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抱著「半年多過去了,怎麽沒有一家聯盟車企有產品推出」,或者「換電聯盟有啥用,蔚來股價一直在跌」的想法看這個問題,那就沒法聊。
首先啊,聯盟裏現在既有一汽、長安這樣的「國家隊」,也有廣汽、江汽這樣的「地方國家隊」,同時也有吉利、奇瑞這些頭部民營車企。你說,這些車企憑什麽跟蔚來簽合作協定?憑什麽董事長願意出面跟李斌握手拍照?鬧著玩呢?當兒戲呢?真以為這些大車企的董事長都閑出屁了陪你蔚來過家家?
而且聯盟裏不光有主機廠,還有三桶油,還有寧德時代,還有國家電網、南方電網這樣的電能巨頭。這些企業都是阿貓阿狗麽?都是三瓜倆棗麽?如果有人連這麽明顯的動作都看不明白,就別胡亂噴了。
很明顯,這就是國家意誌。不是單純的靠銀行給蔚來借錢,而是由國企參與,幫助蔚來把換電戰略做大做強。
至於為什麽國家願意幫助蔚來。說白了,還是因為蔚來用過去5年的努力,做出了一個示範。證明換電也好、做儲能站也好,這個模式是可行的。只不過要讓這個模式具備盈利能力、具備實實在在的幫助電網錯峰調配和電力儲備,僅靠蔚來一家肯定撐不起巨量的規模,需要更多車企、更多產品的共同參與。蔚來實作了0到1的這一步,接下來就需要借助國家的力量,完成1到10的這一步,再往後,規模化效應起來了,就真的可以說能夠盈利了。
其次就是,這個從0到1,從1到10,是需要時間的,需要一個過程的。不可能前兩個月簽約,緊接著就「下蛋」了。要尊重汽車行業的客觀規律,要尊重儲能布局的客觀規律。正常一款全新車型,從立項到量產,中間怎麽也得2年半到3年。就說小米SU7,不就是搞了3年才搞出來的麽。現在國內車企這麽卷,再怎麽壓縮開發周期,也得2年才能看到個完成度較高的測試版本。
好。哪怕用現成的車型,按照蔚來的換電標準進行改造。重新設計、電氣架構調整、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驗證測試、換電站適配,一步一步,依然還得18個月左右才能達到批次生產和銷售的程度,並且還需要經過工信部的備案、滿足相關法規的要求等等。也就是說,最早簽約的長安和吉利,第一款具備換電能力的產品,最快最快,也得是2025年年初才能亮相。
著什麽急?半年給你攢出一台車,你敢開麽?真以為換電就是底盤照尺寸扣個洞,就完事兒了?
另外從換電技術本身來講。今年9月才會上市的樂道,是所有品牌換電車輛的技術樣版。可以使用蔚來三代及以後的換電站。這個技術樣版的特點之一,就是900V架構。目前聯盟內的成員,絕大多數車型還是400V架構。這就還是一個技術升級的問題。吉利有SEA浩瀚架構,新款極氪001就是800V,但要升級到900V,尚且需要時間。而像長安、一汽、奇瑞,800V都剛剛開始弄,讓他們從技術上適應900V,可不得更長的開發周期?
所以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不急於一時半會兒看結果。得把預期放在2年後。明年起,包括樂道品牌在內,就會有一些相容蔚來換電技術的非蔚來品牌車型,開始進入市場,2026年,則是這類產品的爆發之年。
同時,因為有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安徽交控集團這樣的企業提供支持,蔚來的換電站布局在數量和速度上,都會持續加碼。可以預估一下,到今年年底,蔚來自建的換電站,會超過3300座,安徽交控集團支持額外新建的1000座換電站,也會陸續布開。明年,至少還會再增加1000座,如果其他車企一起幫著蔚來建設,可能數量上會超過2000座,即2025年底,全國範圍內的換電站,有望超過5500座。去掉蔚來車主獨享的一二代站,總量也會超過4000座。對於稍晚推出換電車型的品牌和使用者來講,其實還是好事,因為可以直接享用的換電站更多,使用起來更方便。
總之。蔚來換電聯盟的成果,明年見。
5月24日下午,蔚來能源副總裁沈斐博士發了一條微博。重點已經劃出來了。
小黑寶寶們,著什麽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