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溫暖!貴州腦癱患兒媽媽來青求醫,青島網友愛心如潮

2024-02-26社會

貴州腦癱患兒媽媽來青求醫 收到青島網友愛心如潮

「感受到了青島這座城市的溫暖」

近日,一名腦癱患兒媽媽發影片,講述了她獨內建著孩子從貴陽跨越2000公裏到青島求醫,受到網友廣泛關註的經歷。她說,很多陌生網友留言表示要給她捐款、提供住宿或幫她帶孩子、幫忙接送等,讓她很感動。昨日,青島早報記者聯系到這位媽媽劉曉艷,得知她的孩子目前已在青島腦病康復醫院接受康復訓練。她說:「這些來自青島陌生人的善意,讓我在身心俱疲時感受到了青島這座城市的溫暖。」連日來,島城市民愛心如潮,好心人不斷湧現,透過支付寶轉賬、病房探望等多種方式,展開了一場獨屬於青島人的「熱心接力」。

獨內建女千裏求醫

「一個人帶著腦癱女兒到2000公裏外的青島求醫需要多大的勇氣?」在劉曉艷用抖音賬號@淇淇的超人媽媽釋出的影片裏,記者看到她面帶笑容,展示了自己千辛萬苦抱著女兒淇淇去求醫的過程。影片收獲1.2萬點贊、2740條留言。記者留意到,留言大多來自青島本地網友,有人表示可以提供私家車幫忙接送,有人說可以提供免費住宿,還有好心人想要捐款……「青島膠州的,我也是一個寶媽,有需要記得找我。姐姐加油!」「需要幫忙就說話,我是做奶粉生意的,在青島本地。奶粉我給你一箱,嬰童產品也給你一些。」「還在城陽嗎?我是開出租車的,可以免費拉你去看病。」「李滄,有空房間一間,地方不大,不嫌棄可以來住。我會做飯,我老公愛收拾,家裏很幹凈。」「需要幫忙喊我, 我時間比較自由,開車拉你們娘倆到處跑跑啥的 比打車方便,一點也不麻煩。」青島網友在評論區一個接一個地「接力」留言,將青島人的熱心體現得淋漓盡致。還有不少網友為在短短幾分鐘內用「溫情」填滿評論區的青島人點贊:「翻看了評論區,眼眶濕潤了,不得不說咱們青島人,無論是爺們還是娘們,個頂個的!」「青島市民又給山東加分了,願寶寶早日康復。」「有什麽事、有什麽要求,來到青島隨便提,青島人不會讓任何人失望,祝孩子早日康復。」

劉曉艷獨內建著淇淇踏上康復路。

釋出影片引發關註

劉曉艷告訴青島早報記者,影片是在2月16日拍的,當天上午9點,她從貴陽出發乘坐飛機到青島,一路抱著孩子,還得拖著沈重的行李,實在太累,就拍了影片發在個人賬號上。「有點發牢騷的感覺,影片中我其實更多的是苦笑,比較無奈。」劉曉艷說,今年是她帶著女兒在外求醫的第三年,家中早已負債累累。劉曉艷的丈夫在國家隧道應急救援隊工作,救援範圍輻射雲貴川三省,一旦發生地質災害,需要立即奔赴現場參與救援。他平時都在單位訓練,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平均一年有兩三個月在外地。由於丈夫工作的特殊性,這3年來,大多數時間都是劉曉艷獨內建女兒求醫,僅北京就去了7次。談到丈夫這次沒陪她和女兒一起來青島看病,劉曉艷說:「因為春節期間的機票太貴了,對我們這種大病家庭來說,能省一點就省一點。」影片發出當天,就收到了很多暖心留言,劉曉艷看後很感動,「看著看著就哭了。」

熱心的青島市民看到影片後,到醫院看望淇淇。

這次在青島的康復治療需要一年時間,劉曉艷告訴記者,在孩子住院的這幾天裏,很多網友給她們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幫助。

