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 2022 年 1 月以來,與預制菜相關的股價接連暴漲。愛燒飯、王家渡食品、三餐有料、鍋圈、尋味獅、銀食、麥子媽等 10 余個預制菜品牌在一年內接連獲得融資,最高融資金額破億
中國目前的預制菜市場存量約為3000億元,如果按照每年20%的復合增長速度估算,未來6-7年中國預制菜市場可以成長為萬億元規模的市場,長期來看,中國預制菜行業有望實作3萬億元以上規模。
預制菜市場可以用3R來理解,第一個 R,是 " 即食食品 "Ready to Eat,如鹵鴨脖、鹵雞爪;第二個 R,是 " 即熱食品 "Ready to Heat,如即食米飯、即食餐;第三個 R,是 " 即烹食品 "Ready To Cook,即速凍預制肉、預制快手菜,按照烹飪步驟進行加工。
當然,如果更廣義的區分預制食品市場,還可以這樣劃分,同樣是 3 個 "R":Ready to Drink(即飲)、Ready to Eat(即食)、Ready To Cook(即做),在這種分類方式下,預制菜顯然屬於 Ready To Cook(即做)賽道,這一賽道規模顯然沒有另外兩個 " 即食 "、" 即飲 " 市場空間大,但卻是如今增速足夠快的市場。
為什麽說預制菜大火,依然還是一個黃金賽道?因為預制菜符合以下五條特征。
一、好:預制菜市場是一個好賽道
預制菜行業的底層邏輯上是:
1)大單品邏輯
大單品是驅動預制菜行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在速凍火鍋料行業,行業領導企業的大單品數量都有限,惠發的過億大單品是魚豆腐及甜不辣,安井的過億大單品有18個,所以安井在市場上一騎絕塵,做到了70億的市場規模,往百億方向發展。速凍預制肉品領域易太的過億大大品是耗油牛柳、口條及蒜香骨這三個,而如意三寶也是類似情概況。
中國的餐飲市場博大精深,8大菜系百萬級菜品,其中暢銷菜市場就有幾千種,所以歐賽斯預計中國速凍預制菜領域能較好地反向工程化,做成暢銷菜預制菜的單品有幾百個。
預制菜未來的大單品數量會明顯超過速凍火鍋料及速凍預制肉品領域。
2)產品杠桿 > 行銷杠桿
預制菜行業表面上是靠行銷取勝,需要強大的行銷團隊及行銷力量,但本質上其依然遵循者餐飲邏輯,即主打菜的產品杠桿作用要大於行銷本身的杠桿作用。
預制菜行業要深入打磨產品,產品提升、提升、再提升,將產品的杠桿率做到最大,才適合投放到市場之中。
3)20~30家公司成功機會
預制菜賽道與餐飲賽道相同,屬於追求多樣化購買的賽道,所謂多樣性就是消費者在購買行為中,處於一種隨機變換產品或品牌的狀態。比如,你也許經常喝可口可樂,但偶爾也會嘗試一下百事可樂,或者還會喝點雪碧,然後再繼續選擇可口可樂。餐飲是一個典型的追求多樣性的行業,消費者不會只吃一種菜,會在很多家之間來回選,這裏吃吃、那裏吃吃,每家都不吃厭,關鍵是要進入到消費者可選清單之中。
這種現象在產品購買中非常普遍,我們稱之為追求多樣性購買。就如前面寫的,歐賽斯預計暢銷菜市場就有幾千種單品可以研發出來,這個賽道有機會同時容納30~100家左右同時成功的公司。
4)打井及守井
預制菜行業是一個典型的打井、出水及守井的行業,即每一個暢銷的預制菜都可以理解成是一個小井口,這個單品開發好了,實際上就打了一口小井,如果你同時擁有5~10口源源出水的井,小日子就很好過了。
5)小而美>大而全
接續前面打的打井及守井,預制菜從生意及創業的角度可以做成小而美的事業,而不是大而全的事業,這樣生意及創業的成功概率會更高。
二、佳:市場快速成長初期 — 價格彈性還不高
預制菜市場目前在快速成長初期,風已經開始吹了,但消費者教育習慣還沒有完全養成,尚需要周期,在這個市場階段,產品的價格彈性還不高,即產品價格下降對銷量帶動作用還不請先,這個市場階段要品類占位,占領制高點),價值占位,打造充分的消費者購買理由。
三、輕:強產品、中研發、定點集中突破式行銷
預制菜業務的組織形式如何強產品、中等研發,集中單品定點突破式行銷的業務特點,很適合創業公司進入,創業公司前期集中力量先做好產品,產品研發完成後,投放單品看單品市場基礎表現,市場基礎表現好的情況下,做定點集中突破性投放;中期再逐步加大研發的投入力量,完成業務組織團隊的逐步完善及搭建。
這樣成本可控、風險可控、團隊可控。
四、配:前期外包供應鏈,大大降低風險供應鏈風險
預制菜的生產端比較成熟,供應鏈的基礎強,新創業公司在前期找到合適的外協工廠、控制好質素就可以有效入市。
五、品:不止是賣預制菜,而是讓每個菜都有獨一無二的吃點
預制菜的吃點就是獨特性,即這個菜是家裏做不出來,能充分還原大廚手藝,還有故事及文化。
每個菜都是獨一無二的暢銷,都有獨一無二的吃點、獨一無二的母體, 而且再賣文化,有品味、有內涵、有價值。
預制菜在中國是大勢所驅,以日本做為參考,就知道預制菜依然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未來預制菜取代的是菜市場,取代的是內食,因為這一屆及下一屆的年輕人都不會燒菜了。
在日本,人們將飲食市場分為:內食、中食、外食,三大市場。 內食是指在家完成全部加工制作過程的飲食方式,外食則是在家庭外部用餐的堂食餐飲市場,中食則是將外部半加工或接近全加工好的食品拿回家進行簡單烹飪後食用的市場。
之所以如此劃分,核心原因是 " 中食 " 市場如今已經是日本飲食行業不可忽略的龐大市場。日本如今人口總數約為 1.26 億,日本預制菜行業 2019 年的收入達 514.41 億人民幣,總消費量 193.14 萬噸。而如今,中國的人口總數為 14.13 億,但據 2020 年數據統計,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僅為 314 億元(不含速凍水餃等速度類食品)。
相比日本, 國內的 " 中食 " 市場還不足以與 " 內食 "、" 外食 " 抗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局面或快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