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有哪些你覺得在生孩子時應該知道,卻沒人告訴你的事?

2020-11-10親子

1. 為了減少嬰兒患神經管缺陷的風險,備孕女性或有可能懷孕的所有育齡女性,都要每天透過葉酸片或復合維生素片補充至少400μg(微克)葉酸,高風險人群可能需要更大的劑量。葉酸要在嘗試受孕前至少1個月開始補充,但胎兒神經管缺陷在許多女性知道自己懷孕之前就已經發生,所以有可能懷孕的所有育齡女性都要補,不要等到正式備孕時再開始補。建議在整個孕期都持續補充葉酸,因為器官發生的過程中也需要葉酸,而妊娠後期也有器官發生。患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的女性在補充葉酸前要先排除維生素B12缺乏癥。

2. 從備孕開始,吃藥之前都要註意看說明書,標有「不良反應尚不明確」的藥物都不要吃,因為這些藥物的副作用(不良反應)不明確,可能對孕婦和/或胎兒有潛在的危害。

3. 孕期激素改變可引起牙齦發炎和過度生長,牙齦炎癥可能在孕期加重。為了防止懷孕後牙痛,應該在開始備孕時看牙醫進行口腔檢查,排除隱患。孕期要更頻繁清潔牙齒以預防妊娠期牙齦炎,只刷牙是不夠的,還要每天使用至少一次牙線(如果用不慣牙線的話,起碼應該使用牙線棒,以保持牙齒間隙清潔)。如果已經懷孕了,但是6個月內沒看過牙醫,就在孕期去看。孕期也可以洗牙和做必要的齒科治療。如果孕期牙痛的話,可以吃對乙酰胺基酚來緩解。補牙、根管治療或拔牙使用的局部麻醉藥在孕期都是安全的。孕期進行牙科X線檢查也是安全的,醫生會用鉛制的衣物來做適當保護。

4. 酒精是一種可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不可逆性影響的致畸物,女性在孕期喝酒可能導致孩子出生缺陷和發育殘疾,孕期喝酒目前沒有確定的「安全量」,在孕期任何階段任意量的喝酒都可能造成不良影響。

5. 目前關於咖啡因對生育力和妊娠結局的影響的研究數據在一致性和質素方面通常都比較差,各權威機構對咖啡因攝入量的建議並不一致。生殖內分泌科醫生建議,對於受孕困難的女性,把咖啡因攝入量限制在200-300mg/天以下是較為謹慎的做法。加拿大衛生部建議備孕女性、孕婦和哺乳期媽媽每天攝入咖啡因不要超過300mg。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認為每天攝入咖啡因200mg以下似乎不會促成自發性流產或早產,其與胎兒生長受限的關系也還不清楚。英國國民保健服務網站(NHS)建議孕婦每天攝入咖啡因少於200mg。

6. 女性在孕期首次感染弓形蟲時,可透過母體感染胎兒,導致先天性弓形蟲病和相關的神經系統和眼部表現。因為目前缺乏證據表明產前治療的益處高於所帶來的潛在風險和成本,所以不建議對感染低風險的女性進行弓形蟲病的常規普遍產前篩查;但對於有弓形蟲病癥狀或有近期暴露高風險(比如有寵物貓或高危飲食習慣)的女性,則需要進行試驗來診斷感染。備孕女性和孕婦預防弓形蟲感染的措施包括:從事園藝工作時戴手套;接觸土壤後和處理食物前後要認真洗手;蔬菜和水果要洗幹凈再吃;處理生熟肉使用的廚具要分開;肉類要烹飪熟透再吃,烹飪時不要試吃未熟透的肉類;不要吃生的貝類;養貓的孕婦最好讓其他人來每天更換貓砂。

7. 甲基汞可在魚和貝類(國外一般把魚和貝類統稱為「魚類」)中形成生物蓄積,孕婦吃太多魚和貝類可對孩子正在發育的大腦和神經系統產生不利影響。但是吃魚的營養益處對於懷孕和幼兒期的生長發育很重要,所以建議備孕女性、孕婦和哺乳期媽媽要適量吃魚,每周吃8到12盎司(烹飪前的重量,227-340克)低汞且富含DHA的魚類;孩子則每周吃1-2次。對於含汞量不明的淡水魚每周只吃1餐(約170克),不要吃魚的脂肪和皮,並且本周不要再吃其他魚類。甲基汞是生物放大性的,掠食性魚類由於食用許多吞咽浮遊生物的小魚,含汞量高的可能性更大。體型較小(1斤以下)的魚、養殖魚和淡水魚等,甲基汞含量則一般較低。但是在水質不好的地方,魚類可能含有汞以外的其他汙染物。

