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網傳比亞迪要求供應商降價的那封信上,有句被很多人忽視的話:
2025年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進入「大決戰」、「淘汰賽」。
作為行業龍頭,比亞迪在今年已經不止一次在各種場合強調,淘汰賽已近,未來的新能源頭部品牌,可能就剩下那麽幾個。
現實一如大佬的判斷,一些造車新勢力,可能已經熬不過這個冬天。
據每日經濟新聞訊息,12月12日,極越CEO夏一平被極越員工圍堵在上海辦公室。
「為啥公司要垮了,還要我出差!」
「把護照拿出來……把後門給堵住!」
不少員工站在辦公桌上抗議,甚至有的已經開始盤算「清理」公司資產。
對此,夏一平表示:
「正在積極解決問題,希望大家給一些時間。」
與此同時,采取報警的方式,來維持公司秩序。
事情的導火索,源於前幾日抖音一博主在對極越汽車進行直播銷售時,突然被
主播趕忙詢問關於賠償的問題,助播回答:「他說給,(但)要找到資金解決資金問題......現在情況就是撤資了。」
輿論發酵後,11日下午,一封署名為極越汽車CEO夏一平的「內部信件」傳出,用極越進入「創業的2.0階段」,回應了消費者對極越「解散」的傳聞。
信中提到,當下的汽車行業正在醞釀一場提效風暴,極越要開啟創業2.0時代。
要求公司做好四個方面的準備:
1.堅持核心技術的長期投入以保持領先優勢;
2.加強銷售和服務能力建設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3.合並職能重復的部門與崗位,變革低效的內部工作流程;
4.削減短期內無法提升財務表現的專案。
一句話概括:降低預期,降本增效,前景不樂觀。
不過,後面也有稍微讓人寬心的話:「公司確定了各個業務線下階段的目標、執行計劃和需要的資源,已經得到股東們充分的了解和全力支持。」
潛台詞就是,股東們還願意砸錢。
但從目前社交媒體流傳的資訊看,極越已經處在懸崖邊上。
許多崗位員工將被離職,部份崗位員工的社保已經停繳,傳聞中,大股東百度將不再投資。
於是就有了12日,員工集體要薪金的這一幕。
根據極越「極少數員工維持業務」的方案,目前員工有兩種方案可以選擇:
一是離職,等到明年2月底拿N+2補償;
二是選擇留下來,但從12月開始,公司將無法發放薪資,員工只能「自費上班」。
試想,如果你是極越的一個基層員工,面臨社保斷繳,薪金不發,年前找工作難的問題,又能怎麽辦?
公開資料顯示,極越前身為集度汽車,是百度與吉利汽車在2021年1月共同成立的汽車品牌。
2022年6月,公司釋出了首款概念車「ROBO-01」。
2023年8月,集度汽車更名為極越,ROBO-01也變成了「極越01」。
然而,去年10月底正式上市後,極越01的銷量並不佳,半年內累計銷量僅2300余輛。
2024年8月28日,極越推出了新款端到端的AI智駕系統,以及搭載該系統的「極越07」。
憑借搭載8295芯片和高階智駕系統和「最美智能掀背轎車」的亮點,這款車在大定期間取得了3000輛的訂單。
看起來,這是企業轉好的契機。
但問題是,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下半場並沒有給極越07太多的機會,小米SU7、小鵬P7+、極氪007、飛凡f7、智己L6……在一眾競品中,極越07難覓差異化的亮點。
在價格上,也做不到斷層式的優勢。
根據懂車帝數據,11月份,極越只銷售了1932輛新車,其中極越07 1030 台、極越01 902台。2024年1-11月,極越累計交付只有1.4萬台。
對比一下同行:1月,小米SU7交付量超20000台,智己汽車銷量10007台……
極越的數據顯然是不夠看。
盡管極越是百度與吉利合作的產品,但1+1很難取得大於2的成果。
從紙面上講,百度有高精地圖的輔助駕駛,蘿蔔快跑的無人駕駛更是行業領先。
而吉利也是新能源的領頭兵,極氪001、009非常暢銷。
但是極越上市之後,我們發現極越的廣告、媒體投入非常少,很多人甚至都沒聽說過這個牌子。
在產品端,無相君於今年9月試駕了一次,感覺無論是智駕,還是行駛品質,都很難稱得上亮眼,倒是價格在競品中呈現出遙遙領先的態勢。
產品的問題,某種程度上也是管理問題的反映。
無相君了解到,極越內部一直有CEO夏一平「被架空」的傳聞,原因是百度和吉利在管理和用人的理念上,存在分歧。
吉利是極越大股東,並且有生產資質,股權占比65%,但極越的造車團隊大部份是百度的,吉利股權多,但話語權少。
此外,公司貪腐問題嚴重,一位極越前員工在朋友圈說CEO測距儀特批十倍於市場價格的費用給指定供應商。
百度對此非常不滿。
這種分歧,某種程度也能從年初極越員工高調買小米汽車的事件中窺見一二。
當時小米SU7正式上市,熱度持續高漲,一位網名為「大姚ToK」的博主表示,自己是吉利控股集團旗下全新汽車品牌「極越」的員工,他因購買小米SU7創始版而被公司強制辭退,且未獲支付賠償金。
極越方面則稱,該員工存在嚴重曠工行為,在小米SU7產品首批交付當天無故曠工前往現場提車,違反了公司的勞動紀律。
作為極越的社交媒體崗位的營運人員,「大姚ToK」在工作期間,以自己個人名義在全社交平台開設矩陣賬號,在長達3個月的時間內大肆宣傳友商小米SU7的產品。
不僅高調誇贊小米SU7創始版,還主動曠工,參加了小米汽車在北京亦莊工廠舉辦的首批交付儀式。
自己的員工吃著公司的飯叫著同行的好,宣傳3個月了才被曝光,極越內部的凝聚力和紀律性可見一斑。
從某種意義上說,今天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就是2018年智能電話市場。
2018之前,國內智能電話品牌百家齊放,2018年之後,隨著「錘子手機」的下線,國內智能電話市場只剩下了小米、華為、OV等幾個巨頭玩家。
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高達130多個,但在這場寒冬之後,我想真正能活下來,走得遠的,不超過10家。
去年,威馬CEO跑路美國,今年,高合申請破產,就是前幾天,哪咤也出現了資金鏈斷裂的問題。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因為沒能上市,資金斷裂。
但問題是目前的銷量能支撐起上市的野心嗎?
對於很多非頭部車企而言,真的要好好思考下企業接下來的存亡問題了,隨著行業的淘汰賽加速,在巨頭的成本優勢、市場優勢、資金優勢面前,新勢力已經越來越難分到羹。
這時候是及時止損,還是破釜沈舟,都要及早作準備。
對於消費者而言,更要小心。
未來,會有更多中小「新勢力」離場,如果追求穩當,還是盡量選擇銷量高的大牌,否則以後可能零件壞了都沒地方配。
已經買了小眾車的朋友也要積極參加、組織車友群,方便了解自己汽車各種部件的平替型號。此外,不要過度迷信輔助駕駛,把智能車當非智能車開,因為一旦車廠倒閉,後續的智能升級服務也無法兌現。
當然投資者更要謹慎:現在市場中排最後幾名的,可能會被隨時淘汰,有些初創企業和上市公司已經很難等到下輪融資。
該割肉的時候,及早割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