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辣椒財經|個人養老金開戶大戰,銀行殺入新紅海

2025-01-08社會

試點兩年多後,自2024年12月15日起,個人養老金制度從36個先行試點城市(地區)推開至全國。

1月6日,瀟湘晨報·辣椒財經記者觀察到,作為重要開戶入口,銀行火速推進,加大了開戶、繳存的行銷獎勵。也有部份機構對相關部門員工下發新的任務指標,銀行員工活躍在社交媒體競相「攬客」。

銀行:花式行銷重繳存,福利最高超千元

與個人養老金制度開啟試點時相似,相關部門官宣制度全國推行後,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使用者爭奪硝煙再起,多家商業銀行針對個人養老金推出開戶繳存行銷活動。

相較試點階段,本輪銀行行銷更強調使用者的實際繳存。大部份行銷時間節點在2024年12月31日前,新開戶繳存可以領取立減金,價格在10元至千元不等。

如,某銀行推出開戶繳存最高可領超800元立減金活動,2024年12月31日前,首次透過銀行App開戶,並透過個人養老金專區向賬戶轉入10元及以上資金的新客戶,可抽取最高288元的立減金。

另一家銀行在2024年12月15日至22日,推出了繳存最高可領656元權益的開戶繳存激勵「大禮包」。在2024年12月12日至14日期間,該行預約開戶最高可享188元權益,正式開戶繳存後,符合條件客戶最高還可領取1256元權益。

這也反映出 銀行的行銷推廣重點,已從單純擴大覆蓋面轉向提高使用者參與的深度和質素。

銀行為何要搶「開戶」?

對不少人來說,個人養老金是新概念。用一句話講,它是國家關於養老第三支柱的制度性安排,由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願參加、市場化營運。目前,中國養老保險體系主要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為基本養老保險,立足於保基本;第二支柱為企業年金、職業年金,主要發揮補充作用;第三支柱即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

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金融團隊指出,個人養老金參加人需選擇一家商業銀行開立或者指定本人唯一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因此商業銀行除本身就向參加人提供金融產品外,還可借此實作獲客目的。商業銀行在賬戶開立、產品銷售及提供增值服務等方面具備綜合優勢。 預計至2030年,個人養老金規模或將達1.45萬億元,分別為銀行、銀行理財子、基金、保險帶來增量資金0.63萬億元、0.15萬億元、0.46萬億元、0.22萬億元。

之所以大部份行銷活動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一方面是因為年底繳存能省稅,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銀行一季度的主要任務仍是「開門紅」。湖南某國有銀行櫃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然接到個人養老金開戶任務,但沒有硬性指標。「我們接觸更多的是老年人,省稅的需求很少。客戶經理那邊接觸客戶較多,可能任務量會更大一點。」

某城商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最近在客戶公司開薪金卡,同時就會詢問是否願意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由於各種紅包福利力度也比較大,所以開戶量不算很難完成。

儲戶:莫名其妙「被開戶」成最大擔憂

並非所有銀行人都覺得任務指標輕松,尤其是之前試點區域,已完成過多輪開戶任務後,開戶難度明顯提高,有受訪者每天打30多通電話仍然無法完成任務。與此同時,灰產中介也悄然滋生。在多個社交平台和交易平台,均有商家打著幫忙開戶的旗號招攬生意。

記者以銀行人身份隨機詢問了幾個中介,一上來對方就會要求加微信溝通。大部份對開戶地點沒有限制,「全國可做」。費用一般根據數量、截止時間不同而有差異,開戶大約在45-80元每戶,需要繳存的報價則更高。不過,相比2024年12月底的沖量高峰期,價格已接近腰斬。

「這種灰色產業之所以存在,本質上還是由於指標考核獎勵制度不完善,‘重量輕質’。」資深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認為。這種「沖量」的行為並沒有真正提高客戶質素和賬戶使用,反而讓銀行被白白「薅羊毛」。

一面是銀行員工為個人養老金開戶繳存任務苦苦追尋,另一面則是客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開通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

「他從招行出來笑嘻嘻跟我說送了個牙膏,其實是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賬戶。」回憶起在這輪開戶戰之前,男友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情況,某城商行員工小李很無語,「之前說好在自己手裏開戶能送100代金券,他說那個業務員一頓點點點的,他都不知道是個啥就辦掉了。」

在招行辦理業務並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後送的牙膏/受訪者供圖

同樣無語的還有杭州的許女士,她去招商銀行查詢銀行卡轉賬額度,同樣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開通了。「她說要給我的儲蓄卡升級,我還問她怎麽有個人養老金賬戶,她告訴我說‘就是掛在上面的’。」更令她生氣的是,事後她才知道,別人開通賬戶拿了大大小小的立減金,而她只得到了一把招行雨傘。

近期,不少網友反映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開戶,「被批次開戶」登上熱搜。記者撥打了多家銀行的客服電話均被告知:如果客戶沒有預約,銀行不會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有客服表示,有可能是之前在其他平台預約過,或者參與過一些線上線下的活動同意開通,但是時間久遠自己忘記了。

根據網友投訴,瀟湘晨報記者梳理歸納,當前「被開戶」的情形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未與銀行有接觸的情況下被開戶;另一類是在銀行辦理其他業務時,未經客戶明確同意就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賬戶或是誘導其預約開戶。

有銀行內部員工告訴記者,內部開會時強調過多次不能違規操作,監管已經關註到違規情況並進行了處罰。「這不只是侵犯了金融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也很沒有職業道德。」

對於已經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的使用者,如果想銷戶,應該怎麽操作呢?據銀行表示,如果沒有啟用,那麽可以攜帶相關證件,前往開戶行進行線下銷戶。如果已經往賬戶中轉賬,就等於啟用了該個人養老金賬戶,就沒辦法銷戶了。

瀟湘晨報·辣椒財經記者李鑫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