8. 維生素A又稱為視黃醇。視黃醇在孕早期有很強的致畸作用,可導致自然流產和胎兒畸形。目前公認的孕期維生素A攝入量的安全上限約為每天10000 IU(3000 μg)。有些補充劑含的是β-胡蘿蔔素而不是視黃醇,β-胡蘿蔔素可以在體內轉化成視黃醇,目前沒發現大量攝入β-胡蘿蔔素與出生缺陷相關。100克雞肝含視黃醇10414 μg,100克豬肝含視黃醇4972 μg,建議在孕期不要吃肝臟 (這點好多人評論質疑正確性,只是為避免風險建議最好,我個人吃了也沒什麽問題,但是為了不誤導大家,請咨詢醫生後考慮個體實際情況再決定吃不吃), 可以吃甘薯、胡蘿蔔、綠芥菜、菠菜、萵苣葉、南瓜、大白菜、紅辣椒、韭菜、番茄、花椰菜等植物性食物來補充β-胡蘿蔔素。

9. 自然流產是很常見的,特別是在孕早期。在化驗確認懷孕20周及之前,自然流產的發生率是8%-20%。孕齡越小,自然流產的風險越大,孕6周內流產的風險是22%-57%,孕6-10周的流產風險是15%,孕10周以上的流產風險則只有2%-3%。自然流產的最常見原因是胚胎染色體異常或暴露於致畸物,大約有一半自然流產是染色體異常引起的。但具體到個人,自然流產的確切原因通常是很難確定的。大部份女性在發生一次自然流產後在下一次都能有好孕,只有2%的孕婦會出現連續2次自然流產,只有0.4%-1%的孕婦會發生連續3次自然流產。

10. 分娩的疼痛可能是女性一生中所經歷的最嚴重的疼痛。中國專家共識和美國婦產科醫師協會都認為,無論宮口大小如何,只要產婦要求,就應該給予鎮痛。椎管內鎮痛(包括硬膜外麻醉和脊麻-硬膜外聯合麻醉)是唯一始終有效的緩解臨產和分娩疼痛的方式。無論是初產婦或經產婦、無論胎頭位置如何都可以用椎管內鎮痛。硬膜外麻醉會把一根細導管置入產婦的背部,透過導管給予麻藥;脊麻則是把麻藥註射到背部;脊麻-硬膜外聯合麻醉是先註射一劑麻藥到背部,導管在臨產過程一直留在原處,在需要時再透過導管給予麻藥。順產的話在分娩結束後就可以拔除導管;如果因特殊原因改為了剖宮產的話,導管還可以用於術後鎮痛。與硬膜外麻醉相比,脊麻起效更快,通常5分鐘內就會感到舒適;但藥效持續時間相對較短(約90分鐘)。如果不是迫近分娩的話,就優選脊麻-硬膜外聯合麻醉。在連續硬膜外麻醉過程中出現的爆發性疼痛,可以給予一劑單次快速輸註藥物來緩解,也可以透過增加輸註的基礎速率和/或給予濃度更高的麻藥來緩解。在選擇分娩的醫院前一定要先了解醫院是否能做椎管內鎮痛(有些大醫院用的也是「假無痛分娩」,比如用所謂的「電擊治療儀」),以及使用椎管內鎮痛的條件(比如晚上是否能做椎管內鎮痛)。能做剖宮產的醫院一般在麻醉技術上都沒問題,主要是看麻醉師和醫生是否有空。

11. 如果沒有宮頸機能不全、前置胎盤或早產史等特別問題的話,通常整個孕期都可以過性生活。如果不放心,請找一個靠譜的婦產科醫生來咨詢,不要找那種知識落後的醫生。只要會陰愈合、有效避孕且產婦已準備就緒,大部份女性或許最早在產後2周就可安全地恢復陰道性交,但大多數女性因為疲勞、性欲低下、疼痛、陰道幹澀或有排出物、心理因素、產後心緒不良/抑郁等,分娩後不能很快做好性生活的準備;大多數女性會在產後6周前恢復性活動。

