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劉千 通訊員 張煜鋅
5歲的小蕓前不久剛剛肺炎黴漿菌痊愈,3天前又出現發熱,且一直高熱不退。
近日,心急如焚的媽媽帶著小蕓來到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兒科就診,經一系列檢查後,確診為人偏肺病毒感染。
每年秋冬都是呼吸道感染高發季節,除了大家熟悉的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和肺炎黴漿菌,今年又多了一位「不速之客」——人偏肺病毒。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監測,近日中國北方醫院門診就診病例中,人偏肺病毒感染位居第二,南方醫院門診就診患者中,人偏肺病毒居第三。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兒科主任阮仙利主任醫師表示,兒科就診量確實有所上升,其中送檢的人偏肺病毒檢測中,陽性率高達50%~75%。
來源:圖蟲網
人偏肺病毒是怎麽回事?
人偏肺病毒(HMRV),是引發呼吸道急性感染的常見病原體。最早於2001年在人類中被發現,後被科學家命名為「人偏肺病毒」。
它屬於肺病毒科,與我們熟知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可以視作一個「家族」,臨床表現類似,同樣具有傳染性。
常見的消毒方式對人偏肺病毒是有效的。如加熱30分鐘可被滅活(水溫60℃);常用的消毒劑如1%次氯酸鈉等含氯消毒劑、1%碘伏等都是敏感的。
阮仙利主任醫師介紹,該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也可以透過接觸被病毒感染的物品(門把手、玩具、手機等)間接傳播。冬末春初是發病高峰期,剛好是現在這個季節,全年也會有散發病例。人群密集的場所容易傳播,如學校、幼托機構、養老院等。
人偏肺病毒感染臨床表現沒有特異性。潛伏期3~9天,多為3~6天,從潛伏期開始到急性期,都具有傳染性。
哪些人特別需要當心?
大部份人輕癥感染,表現為咳嗽、發熱、鼻塞等常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癥狀,一般有自限性,多數在1周左右癥狀逐漸好轉;嚴重的也會有重癥感染,表現為高熱不退,呼吸費力、精神差,甚至呼吸衰竭。
所有群體都是易感人群,尤其是老人、5歲以下兒童和有基礎疾病免疫力低下這些高危人群,更容易發生重癥。
但很難單純從臨床表現來分辨是否感染人偏肺病毒,需要實驗室檢查輔助判斷。
目前沒有針對人偏肺病毒感染的特效藥物。
輕癥多有自限性,對癥支持處理即可。適當補充水分,合理飲食,保證能量和營養,監測體溫,適當藥物退熱。重癥感染需住院治療,積極防治並行癥,治療基礎疾病。不建議自行口服抗病毒藥物。
如何避免感染?
1. 避免接觸有發熱或呼吸道癥狀的患者;2. 避免在人群密集或空間封閉的場所活動;3. 養成勤洗手、戴口罩的好習慣;4. 避免直接用手觸碰眼睛、鼻子或嘴巴;5. 時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6. 飲食均衡、作息規律、避免勞累。
出現這些高危訊號快就診
1.反復高熱超過3天;2.體溫高峰超過40℃,退熱藥效果不佳;3.出現呼吸增快或呼吸費力、喘息(小於2月齡:呼吸≥60次/分,2月到1歲:呼吸≥50次/分,1歲到5歲:呼吸≥40次/分,5歲及以上:呼吸>30次/分);4.小月齡寶寶出現拒奶,餵養困難;5.精神不佳、面色不好、肢體抖動甚至抽搐。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