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陳晨 胡玲玲 路董萌
時隔多年,「韓流」 反向湧動。近日,越來越多南韓年輕人湧入上海弄堂,穿梭於中國多個城市的大街小巷。
隨著免簽政策紅利持續釋放,2024年上海口岸免簽入境外籍人員數量高達167萬人次,是2023年全年的4.7倍。在免簽國家中,來滬外國人數量排在第一位的國家正是南韓。
「南韓年輕人集中打卡上海」霸榜熱搜後,有旅遊專家表示,文旅不光靠熱鬧、靠打卡,更要靠消費、靠產業,著眼文旅資源的串聯,聚焦旅遊業的深度發展。這一點,上海樹立了開發入境遊市場的樣本。
南韓遊客打卡上海一火鍋店(受訪者供圖)
日均接待200位南韓遊客
去年12月底,在海底撈上海人民廣場店內,一場中國傳統變臉表演正在上演。圍觀的顧客幾乎都是來自南韓的年輕人,他們紛紛舉起手機和相機,配合著表演者的動作,發出陣陣歡呼。
是的,「周五下班去中國」登上南韓熱搜後,一到周末,上海就「長」滿了南韓年輕人。
這一現象的出現,源於中國的過境免簽政策。去年11月8日,中國決定對南韓等9個國家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去年12月17日,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再發公告,將過境免簽外國人在境內停留時間由原72小時和144小時,均延長為240小時。
這意味著,外國人來中國,愈發經濟和便利。
上海邊檢總站披露,2024年全年,上海邊檢總站在上海口岸累計查驗出入境人員3600余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85%。2024年,上海邊檢總站全年共查驗出入境航班22.7萬架次,較去年增長52%,全年整體呈現「航線更多、班次更密」特點。
海底撈上海人民廣場店經理胡小征介紹,從去年11月10日開始,門店裏的南韓遊客開始增多,「我們門店位於人民廣場熱門商圈,也是外國人來上海旅遊的打卡地之一」。
從數據來看,該門店平均一天接待顧客總人次在1200-1500之間,其中,南韓顧客在150-200位左右,能占到總接待人次的15%左右。
胡小征發現,從菜品來看,南韓遊客喜歡點鮮切牛肉、金針菇、豆皮、娃娃菜等,鍋底則比較喜歡牛油麻辣鍋等辣味鍋底,比較喜歡吃西瓜、哈密瓜之類的水果。除此之外,外國遊客非常喜歡在海底撈過生日,看科目三舞蹈和變臉表演。
「他們還比較喜歡美甲,考慮到來旅遊的外賓沒有手機號,我們專門在美甲區安排了一個員工,用自己的手機號幫他們排隊」。胡小征說,為給外賓遊客提供更為便捷的指引服務,門店的點餐界面均設有英文點餐模式,並在洗手間設定了英文指引牌,「我們也組織員工學習常用韓語,比如剪刀、冰塊等,便捷外籍遊客點餐」。
從「不屑」到排起長隊
山東小夥小鐘從2018年開始到南韓留學,目前在首爾讀博,同時也在一家酒店兼職。上個月的一天,小鐘上班打卡時,忽然一名年輕女同事向他遞來幾顆大白兔奶糖,並說自己剛去上海玩了一趟,聽說大白兔奶糖很有名,就帶了一些回來給同事們分享。
「之前是沒有這種情況的,這是一種從無到有的狀態」。小鐘解釋,他認識的南韓年輕人,極少有來中國旅遊的,但從上個月開始,來中國旅遊的南韓年輕人變多了。
小鐘問那位女同事,上海怎麽樣?「她說確實不錯,比首爾的感覺還要好」。
小鐘認為,免簽政策極大方便了兩國人員的往來,從首爾仁川機場飛往上海浦東機場,用時僅需兩小時左右。在南韓,確實興起了「周五下班去中國」的風潮。
為什麽南韓年輕人更熱衷於上海?小鐘還認為,上海是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理所當然是不少外國遊客的首選之地。此外跟首爾相比,上海的物價相對較低。
「前幾天我在首爾買了6個蘋果,折合人民幣60多元,上海的物價再貴,也不至於這麽高」。在小鐘看來,首爾的物價是上海的三倍,甚至有的是十倍,這種「偏下行」的消費也是越來越多南韓年輕人來中國旅遊的原因。