熱心市民送來紅包

「2月17日下午,有一對開文具店的夫婦找到醫院來了。他們看到淇淇的樣子,難過得流淚了。」劉曉艷介紹,當時她正在給女兒餵飯,那對善良的夫婦聽說她一口一口地餵完飯,通常需要一個小時,感嘆她「太難了」。「臨走時,那位妻子抱了抱我,硬塞給淇淇一個紅包,裏面有500元錢。」第二天,又有一個小夥來到醫院找到劉曉艷,「他比較靦腆,沒聊兩句就塞了個紅包給我,然後就走了。」劉曉艷遺憾地說,自己沒來得及問3個熱心人的姓名,「但是我知道那對夫婦的文具店在哪裏,下次可以帶著淇淇過去玩。」

影片釋出的第三天,一位女士也根據地址來到醫院看望劉曉艷母女。「她看到醫院裏的患兒後很震驚,難過地說這些孩子長得這麽好看,卻生了這麽重的病。」劉曉艷說,「我和她一見面就覺得特別親切,就像我的姐姐一樣。我們聊了很多,我向她訴說了這幾年的辛酸經歷,這是我第一次和陌生人這樣敞開心扉聊天。」劉曉艷非常感謝這位女士的幫助,「她給淇淇買了好多東西,走的時候還留下一個紅包。我們約定以後多來往。」

住院期間收獲感動

淇淇身體不好,經常因為感冒發燒而去城陽區人民醫院看診,母女倆在那裏也收獲了滿滿的愛心。「城陽區人民醫院兒科的護士都認識我了,對我可好了,我一到門口他們就去接我,對我們母女倆也很照顧。」劉曉艷說,護士們經常自己掏錢買盒飯送給她,有什麽事情也都第一時間幫忙。「青島人的善良、熱心是在骨子裏的,我真的非常感謝這段時間幫助和鼓勵我的人。」劉曉艷說。

劉曉艷告訴記者,有一次,淇淇因為病毒性感冒在兒科病房住院,隔壁床有位小患者,有兩名家長在陪護。「淇淇打點滴的過程中,我想上衛生間,但擔心孩子輸液的時候會亂動,一直不敢離開。」劉曉艷回憶說,正在她不知所措時,沒想到隔壁床的阿姨主動跟她搭話:「孩子輸液這麽久,你不喝水也不上廁所,身體怎麽受得了?」聽到阿姨這麽說,劉曉艷就問她能不能幫忙看一會孩子,自己要去趟衛生間,沒想到阿姨帶著責備的語氣說:「你這個嫚咋不早說,有啥事直接跟阿姨說,我看你一個人帶著孩子離不開,這才想問問你。」隨後這位阿姨立馬走過來,用手拍了拍劉曉艷的後背說:「有啥需要幫忙的,直接說,阿姨一定幫你。」劉曉艷回憶起這段經歷,心裏暖暖的,「青島人的熱心腸是實打實的,都是用行動來表示的。」

「青島的好心人讓我們全家人都很感動,相信在這麽多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爺爺、奶奶的關愛下,再難的難關,淇淇也一定會渡過。」劉曉艷說,「我沒想到自己釋出的影片會引起這麽大的反響,收獲了這麽多朋友。感謝青島的好心人,是他們的善良和同情心,讓我們全家人知道有這麽多好心人也在關心著淇淇。」劉曉艷說,每天都有陌生人申請加自己為微信好友,透過後直接給她發紅包,「他們都沒有留下自己的真實姓名和聯系方式,我非常感謝這些好心的青島人,我們會讓淇淇永遠記住青島人的恩情。」

/ 相關連結 /

雙胎專病門診 為母嬰健康護航

能懷上雙胎是很多「準媽媽」夢寐以求的福氣,然而,多胎妊娠也意味著要承擔較高的母嬰風險,特別是當其中一個胎兒出現異常時,孕婦及其家人將面臨艱難的抉擇。據了解,劉曉艷在3年前懷上了雙胞胎女兒,但孕31周時被醫院確診為雙胎輸血症候群,最終導致女兒淇淇出生後腦部受損。

青島婦兒醫院產科中心專家介紹,雙胎輸血症候群一般發生在妊娠中期(16—26孕周),其嚴重程度取決於共享胎盤內血管交通支的類別、數量和直徑。由於兩個胎兒共享同一個胎盤,透過胎盤的血管吻合進行血流輸註,其中一個胎兒(供血兒)將血液源源不斷地輸送給另一個胎兒(受血兒),造成充血性器官功能衰竭,供血兒發生缺血缺氧,可能會出現腦神經損傷。若未經治療,因流產、極早產導致的圍產兒死亡率極高,可達80%—100%。去年8月8日起,青島婦女兒童醫院胎兒醫學中心雙胎專病門診開診,雙胎專病門診由資深專家每周坐診,致力於對雙胎進行規範化管理和監督,透過進行個人化咨詢為雙胎孕媽媽們提供優質專業的孕期保健服務,為母嬰健康保駕護航。(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徐小欽 楊健 照片由本人提供)