12. 孕婦坐汽車時應該繼續使用三點式安全帶:安全腰帶橫跨臀部和子宮以下,肩帶從雙乳之間和子宮外側穿過。雖然有安全帶造成產婦及胎兒受傷的病例報告,但總的來說,在發生碰撞時安全帶對母親和胎兒的益處遠大於風險。關於安全氣囊對孕婦和胎兒影響的證據較少,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建議孕婦坐車時不要關閉安全氣囊。

13. 沒有高質素證據表明臥床休息可以降低流產或早產的風險,而過多臥床休息會導致骨小梁密度的減低和增加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

14. 建議在孕早期盡量避免泡熱水澡和洗桑拿,因為熱暴露會增加神經管缺陷的風險。

15. 為了預防原發性巨細胞病毒感染,孕婦在接觸尿布或幼兒口腔和鼻分泌物後要用洗手液/肥皂洗手,不要親吻6歲以下孩子的嘴或臉頰,不要和幼兒分享食物、飲品、水杯。

16. 在出生後1小時內給新生兒常規塗一次抗生素眼藥膏或藥水(一般用紅黴素眼用軟膏),可以明顯降低淋球菌性結膜炎的風險。如果沒有紅黴素眼膏,美國疾控中心推薦使用1%阿奇黴素滴眼液或0.3%妥布黴素眼膏。每側眼睛使用0.5-1cm紅黴素眼膏,把眼膏從下眼瞼鼻側一端開始塗抹,擴充套件至眼瞼的另一端;另一只眼睛同樣用藥。用藥後不應對眼睛進行沖洗,否則可能降低療效。無論是經陰道分娩還是經剖宮產娩出,所有嬰兒都應在出生後不久即出生後最初1小時內進行眼部預防治療。目前國內不是所有醫院都會采取這項預防措施,建議事先咨詢一下醫生能不能幫忙塗。

17. 由於相關技術的不確定性,美國兒科學會不推薦父母常規保存其嬰兒的臍帶血以供將來使用,除非其同胞有醫學指征需要立即使用。1單位自體臍帶血大約有1/2700的機率用於其孩子或家庭成員;但如果供體兒童患了白血病,並不會使用其自體臍帶血,因為其臍帶血也會有白血病的遺傳標記。臍帶血用於供體同胞的機率比用於供體自己的機率要大得多;如果家庭成員目前或將來可能有移植需要,則應考慮私人貯存臍帶血。

18. UpToDate建議新生兒行包皮環切,因為包皮環切的健康獲益超過其風險。美國兒科學會也認為新生兒包皮環切術是利大於弊的,但同時也認為目前的證據還不足以推薦常規進行,家長最好在充分了解利弊後結合自身情況來決定。男性包皮環切的獲益包括,減少尿路感染、陰莖癌、一些性傳播感染、陰莖炎癥和包皮翻起障礙的發生率,以及更易於保持衛生。如果決定給男孩進行包皮環切術的話,最好事先向醫院了解相關事宜。新生兒包皮環切術一般在出生24小時後到出院前進行,推薦在出生後6周內進行。有經驗的醫生完成一例包皮環切術只要幾分鐘時間,新生兒期包皮環切術一般使用局部麻醉的方式來減少孩子的疼痛。如果在新生兒期之後切的話,一般就要延遲到6個月左右,因為要使用全身麻醉及袖套式包皮環切術,而不是局部麻醉下的鉗式或鐘式環切術。

19. 母乳餵養對母親和孩子都有諸多好處,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建議:產後1小時即開始母乳餵養;生命最初6個月應進行純母乳餵養;在嬰兒6個月齡時增加有足夠營養和安全的補充食品(輔食),同時持續進行母乳餵養至2歲或2歲以上。

20. 孕婦的乳房最早在懷孕16周時就為哺乳做好準備。孩子一出生,媽媽就可以供應母乳,最初幾天分泌的母乳叫「初乳」,營養很豐富,含有抗體和免疫物質,可以幫助嬰兒發展自己的免疫系統。出生後的頭幾天,有些嬰兒每次吃奶的量只有1茶匙(5毫升)。