在免簽政策實行之初,小鐘發現很多南韓人表達過「不屑」,「但身體很誠實,第二天仁川機場就排起了長隊」。不少南韓博主來中國實地旅遊後的宣傳,也激發了不少南韓年輕人來到中國,來到上海。
南韓遊客打卡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圖源網絡)
不少南韓年輕人來中國旅遊首選上海的原因,小鐘認為還與上海有「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有關。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南韓年輕人在此排隊打卡的畫面。
實地來中國旅遊後,小鐘還發現,不少南韓年輕人改變了對中國的印象,「他們之前可能沒想到中國這麽發達,很多人去過上海後,表示以後還想去中國更多的城市」。
據悉,隨著中國陸續出台或恢復各類免簽政策,特別是國家移民管理局放寬、最佳化外國人過境免簽政策,2024年,國際遊客紛至沓來,外籍人員「中國遊」持續火爆。據統計,2024年,上海邊檢總站共查驗入境外籍人員456萬人次,是2023年全年的2倍。
城市熱度上來了,旅遊業的「同溫」還會遠嗎
為何越來越多南韓年輕人選擇來上海旅遊?
旅遊專家王晨光認為,南韓年輕人集中打卡上海的大背景,自然是中國正在實行的過境免簽政策。當然,還得益於上海在地理、交通和歷史方面的優勢,「上海是個大都市,在文化、經濟、科技等方面展現出代表性」。
除了文旅資源豐厚外,上海能成為南韓遊客的熱門目的地,也憑借著網絡的裂變式傳播。
「95 後、00 後作為互聯網原住民,消費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網絡影響」。王晨光解釋,南韓遊客透過社交媒體、旅遊論壇等渠道,將自己在上海旅遊的真實經歷分享出去。經過網絡的快速傳播和不斷轉發,進而吸引更多外國人關註上海。
在南韓論壇上,有旅行社將張家界稱為「人生必去的景點」,並打出「去張家界就是為父母盡孝」的宣傳口號。而上海則明顯更對南韓年輕人胃口,時尚和浪漫,是他們對上海最深刻的印象。
其實早在十多年前,南韓女團「橙子焦糖」就演唱過一首名為【上海之戀】的歌曲,歌詞中提及諸多中國元素:「乘上飛機過去才能與你見面,我也想跨過長江去」。近兩個月,這首歌的舞蹈又重新被多位南韓藝人翻跳,印證著上海在南韓年輕人心中延續的熱度。
王晨光觀察到,南韓人到上海,大多要去迪士尼,體驗市井生活,而且上海的物價相較於南韓也是便宜的,如此一來,來上海的南韓人,不光是來打卡,更是來消費的,形成的是一股文化體驗消費熱潮,能夠產生重復消費,而不只是「到此一遊」效應。
盡管來上海的南韓人數可觀,但這絕不能說明南韓遊客僅僅將目光投向上海,更多中國城市仍然在等待被「深度開發」。
在王晨光看來,要剖析這類「打卡」熱潮的現象,必須得意識到,在當前的旅遊業中,真正的亮點並非單純提升知名度,而是得磨練出實實在在的性價比。文旅不光靠熱鬧、靠打卡,圍繞註意力經濟展開,更要靠消費、靠產業,著眼文旅資源的串聯,聚焦旅遊業的深度發展。
上海在應對外國人來華旅遊方面,頗有應對心得,釋放出的一系列宜遊服務讓外國遊客稱上海是「China Travel」的「新手村」:最佳化入境服務,策劃推出120多條入境旅遊精品路線、升級「Shanghai Pass」解決入境支付痛點、發起「上海免費半日遊」專案路線……
「有些城市在打造網紅景點上得心應手,細究總是欠缺火候,城市熱度上來了,旅遊產業卻未能實作同溫」。王晨光表示,南韓年輕人湧入上海街頭,對於其他城市開發入境遊市場具有啟發作用,城市需要與時俱進,得隨機應變,抓住這個難得的歷史契機,開發市場,把需求變成消費,建立起共通的情感紐帶,以便形成真正的良性迴圈。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套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