「在青島,我們不再是異鄉人」

劉曉艷帶著女兒選擇來青島求醫 醫務人員和熱心市民的關愛讓她們找到「家」的感覺

為了給2歲多的女兒治病,劉曉艷跨越2000公裏來到青島,每天帶孩子到醫院做康復訓練,風雨無阻。她的心願很簡單:希望女兒淇淇能像健全人一樣走路、吃飯、說話。劉曉艷在2021年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大女兒汐汐夭折後捐獻了眼角膜,小女兒淇淇因缺氧導致腦癱,後來又被確診為嬰兒痙攣癥。一條隨手釋出的短影片引來眾多青島熱心人的幫助,讓劉曉艷一家人深受感動,也為這條曲折的求醫路增添了暖色調。劉曉艷表示:「很感謝青島人的幫助,我們會將這份大愛傳遞下去,為更多的人帶來正能量。」

臨近生產診出重癥

今年36歲的劉曉艷老家在湖北,2007年,她和在國家隧道應急救援隊工作的丈夫相識,兩年後結婚並定居貴陽。那時候,劉曉艷特別崇拜丈夫:「他穿制服的樣子特別帥氣,他從事的救援工作也很神聖。」

劉曉艷的婚後生活很甜蜜,2011年兒子出生,一家人過得幸福美滿。10年過去了,眼見兒子長大了,夫妻倆考慮生二胎,給小家再添一份活力。2021年,劉曉艷再次懷孕,沒想到竟然是同卵雙胞胎。正當夫妻倆對新生活充滿憧憬時,意外發生了:孕31周時,劉曉艷在當地做四維超聲檢查時,被確診為雙胎輸血症候群。這個訊息讓劉曉艷夫妻手足無措。

劉曉艷和丈夫為淇淇慶祝生日。

雙胎輸血症候群簡單說就是兩個胎兒胎盤之間存在血管吻合,造成持續「輸血」狀態,一個胎兒為供血兒,另一個胎兒為受血兒,供血兒因羊水減少、血容量減少導致貧血,甚至會因營養不良而死亡;而受血兒羊水異常增多、血容量增加,各器官充血體積增大,可發生心衰、水腫,甚至胎兒死亡等情況。當雙胞胎被檢查出有雙胎輸血症候群時,劉曉艷一家人的心情由迎接新生命的喜悅變成了對未來茫然無措的慌張。因為病情發展非常迅速,2021年5月30日,劉曉艷來到重慶的醫院,進行進一步治療和生產準備。

讓女兒換一種方式「活著」

2021年6月1日,劉曉艷被收治入院,手術被安排在兩天後。「我跟丈夫還討論過,不管兩個寶寶面臨多大的困境,我們一定要努力救治!」懷揣著忐忑跟期待,劉曉艷的手術在6月3日正式開始,然而所有美好的期盼都在這一刻變成了泡影。「兩個都是女孩,缺氧窒息嚴重,馬上轉入重癥監護室……」劉曉艷在恍惚間聽到醫生的聲音,看到兩個寶寶被推出手術間。此時,另一道難題出現在手術醫生面前,在進行胎盤剝離時醫生發現,劉曉艷胎盤植入情況嚴重,導致胎盤無法脫落,出現大出血的狀況。據了解,胎盤植入是產科嚴重並行癥之一,它的高風險主要來自致命性產後出血和高子宮切除率。最終,劉曉艷在手術中摘除了子宮,住進了重癥監護室。

術後,劉曉艷剛一醒來,就向醫生詢問兩個寶寶的情況,但奇跡沒有發生。「姐姐汐汐是雙胎輸血的受血者,各個臟器損傷比較大,妹妹淇淇情況相對好一些。當時醫生勸我放棄姐姐……」劉曉艷說,躺在重癥監護室的她在身體和心理上感受到雙重疼痛,「當時我身體狀態非常不好,哭也哭不出聲,就只記得清醒時枕頭一直是濕的。」在重癥監護室的每一天,劉曉艷的眼淚都止不住地流。

