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資中縣人民醫院積極響應,以持續改善醫療服務為己任,多措並舉,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經濟的醫療服務。
認真落實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是指在統一的技術和質控標準下,不同醫療機構之間相互認可對方的檢查檢驗結果。為了方便患者直觀了解檢查檢驗互認專案,醫院在大螢幕上捲動播放相關資訊。醫院還設定了溫馨提示牌和咨詢視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知曉率。
![](https://img.jasve.com/2024-12/45b49b094a8daa2883bcc179abb9a724.webp)
在綿陽打工的劉先生,患病回到家鄉資中治病。他說:「我在人民醫院看病時,醫生問我最近做了哪些檢查後,就沒開同樣的檢查,給我省了好幾百塊!」
自此項工作開展到今年10月,醫院共互認檢查檢驗專案823次,為患者節約了61171.89元。不僅為患者節約了時間和費用,還提高了醫療效率。
「互聯網+診療」切實緩解群眾看病難。醫院積極開展互聯網+診療工作,今年6月互聯網醫院正式執行,截止10月共問診1394名患者,為患者節約掛號、診查費用4.18萬元。開展藥品配送41次,開具線上處方121張,患者對醫生滿意度100%。8月,「互聯網+護理服務」專案正式啟動,165名業務嫻熟的護理骨幹加入平台「網約護士」庫,提供安置胃管、尿管、傷口換藥等17項護理服務。迄今共上門服務12單,極大的方便了患者就醫。一位服務物件的女兒退休前也是一名醫生,對提供上門服務的醫護人員給予了高度評價:「你們不僅解決了我父親的煩惱,還避免了頻繁更換尿管帶來的生理損傷風險和經濟損失。」
便民服務重細節。醫院在門診大廳及入出院辦理處設立了一站式服務中心,集中辦理患者的診療檢查預約、退費、輪椅租用等多項業務,提高了患者就診效率和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實行分時段預約診療、檢查,減少患者排隊等候時間,門診預約診療率達70%,預約檢查率達60%。在門診每個樓層都設立了收費、咨詢處,每個診療區都配備了導診護士。設定了檢查檢驗排隊叫號系統、自助報告印表機,引入了影像5G雲服務,實作了醫療數據的高速傳輸和遠端協作。
![](https://img.jasve.com/2024-12/7d5fcacc80e96464aab9670ffb2f7ca3.webp)
讓資訊多跑路病人少跑路。「我們醫共體總醫院設有遠端心電會診中心、醫學影像中心,22家鄉鎮衛生院所有患者的心電圖、DR、CT資料都會上傳到總院,實行下級檢查,上級診斷的模式。」院長尹智介紹,醫院於2015年9月開展了遠端影像診斷,2017年初向各鄉鎮衛生院投放遠端心電診斷器材,同年投放完成並上線執行遠端心電診斷。自開展以來到今年10月,遠端心電診斷380361人次,遠端DR診斷438513人次,遠端CT診斷79903人次。分別為遠端心電圖檢查患者、遠端DR檢查患者、遠端CT檢查患者節約了494萬元、1162萬元、511萬元。
多學科聯合診療見實效。2024年5月,醫院建立了多學科聯合診療中心(MDT),對部份疑難危重及全院大部份四級手術患者術前進行多學科診療。到10月,共開展多學科聯合診療456次,門診13次,住院443次,其中四級手術術前多學科聯合診療352次,疑難病例多學科聯合診療104次。在多科專家的共同協作下,為患者制定更加安全有效的診療方案,同時透過多學科診療模式有效為患者解答就醫過程中的困惑及疑問,使患者更安心更放心地就醫。
二級急救站讓急救效率成倍提高。為了提高較遠地區的急診急救效率,醫院於2023年10月建立了資中縣人民醫院醫共體球溪急救站,於2024年5月建立了資中縣人民醫院醫共體發輪急救站,為球溪、龍結、發輪、羅泉、高樓等周邊鄉鎮居民提供急救服務。二級急救站啟用以來,共急救961人次,免出診費用86471.5元,有效縮短了轄區急救半徑,顯著提升了急救響應速度,為搶救患者生命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和機會,對保障轄區居民的生命健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https://img.jasve.com/2024-12/7078670ed733e3cb5534d9b92ce43861.webp)
重點人群看病有「醫」靠。醫院對七類重點人群100%落實了先診療後付費政策,截止10月已對1385人次開通了綠色通道,切實減輕了患者墊資壓力和經濟負擔。
在資中縣人民醫院的系列便民、惠民、利民服務措施下,群眾的就醫體驗、獲得感、滿意度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需求無止境,服務不停歇。」醫院將進一步提質增效,全力推進高質素發展,精心打造區域醫療中心,為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林久章)
來源:資中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