21. 母乳餵養的孩子在出生後3-4周內應該避免使用人工奶嘴,以免造成乳頭混淆。必要時新生兒可以使用杯子來餵奶。

22. 不建議用微波爐來加熱母乳或配方奶,因為容易因為加熱不均勻而造成孩子燙傷。即使奶瓶外面摸起來不燙,中間的部份也可能是燙的。

23. 沒有什麽食物或什麽湯可以幫助「下奶」,沒有什麽藥物可以安全有效地「催乳」,「純天然」的東西也不一定是安全的。不推薦常規使用多潘立酮或甲氧氯普胺等藥物來催乳,因為支持他們效力的證據有限,而且可能存在安全問題,並且這些藥物對嬰兒的遠期影響未知。如果對哺乳支持措施無效的母親考慮使用多潘立酮或甲氧氯普胺來催乳,需要告知她們其潛在副作用以及缺乏支持使用的資料。

24. 酒釀(醪醩)和月子米酒都不能幫助「下奶」。哺乳期吃酒釀(醪醩)和月子米酒等含酒精的食物和飲品後要等酒精代謝完後再哺乳,透過母乳攝入酒精會損害嬰兒的生長發育和影響睡眠。喝1標準杯酒(5度的酒是354毫升,10度的酒是177毫升)至少要等2-3小時後再哺乳。喝酒後把母乳泵出不會使母乳中的酒精更快消除。

25. 母乳中80%以上是水,孩子在6個月大之前不需要餵水,即使天熱時也不用。如果覺著孩子渴了,就給孩子喝母乳。按推薦比例沖調的配方奶也含有足夠的水分,通常不需要額外給水6個月內的孩子喝。

26. 對於對於濕疹(特應性皮炎)風險高的孩子(父母或哥哥姐姐患有濕疹),在出生後6個月內每天全身塗潤膚劑,可以降低1歲前患濕疹的風險。雖然這種做法的長期效果還需要在更長時間和更大型的研究中評估,但從出生就開始使用潤膚劑是一種簡單、經濟而且安全的預防措施。潤膚劑用油劑、乳膏/凝膠或軟膏都可以,有研究認為性價比最高的是凡士林。註意「油劑」是指油性的潤膚劑,不是橄欖油和茶油之類。

27. 所有母乳餵養的孩子應該從出生後幾天內開始每天補充400 IU(國際單位)維生素D滴劑。配方奶中添加有維生素D,配方奶餵養的嬰兒只需補充不足400 IU的部份,但每天直接補400 IU也是安全的(6個月內嬰兒的維生素D可耐受最高攝入量是1000 IU)。補到能獲得足夠維生素D為止(0-12個月嬰兒的維生素D推薦攝入量是400 IU,1-70歲是600 IU)。補純維生素D就可以,一般不需要補維生素A。不建議嬰兒透過曬太陽來補充維生素D。

28. 不推薦使用曬太陽來退黃疸。不要給嬰兒餵葡萄糖水或使用茵梔黃顆粒/口服液/註射液或益生菌來退黃疸。輕微黃疸不需要治療。光療是最常用於治療和預防嚴重高膽紅素血癥的幹預方法,嚴重的可能需要使用靜脈註射免疫球蛋白或換血療法。

29. 產後不需要吃藥來「促排惡露」,特別是那些說明書標著「不良反應尚不明確」的藥物,對母親和嬰兒的安全性都不明確。一般在產後頭幾天會排出紅色或紅棕色的「血性惡露」,然後會逐漸變得稀薄、持續2-3周排出帶粉色的棕色的「漿液性惡露」,最後變成黃白色的「白色惡露」。產後惡露的平均持續時間是1個月,但多達15%的女性會持續排出惡露約6-8周。惡露的持續時間似乎和母乳餵養或使用含雌激素或僅含黃體酮的避孕藥沒有關聯,但具有出血素質的女性可能會持續更久。

30. 因為出生時體記憶體有一定數量來自母體的激素,無論男孩還是女孩,乳房在出生後4-7天都可能會暫時增大,如蠶豆或核桃大小,甚至可能分泌出少量乳汁,這是正常的,千萬不要擠壓嬰兒的乳房,對新生兒造成感染可能導致嚴重後果,2-3周(1周=7天)就會消退。女嬰由於出生後來自母體的雌激素突然中斷,出生後5-7天陰道可能會流出少量血性或大量非膿性分泌物(俗稱「假月經」),可能會持續1周,這也是正常的。