與此同時,劉曉艷的丈夫每天輾轉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和成人重癥監護室之間,兩個房間中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每天收到的都是汐汐「腸道大面積穿孔無法手術,腹腔內部感染嚴重不好控制」等噩耗。這樣繼續下去,只能讓孩子更痛苦,最終,重慶紅十字會的一則公益廣告讓這個父親放下了執念——與其讓汐汐痛苦地插著各種管子,不如讓她換一種方式「活著」。

6月9日,劉曉艷轉出重癥監護室回到普通病房,丈夫把捐獻汐汐眼角膜的想法告訴了她。劉曉艷很痛心,自己還沒有親眼看過女兒,更沒能抱抱她,她卻要離開了。「經過反復的思想鬥爭,我同意了丈夫的想法,與其讓汐汐因為我們的執念痛苦下去,不如讓她用另一種方式繼續‘活’下去。」劉曉艷現在回憶起這段經歷,仍舊非常痛苦。當天下午兩點,汐汐被宣告腦死亡,告別了她還沒來得及看一眼的世界和愛她的爸爸媽媽,她的眼角膜為另一個患者提供了生命的希望。

「雖然心裏很難受,但覺得這樣做能給自己留下一點盼頭和希望。」劉曉艷告訴記者,丈夫多年前就曾說過自己去世後要捐獻器官。「我丈夫曾經拍過一張汐汐的照片,我只看過一次。到現在快三年了,我始終沒有勇氣再看一次那張照片。但是,我敢確定她跟妹妹淇淇長得一模一樣,下巴這裏也有一個小窩窩……」劉曉艷向記者描述著記憶中女兒的樣子。「希望受捐者能代替汐汐好好看看這個她還沒來得及看的世界,並帶著我們一家人的祝福好好生活。」劉曉艷說。

女兒的笑容讓她變得堅強

「時間不會為了任何一個人停留。」劉曉艷曾在網絡上分享過這樣一句話,這也是她的深刻感受。妹妹淇淇在出生後的第19天被檢查出二級腦出血,此後病情不斷反復。劉曉艷一家人為了方便淇淇治療,在醫院後面租了一間小房子,成了一家人在重慶的臨時小家。「醫生說早產兒的腸胃很嬌嫩,如果能在保溫箱裏時就給她吃母乳,她的腸道會發育得更好。」為此,劉曉艷每天往返在醫院跟家之間,醫院的層層台階變成了承載著母親愛的橋梁。

2021年6月28日,劉曉艷夫妻被醫院通知可以到院帶淇淇進行檢查。這是淇淇出生後,夫妻倆第一次見到女兒。「我到現在都記得,當時我身體還沒恢復,走幾級樓梯都喘得不行,但格外神奇的是,醫院通知我們可以帶著淇淇做檢查的那天,我走了好多級台階都沒感到累。」劉曉艷說,重慶是個山城,醫院內的台階非常多,但和女兒第一次見面的期待讓她格外有動力。

夫妻倆從護士手中接過淇淇時,淇淇的嘴巴、眼睛都被蒙著,只能看到小鼻子。「盡管連臉都沒看清楚,但我真的很激動,我丈夫也很開心,一直在拍照發給親朋好友看。那時候我們其實已經知道她腦出血很嚴重,但那種開心是發自心底的,腦中只有一個想法:一定要竭盡所能地救活她,不管未來的路有多難走,我們都要堅持下去。」

2021年8月,淇淇出保溫箱後,劉曉艷帶著她在重慶的醫院進行康復治療。「一天上七八節課,中午回家做點飯吃,午休後又去。」回憶起那段時間,劉曉艷說自己感覺非常充實,也從未感到辛苦。

