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不歸路不好說,但是新車開發周期的確是短了很多,作為傳統汽車行業人,也是比較難適應。以往一個零部件專案3年左右,做下來量也基本上比較有保證,無論是主機廠還是供應商都投入了很多資源和精力。至少大家還是謹慎許多,生怕出去了再遇到問題。
現在倒好,測試似乎變成了責任分攤,零部件做過了類似的測試,到了系統就可以不做了。系統做了類似測試,整車也就可以不做了。部份長時間的耐久測試,就直接交給終端市場,出了問題算入風險成本中。好家夥,這不就是把汽車作為快消產品在幹嗎?賣的好就推成爆款,繼續叠代,賣的不好分分鐘丟棄,作為沈沒成本換下一個。每一個客戶都成了產品開發裏的一環,快速叠代過程中還寄希望於使用者體驗的快速反饋和收集。
客戶可能不是買了個交通工具,而是買了個開發模組,不僅軟體可以邊開發邊銷售,邊銷售邊升級,甚至連耐久也是自己摸出來的數據。極大提高資金周轉率,這個帳真的也就是快消行業算的明明白白的。行銷和流量變成了汽車行業的主論調,哪裏還需要什麽技術啊。拉個草台班子,買個電池,電機和沖壓機,就敢開始幹汽車,各種技術突破各種世界第一。感覺之前做汽車的人,幾十年都是幹吃飯,腦細胞都沒有醒過來一樣,輕松被人降維打擊和拿捏。
聽了太多「風口」,「敏捷」,「致敬」,就是沒聽到怎麽老老實實造車,認認真真搞好汽車研發。動不動就要累死自己,卷死對手。汽車行業掙了錢,投入到研發和生產技術發展中,是不是會更穩健,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