31. 新生兒的「馬牙」和「螳螂嘴」都是正常現象,千萬不可挑破,新生兒發生感染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馬牙」是由上皮細胞堆積或黏液腺分泌物積留形成的,幾周後就可以自己消退。「螳螂嘴」則是兩側頰部隆起的脂肪墊,有利於吸吮母乳。

32. 母乳永遠不會沒有營養。什麽時候斷奶由媽媽和孩子共同決定(餵到媽媽不想餵或孩子不想吃為止),目前沒有權威指南說什麽時候應該斷奶,也沒有科學證據說哪個季節斷奶比其他季節好,只要孩子願意吃和媽媽願意餵,就可以繼續餵。

33. 沒有什麽正常食物會導致「回奶」(退奶),沒有科學證據表明生麥芽煎水喝可以退奶。如果需要減少乳汁生成的話,小劑量口服避孕藥或偽麻黃堿可能有幫助,但要謹慎使用,因為藥物退奶沒有經過充分研究,而且可能有副作用,比如偽麻黃堿可能會導致嬰兒易激惹。

34. 藥品說明書中的「不良反應尚不明確」是「不良反應還不知道」的意思,而不是沒有不良反應。不良反應不知道就無法評估這個藥物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所以不建議使用這樣的藥物。

35. 不滿3個月(90天)的嬰兒有任何疾病癥狀都建議看醫生。對小嬰兒癥狀的評估比大孩子要復雜得多,比如發熱,小嬰兒的嚴重潛在感染可能只表現為發熱,不滿3個月(特別是不滿28天)嬰兒的重癥細菌感染發病率比童年時的其他任何時候都要高,一些病毒感染也可導致這麽小的嬰兒出現嚴重並行癥。在網上付費咨詢醫生,醫生一般也會退單讓你去醫院面診。

36. 不同品牌嬰兒配方奶粉的口味可能會有所不同,如果孩子接受新奶粉口味的話,可以直接更換奶粉的品牌,不需要特殊的「轉奶」程式。同一段數不同品牌或同一品牌不同段數的奶粉不要混在一起沖調,以免濃度不對。如果孩子不適應新奶粉的口味,可以慢慢地增加新奶粉的餐數。

37. 建議讓嬰兒獨自睡在嬰兒床裏,使用睡袋,避免在嬰兒床裏放枕頭、被子等可能造成窒息的東西,也不建議使用緩沖床圍。嬰兒和別人同床睡眠(分享床位)會大大增加嬰兒猝死症候群、意外傷害或死亡的風險。即使是母乳餵養的嬰兒,分享床位也會增加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風險。如果某個「過來人」跟你說沒必要買嬰兒床,因為他們買了都沒用,請跟ta說:「呵呵。」

38. 放在大人床上的嬰兒非常容易發生墜床,如果床邊沒有阻攔物的話,即使你在旁邊看著他,你也會來不及阻攔他,會眼睜睜地看著他掉下去。任何時候都一定要把嬰兒放在安全的地方,不安全的地方即使只放一秒鐘也不行。

39. 建議1歲前的嬰兒都以仰臥的姿勢放下入睡(背部朝下,頭可以側向一邊)。有證據表明側睡也有安全隱患,所以側睡也應該盡量避免。仰睡不會增加窒息和嗆奶的風險(即使是有胃食管反流病的嬰兒),因為嬰兒的氣道有解剖學上的防護機制。關於什麽時候開始趴睡和側睡是安全的,目前還缺乏數據,目前的最佳證據是建議嬰兒應該仰睡到1歲。當孩子可以從仰著翻身為趴著和從趴著翻身為仰著之後,如果你仰著把他放下睡覺,他自己翻身為側睡或趴睡,就可以讓他保持側睡或趴睡。

40. 生命比頭形更重要,不要因為擔心把頭睡平而讓嬰兒趴睡或側睡。下面幾個措施有助於預防扁頭(平頭):

1) 白天孩子清醒時,讓他在大人的看護下多趴著玩。出院回到家的第二天就可以開始讓孩子嘗試趴著,開始時每次3-5分鐘、每天2-3次,然後逐漸增加趴著玩的時間。比如在換尿布後,就可以讓他先趴一會,順便也可以讓小屁屁在空氣中晾一下,有助於預防尿布疹。

