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二十八 ) 「 雲何瑜伽 ? 謂四瑜伽。何等為四 ? 一 、 信 , 二 、 欲 , 三 、 精進 , 四 、 方便。當知其信 , 有二行相 , 及二依處。二行相者 , 一 、 信順行相 , 二 、 清凈行相。二依處者 , 一 、 觀察諸法道理依處 , 二 、 信解補特伽羅神力依處。 」
品類建立的第八部份內容,講的是 「瑜伽」。前面講了不真實的瑜伽,那什麽才是真實的瑜伽呢?有四種瑜伽,「信、欲、精進、方便」。「信」有兩種行相和兩種依止處, 【 披尋記】中解釋, 「 攝異門分說:於一切事現正隨從,故名信順。隨順理門,故名凈信。即由如是增上力故,身毛為豎、悲泣墮淚,如是等事是凈信相。由是當知,信順行相,即以信解補特伽羅神力依處為所依處。清凈行相,即以觀察諸法道理為所依處。 」
兩種行相,一是 「信順行相」,對於佛法所講的一切事都能隨順,也就是隨順佛的聖教,就叫作「信順」。二是「清凈行相」,隨順佛所教導的法義,如理地思維觀察諸法。兩種依處,一是「信順行相」以「 信解補特伽羅神力 」作為依止處,二是「清凈行相」以「 觀察諸法道理 」作 為所依處。
或者說 「信」包含有兩種含義,一是信解的增上力量,相信、隨順佛的教導;二是如理地思維觀察,由如實地思維觀察,思維一切法的道理,引發出來的不可動搖的信心。能夠使自己逐漸地斷除煩惱,心念得到清凈。 由信順和清凈的 增上 力量 , 才能產生凈信,並不是盲目的相信。
「 欲有四種 , 何等為四 ? 一 、 為證得欲 , 二 、 為請問欲 , 三 、 為修集資糧欲 , 四 、 為隨順瑜伽欲。為證得欲者 , 謂如有一 , 於上解脫 , 發生希慕 , 如前廣說。 」
「 欲 」有四種,一是「為證得欲」,比如有個人,對於向上解脫,證得初果,乃至為了證得涅槃,產生希求仰慕的意願,這在前面已經講了很多了。比如前面講隨順學法的時候, 「 謂如有一,於上解脫發生希慕。謂我何時,當於是處 , 能具足住。如諸聖者 , 於是處所,具足而住? 」 都是這樣的意思。
「 為請問欲者 , 謂如有一 , 生希慕已 , 往僧伽藍 , 詣諸有識同修梵行 , 成就瑜伽妙智者所 , 為聽未聞 , 為聞究竟。 」
二是 「為請問欲」,比如有個人,已經產生了希求、仰慕上解脫的意願,隨後前往寺院中,請教同樣修習梵行,成就妙智的瑜伽師。請對方為其開示,自己所沒有聽聞的瑜伽道理,開解自己的疑惑,或者為其講解圓滿究竟的法義。
「 為修集資糧欲者 , 謂如有一 , 為戒律儀清凈 , 為根律儀清凈故 , 於食知量 , 減省睡眠 , 正知住中 , 展轉增勝 , 發生希慕。 」
三是 「為修集資糧欲」,比如有個人,為了使自己持戒清凈,諸根也清凈,飲食適量,不貪著睡眠,心依正念安住,這五種就是修習瑜伽的資糧,也是證得禪定的資糧。由這樣不斷地修集資糧,就會產生增上、殊勝的力量,產生希慕聖道的意願。
「 為隨順瑜伽欲者 , 謂於無間加行 、 殷重加行修習道中 , 發生希慕 , 發生欣樂 , 欲有所作 。 」
四是 「為隨順瑜伽欲」,資糧具足了之後,就會對修習聖道,產生「無間加行、殷重加行」的意願,產生希慕,發歡喜心,主動地想要有所作為,也就是不間斷地、周遍地修習聖道。無論是在家人,還是出家人,都可以依此「信」、「欲」修習瑜伽,修學佛法,肯定都會有增/勝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