淇淇9個月的時候會笑了,也能自己坐一會了,但就在一切向好的時候,淇淇卻突然出現頻繁的抽搐癥狀。「那個時候我有關註過早產兒腦出血的後遺癥,知道有一種病叫嬰兒痙攣癥。淇淇開始抽搐的第一個晚上我就有一種預感,可能是嬰兒痙攣癥。」2022年3月1日,劉曉艷帶著淇淇進行了腦電圖檢查,結果顯示腦電波非常混亂。「痙攣癥的典型特征就是腦電波特別亂,沒有一點規律可言。因為我當時研究過,剛拿到腦電圖,就知道肯定是這個病了。」劉曉艷告訴記者,她還記得醫生說話前先嘆了口氣,然後才宣布結果:嬰兒痙攣癥。醫生告訴她嬰兒痙攣癥不僅會影響智力、語言、運動,還會經常發病,身體發軟,同時患兒也沒辦法走路,對認知也會有很大的影響。

「女兒的病比腦癱嚴重得多。在醫院聽醫生講解的時候我沒哭,回家的路上我也沒哭,直到走進家門給丈夫打電話時,我崩潰了。」各種復雜的情緒在劉曉艷心中揮之不去,「我想帶著淇淇離開這個世界,不想讓她這麽痛苦。」中午回到出租屋,劉曉艷開始給每一個重要的人寫告別短訊。「我從中午一直寫到晚上7點,每一個人都寫了好長好長,感覺有太多的話想要叮囑他們。」懷裏的淇淇還在安然入睡,劉曉艷的眼淚滴到了淇淇臉上,就在那一刻,淇淇在睡夢中笑了起來。「就是那一笑,才讓我現在能坐在這裏接受采訪,感受人世間的這麽多愛意。」劉曉艷說,當時她猛然醒悟自己沒有資格剝奪淇淇的生命,她每天都在努力地喝奶,用力地想要留在這個世界上。

從那以後,劉曉艷再也沒有萌生出放棄的想法,只有努力地生活。她開始搜尋各種互助群,當得知北京有最好的專家時,在2022年3月帶著淇淇去了北京,開始了第一次住院治療。好在治療效果非常好,治療的第二天淇淇就有明顯好轉。「對這種病,我經常看到有家長抱著僥幸心理,感覺孩子只要不抽搐就是好了,或者隨便開點藥吃吃。」劉曉艷說,「我真心建議這些家長,要早一點帶孩子去治療,如果不及時治療,會發生很多遺憾的事。」

在女兒的病情第一次控制住後,劉曉艷特別有信心,又回重慶繼續給淇淇做康復治療,並開始記錄下淇淇的康復生活。

帶著青島人的愛心前行

劉曉艷為帶女兒看病辭了工作,丈夫一個人的收入難以支撐女兒的巨額治療費,劉曉艷開始學習短影片制作,希望能透過帶貨補貼生計。

「女兒康復這條路要走很久很久,我必須做出改變,給她找一條出路。」劉曉艷告訴記者,拍影片是受到其他病友媽媽的啟發,她先嘗試口播,將自己的經歷寫出來,再拍成影片。她說自己是一個內向的人,最開始時面對鏡頭說不出一句話,但作為一個母親,她決定豁出去了。

「我感受到來自互聯網上陌生人的善意後,感覺特別有成就感,讓我覺得這麽多人關心我們,我的心態也是從那時候開始逐漸變好的。」劉曉艷說,沒想到自己的短影片賬號受到不少人關註,「我受到了別人的幫助,以後也要傳遞更多正能量。」

劉曉艷告訴記者,經過幾次手術,淇淇的病已經得到控制,嬰兒痙攣癥這種罕見病在去年10月被納入醫保名錄,後續藥品費用負擔減輕了很多,生活正在向好的一面發展。

淇淇進行康復訓練。

「2023年4月份,我了解到青島腦病康復醫院,是抖音上一個患兒媽媽推薦給我的,她覺得重慶康復的費用高,推薦我找青島腦病康復醫院的陶院長給女兒評估一下,看看哪種康復訓練方式更好。」在網友的推薦下,劉曉艷登上了前往青島的飛機。

然而淇淇的康復路並沒有那麽平坦,抵達青島的當晚,淇淇再次出現了抽搐癥狀。「我和醫生約了第二天評估,如果淇淇發病,是沒有辦法做評估並進行康復訓練的,只能等病情平穩後才行。」淇淇第一次來青治療還沒開始便結束了。「我印象特別深,當時是醫院的陶明軍院長接待的我們,一見面他對我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單獨給你們一個房間,今天先好好休息,從重慶過來辛苦了,接下來的路我會盡力幫助你們……’」劉曉艷說,就是在那一刻,自己堅定了要帶孩子來青島治療的決心。