2) 經常改變孩子睡覺的方向,比如今天孩子的頭朝床頭,明天就讓他頭朝床尾那邊睡。

3) 抱孩子或餵奶時,經常換換手,也讓孩子的頭換個方向。

41. 孩子出生後2周左右,可能會因為「腸絞痛」(又稱「腸痙攣」)而哭鬧,一般到3-4個月大時就會停止或明顯改善,也可能會持續到6個月。千萬不要因為精神崩潰或失控而用力搖晃嬰兒,因為大力搖晃嬰兒可能會對嬰兒腦部產生嚴重傷害,甚至導致嬰兒死亡。當你因為孩子哭鬧而感到難以忍受時,就讓家人暫時幫你照顧孩子;如果沒有人幫忙,就把孩子放到安全的地方(比如嬰兒床裏),然後到另一個房間或門外讓自己靜一會(出門前記得帶鑰匙)。

42. 嬰兒的大便顏色呈淡黃色、黃色、綠色、褐色、深褐色,都是正常的。如果大便呈紅色、黑色或白色的話,就要咨詢醫生。但在出生後頭幾天拉的胎糞呈黑色或深綠色是正常的。

43. 盡管某些文化允許對幼兒進行體罰,但體罰並不是行為管理的有效方法。當兒童習慣了反復體罰,家長就不得不加大體罰的力度以取得想要的效果。粗暴的懲罰雖然可以阻止不良行為,但卻有很大的心理代價。兒童模仿他們所受到的體罰,會在以後有更具侵略性的行為。怎樣管教孩子可參考【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的【關於教育學齡前兒童的一些黃金定律】等章節。

44. 當嬰兒身高達到90厘米高,或站立時嬰兒床圍欄高度低於嬰兒乳頭水平位置時,就不應再睡嬰兒床。

45. 孩子坐汽車要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從孩子第一次坐汽車從醫院回家時就應該開始使用。如果不是自己的汽車,可以給孩子使用旅行背心(Travel Vest,適合體重在9-76公斤之間的孩子)。通常身高達到145厘米時就可以使用一般的安全帶。孩子滿13歲之前都不能坐在汽車的前排座椅。

(美國兒科學會認可的Travel vests列表:

https://www. healthychildren.org/Eng lish/safety-prevention/on-the-go/Pages/Car-Safety-Seats-Product-Listing.aspx )

46. 絕對不能把孩子獨自留在汽車裏!無論你離開的時間多短,無論氣溫多麽適宜。

47. 喝奶是最好的補鈣方式,喝奶足夠的孩子不需要補鈣。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說,中國乳母0-6月齡內平均每天泌乳量為750毫升,7-9月齡嬰兒每天的母乳量應不低於600毫升,10-12月齡嬰兒每天母乳量約600毫升,13-24月齡幼兒每天母乳量約500毫升。當然,母乳餵養很難知道孩子吃了多少奶,所以這些數碼僅供參考,只要孩子生長發育正常,就不必糾結。滿1歲後,全脂純牛奶(常溫奶、超高溫滅菌乳)、全脂鮮牛奶(巴氏殺菌乳)、全脂奶粉都可以喝。2-5歲每天300-400毫升,≥6歲每天300毫升。

48. 嬰兒在3個月前還不能自己把頭豎起,抱他時一定要註意托住他的頭部和頸部,避免頭部晃動。一般到4個月大時,孩子就可以穩穩地把頭豎起。

49. 添加輔食不需要按照特定的順序。開始添加輔食後,雞蛋(包括蛋白和蛋黃)、魚類、貝類都可以吃(只要食物的性狀適合孩子的月齡),不需要等到1歲後。

50. 1歲前嬰兒的食物不建議添加鹽、醬油和糖,這樣有助於降低以後孩子對甜味和鹹味的感受閾值,避免重口味,對健康有利。1歲前的食物不加鹽也不需要擔心攝入鈉不夠,因為鈉在食物中廣泛存在,而【中國居民膳食鈉參考攝入量】都是AI(適宜攝入量),AI是因為研究資料不足以推算出RNI(推薦攝入量)時設定的;AI的準確性遠不如RNI,且可能高於RNI,所以不需要盯著AI值擔心攝入不夠。至於糖,世界衛生組織營養促進健康和發展司司長Francesco Branca博士說:「從營養角度,人類飲食中並不需要添加任何糖。」 減少糖的攝入量可以降低超重、肥胖和齲齒(俗稱蛀牙)的發生危險。

