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16區實作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全覆蓋

2024-12-04社會

本報訊(記者蔣若靜)昨日,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在京開幕,主題為「多元傳承創新:讓傳統醫藥造福世界」。本次大會由開幕式、全體大會、政府論壇、平行論壇和閉幕式等組成。當天下午,政府論壇舉行,多國衛生部長、國際組織代表、專家學者圍繞世界衛生組織未來十年【全球傳統醫學戰略】重點領域進行深入交流。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政府論壇上了解到,近年來,北京持續加大對中醫藥的財政支持力度,近三年年均投入23億元。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中醫醫療機構1340家,中醫門急診服務7100余萬人次,占全市總量的26.1%。

據了解,北京依法履行保護支持發展中醫藥責任,制定並實施了【北京市中醫藥條例】,出台系列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將中醫藥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健全中醫藥管理體系,強化首都醫藥衛生協調委員會推進中醫藥發展的職責,統籌中醫藥發展。同時,加大對中醫藥的財政支持,近三年年均投入23億元。

近年來,北京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疾病康復中的重要作用,更好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目前,全市建成了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32個,國家中醫重點專科133個,16個區實作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全覆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00%能提供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中醫醫療機構1340家,中醫門急診服務7100余萬人次,占全市總量的26.1%,中醫醫師達2.5萬名,中醫醫院床位數達3.1萬張,住院服務61.4萬人次,占全市總量的13.8%。本市中醫藥服務體系持續完善。

透過健全中西醫協同防治傳染病機制、一人一策精準施治急危重癥患者,中醫藥在重大傳染病防治中的作用也在不斷提升。本市還在推動疾病治療向健康管理轉變,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醫療機構全部設立治未病科室,婦幼保健機構實作標準化中醫診室、體驗區全覆蓋。

為推動中醫藥傳承,本市持續健全分級分類傳承體系,遴選各級師承指導老師千余名,建立國家級各類中醫藥傳承工作室92個,市級室站306個。為推動中醫藥科技創新,本市建立了30個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實施首都「十病十藥」中醫藥研發工程,促進中醫藥循證醫學發展、標準化建設和知識產權保護。在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方面,促進中醫藥與養老、食品、互聯網、文化等深度融合,探索「中醫藥+」新產業新業態。

在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北京堅持開放包容、文明互鑒,加強中醫藥對外交流。打造了中醫藥文化主題活動品牌,建成148個集文化科普展示、互動體驗、智能檢測等於一體的中醫藥健康文化體驗館。推動59家北京中醫藥文化旅遊基地。搭建中醫藥交流合作平台,建設三個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借助博鰲論壇等國際性重大活動,打造北京中醫藥對外展示視窗。為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本市支持東直門醫院、北京中醫醫院等機構在德國、新加坡等開設中醫醫療機構,派遣中醫專家參加援外醫療隊,推動中醫藥海外傳播。

延伸

全國中醫類醫療機構達9.3萬個

昨日,中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余艷紅在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全體大會上介紹,中國基層中醫館達4.2萬個,中醫類醫療機構達9.3萬個,開展中醫藥專業教育的高校達486所。

余艷紅介紹,中國已構建起了覆蓋城鄉的,將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康復融為一體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各省級城市均有高水平的省級中醫醫院,每個地市至少有一個中醫醫院。全國各地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建設了4.2萬個中醫館,基本實作基層中醫藥服務全覆蓋,「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方便地看上中醫、用上中藥。」

中醫類醫療機構數、床位數、總診療量保持穩步增長態勢。截至去年,全國中醫類醫療機構達9.3萬個,中醫類總診療量達15.4億人次,占全國總診療量的1/6。

透過推進建設中醫類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中醫專案、中醫特色重點醫院、中醫優勢專科,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中醫藥康復能力提升工程,建設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全國各級中醫醫院的綜合救治和急診能力明顯提升。

同時,中國創新體制機制,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形成了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有機銜接,師承教育貫穿始終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全國開展中醫藥專業教育的高校有486所,獨立設定的本科中醫藥院校有26所。全國中醫類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在校學生有27萬人,中藥類學生有8萬人。中醫藥領域現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26人。2023年,全國醫療機構中醫藥專業人員有104.5萬人。其中,中醫類別的執業醫師數86.8萬人,約占全國總數的18.2%。

在國際領域,中醫藥影響力不斷提升,已成為各方合作新領域。中國與4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簽訂了傳統醫藥合作檔,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高質素建設30個中醫藥海外中心,113個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國認可使用針灸。中國已建設了31個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中醫藥內容納入了16個自由貿易協定,中醫藥服務貿易快速發展。

余艷紅表示,中國將繼續深化高水平中西醫協作攻關,強化服務能力,加快推進優質中醫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疾病治療和康復中的重要作用,為人民提供覆蓋疾病全過程、生命全周期的中醫藥服務。

文/本報記者蔣若靜

(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