隨後,淇淇再次回到北京進行治療,然而這一次並不像第一次那麽順利,足足花了5個月才將病情控制住。2023年9月,淇淇的「青島求醫路」第二次開啟。「我在這真的很安心,不像在其他康復機構,每天都有新的擔憂。在這裏,醫生分得很細致,每個人的康復訓練計劃都是‘量身客製’的。」劉曉艷說。

從劉曉艷初次聽說青島腦病康復醫院時的懷疑,到現在的完全信任,離不開從院長到康復治療師們的用心。「他們除了上課特別認真細致外,在生活中也特別關心淇淇。」劉曉艷說,有很多康復治療師是青島本地人,他們經常給淇淇送來原生的美食,有很多都是家裏人親手做的。「非常感謝他們,讓我們的求醫路變得溫暖而有力量。」劉曉艷感慨道。

青島腦病康復醫院的醫務人員指導患兒訓練。

「如果你現在覺得焦慮,快要熬不下去了,不妨來看看我的經歷。」這是劉曉艷在短影片平台最火的一條影片,她以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鼓勵處在困境中的人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地活著,共同渡過眼前的難關。」談及未來,劉曉艷說,她希望淇淇能自己坐起來,能正常吃飯,「如果能叫爸爸、媽媽,或者能自己走路,那就再好不過了。就算她到6歲的時候還不會走路,但只要比現在有進步,我也很開心。」劉曉艷說,醫院裏有很多大孩子康復得很好,這也給了她非常多的信心。

記者采訪的前一天正好是農歷正月十五,在這象征著團圓的節日裏,劉曉艷過了在青島的第一個元宵節。「我們幾個病友媽媽一起做飯,買了些吃的,共同慶祝,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康復得越來越好。」劉曉艷說,大家因為共同的願望聚在一起,讓病房裏彌漫著一股濃濃的溫情。「這個元宵節對於我們一家人來說意義非凡,在青島,我們不再是異鄉人,而是所有記掛著淇淇的好心人的家人。新的一年,我們一家人會帶著青島人的熱心、愛心,繼續前行。」劉曉艷說。

正月十五,劉曉艷和其他患兒媽媽一起在醫院過節。

/ 新聞延伸 /

淇淇和「小石頭」 住進同一家醫院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來自南京高淳區聰明伶俐的小石頭,他一直有個看似簡單卻難以完成的夢想——站立行走,因為他是早報持續關註的罕見病脊髓性肌萎縮癥(SMA)群體中的一員。2021年7月,小石頭跨越700公裏,在青島腦病康復醫院開啟了他的康復路。

為什麽這麽多小患者選擇來到青島治療?記者采訪了青島腦病康復醫院相關負責人,他表示醫院成立以來,為多數患兒恢復和補償了功能,收治的患兒來自北京、上海、新疆等全國各地,由於建院20年來專註深耕兒童康復醫療事業,康復效果顯註,得到廣大患兒家長的普遍認可。有的患兒康復後考取了名牌大學,有的被錄用為公務員,有的自主創業,有的在醫院直接就業,為社會作出積極貢獻。同時,青島腦病康復醫院也被國家、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殘聯等部門列為「殘疾人康復定點機構」,協助政府開展篩選和康復培訓等工作,承擔起公共康復醫療服務功能。

自2008年起,醫院成立「康復醫療技術專家誌願者工作隊」,應全國各地患者家長及當地醫療機構的邀請,開展「公益萬裏行」誌願者活動,活動全過程免費開展。截至目前,誌願者活動走遍全國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義務評估指導患者及家長超萬人。(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徐小欽 照片由本人提供)

/ 記者手記 /

微光成炬,向陽而行。在青島這座充滿愛的城市,每一個人都是一束微光,這種微光大愛感染了許多人,凡人善舉溫暖著一座城,他們用「微薄之力」匯成如炬之光,在這座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熠熠生輝,成為這座城市的文明之光。

劉曉艷讓我知道作為父母,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迷茫、悲傷都是無意義的,積極的心態、正面的引導、勇敢地面對,才是對孩子、對家庭最大的負責。我也感動於這個資訊暢達的時代,這座溫暖、正能量的城市,讓我們明白雪中送炭的可貴,也讓我看到了善良最初的模樣。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