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重慶大學附屬中心醫院)成功引進甲乳外科專家吳誠義教授,為該院醫療團隊註入了新的活力與專業力量,也為更多患者就醫帶來了新選擇。
普外先驅、技術「大拿」
以技術
革新
提升患者
術後
生活質素
吳誠義,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內分泌外科雜誌】原副主編,1970年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醫療系,擁有54年的普外科臨床醫療、教學和科研經驗,擅長甲狀腺、乳腺、胰腺等疾病的臨床診治和基礎研究,對危重病、疑難病的診斷有獨到的見解,善於處理復雜和難度高的手術。
在缺乏智能科技與先進醫療技術的時代,作為國內普外科領域先驅之一的吳誠義教授為了最大限度地造福患者,在國內外首創腹直肌脂肪瓣充填式乳房重建術;在國內創立經鎖骨下靜脈途徑圍手術期化療和手術後同步化療方法治療乳癌;積極開展乳房整形重建術;創立Auchincloss術+胸大肌開窗的改良根治術和乳癌術中保留肋間臂神經的方法,顯著提升了病人的術後生活質素;創立了經膽總管刮取組織法診斷胰腺壺腹部癌的方法;改良了胰空腸吻合方法,有效減少了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並行癥,提高了手術成功率。
仁心仁術、情系患者
用精湛醫術與人文關懷贏得患者贊譽
他是手術室裏手執柳葉刀,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也是在診室裏註重問診時細節把控且常常會花費大量時間與病人深入溝通的「家長式」老專家。
吳誠義教授在他多年如一日的坐診中,總是最後一個離開的醫生。並且,只要患者有要求,他便願意為他們加號看病。專業、細心且耐心的問診方式,讓吳誠義教授贏得了眾多「忠實粉絲」。
多年前,鄧婆婆帶著患有甲狀腺癌和阿爾茨海默病癥的老伴輾轉找到了吳誠義教授看專家號,本以為會被早早打發去做大量檢查,吳誠義教授卻與她聊起了家常並建議她,在經濟狀況允許的情況下,應該找個護工,否則時間一長她也會被拖垮身體。
兒女不在身邊,老伴的病情又讓她憂心,這番關懷,讓鄧婆婆內心十分感動,聽從了吳誠義教授的建議,找了一位護工陪同他們老兩口看診、治療,鄧婆婆老伴順利出院。幾天後,吳誠義教授卻意外接到了一位乳癌患者的電話。對方表示是經熟人推薦,並且非常認可吳誠義教授的醫術,希望在吳誠義教授這裏接受治療。
患者的贊譽和認可,就是對醫生最直接且寶貴的肯定。在吳誠義教授的「粉絲圈」,像鄧婆婆這樣的患者或家屬不勝列舉。「當醫生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時,他們都會給予極大的信任,這對於後續的治療極為有用。」在吳誠義教授看來,這是一名合格醫生應當具備的能力以及意識之一,也是他加入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後,將對青年醫生的重點培養方向。
傳承醫術、培育新人
助力打造甲乳外科新高地
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作為首批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一直以來都致力於為群眾提供高質素的醫療服務,並承擔著政府公共衛生救援及120指揮排程的職能。此次引進吳誠義教授,是醫院在人才引進和學科建設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吳誠義教授表示,加盟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後,他將積極投身於年輕醫生的培養,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技巧。除了專業技術的帶教外,他會同時註重問診經驗的傳授以及對青年醫生獨立思維的訓練,讓他們把握如何將復雜病情簡單化處理,形成個人化問診的習慣,助力科室打造出一支既專業又富有人文關懷的醫療團隊,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在支持學科高質素發展方面,吳誠義教授提出,應根據當前疾病譜變化,對科室亞專業名稱進一步細化,以便患者能夠更精準地選擇就診科室和專家。同時,應加大科室間病例討論的頻率和深度,促進各細分領域的知識交流和融合,提升整體診療水平。
吳誠義教授的加入,將進一步提升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在乳腺、甲狀腺、胰腺等疾病領域的診療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加專業、高效的醫療服務。
專家門診】】】
目前吳誠義教授的甲乳專科門診已經開診,時間為周一上午、周二下午以及周三上午。(資訊)
(文/肖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