一種「欣欣向榮」的錯覺,實際上資本的耐心已到極限,諸多新勢力已成強弩之末。
不知道 大洗牌之後會不會再迎來一波大蕭條 。如果真的再回到2018-2020的狀態,國內汽車市場又該如何破局?
我認為還是應該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國內汽車市場只保留五六家車企才是常態,汽車市場其實不需要百家爭鳴。
當然,這幾年也會是汽車技術大躍進的幾年,真到了五六家車企的時候,一定會陷入與手機行業相同的「擠牙膏」局面。能躺著賺錢誰還會拼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