51. 1歲前的孩子不能吃蜂蜜,否則可能發生肉毒中毒。1歲以上孩子感冒引起的咳嗽可以吃蜂蜜來緩解,每次2.5-5毫升;超市裏賣的普通蜂蜜就可以;直接吃,不用稀釋。蜂蜜不會導致性早熟,但蜂蜜裏的糖屬於遊離糖,平時不應多吃,否則會增加身體超重、肥胖和齲齒(蛀牙)的風險。

52. 「手指食物」是用手指拿起來吃的食物,不是像手指形狀的食物。一般可以在8-10月齡開始給孩子吃手指食物。手指食物可以是切碎的、軟爛的食物,比如小塊軟嫩的水果、蔬菜、肉塊、意大利粉等;也可以是容易分解的食物,比如嬰兒曲奇。一定要註意避免有窒息風險的食物,比如硬的和/或圓的食物,包括但不限於:硬糖和其他糖果、花生、大塊的肉、熱狗、葡萄、葡萄乾、蘋果塊、堅果、爆米花、西瓜籽、生的胡蘿蔔。

53. 激素是好藥,不要排斥激素,只要按規範使用,激素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療許多疾病,比如外用皮質類固醇和保濕劑是特應性皮炎(濕疹)的主要治療手段,兒童按規範使用第7級到第4級的弱到中效外用皮質類固醇都是安全的(參考我的文章【外用激素強度等級】)。與其使用號稱無激素卻偷偷添加超強效激素的「天然成分」藥膏,不如明明白白使用安全可控的激素。吸入型糖皮質激素是兒童哮喘的一線控制治療,必要時還要使用口服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鼻腔噴霧劑(如布地奈德鼻腔噴霧劑)是孕期中度至重度變態反應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的首選療法。

54. 學步車有很大的安全隱患,強烈建議不要使用。10個月左右大時,孩子可能會自己扶著家具等東西嘗試走路,這是沒有害處的,只要保證他扶的東西是安全牢固的,沒有尖銳的邊緣、不會翻倒。12-14個月時,孩子可能就自己會走路了。

55. 移情物是一些可以使孩子有安全感的物品。孩子一般在8-12月齡時會選擇一個「移情物」,比如毛絨玩具、毯子,孩子可能在睡覺、旅行、回老家時都要帶著這個他喜歡的物品,這是正常的,要尊重孩子的移情物,小心不要弄丟了,最好準備一個一模一樣的讓他輪流使用,讓他熟悉並且也方便清潔。

56. 「孩子能看到大人看不見的東西」,可能是因為孩子的幻覺。幻覺可能是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也可能和嚴重的創傷性應激、發育障礙、社交和情感問題、父母的精神病誘發孩子的現實感分裂、神秘主義的文化信仰、悲傷、藥物中毒或身體疾病有關。出現幻覺時,孩子可能會聽見腳步聲、敲門聲、一個或多個人的說話聲或某個人的名字。

57. 幼兒自慰是正常的,孩子在某個時候會發現觸摸自己的生殖器能帶來快感,這對幼兒來說既不是性經驗也不是情感體驗,只不過是感覺不錯,不要覺得是什麽嚴重的壞事,也不用擔心。如果你在ta觸摸自己生殖器時表現出強烈的反應,會讓ta以為自己的身體部位有什麽不好。當你看到孩子自慰時,可以引導ta轉移註意力,不要表現出強烈反應或打罵ta,當孩子長大一些後,這種行為就會逐漸自己消失。

58. 美國每10萬名0-4歲兒童約有1人死於氣管支氣管異物吸入。不要給4歲以下的孩子吃硬的和/或圓的食物,包括但不限於:硬糖和其他糖果、花生、大塊的肉、熱狗、葡萄、葡萄乾、蘋果塊、堅果、爆米花、西瓜籽、生的胡蘿蔔。教育孩子嘴裏有東西時不能呼喊、說話、玩、跑、跳、哭和笑。避免幼兒接觸有小零件的玩具。也要註意避免讓大孩子給這些東西小孩子吃或玩。

59. 小於9-10歲的孩子幾乎沒有在規定時間內穿過馬路的能力,他們對距離及車速的判斷能力很差。孩子在10歲之前不能獨自穿過大的馬路或街道。

60.孩子出生後2周左右,可能會因為「腸絞痛」(又稱「腸痙攣」)而哭鬧,一般到3-4個月大時就會停止或明顯改善,也可能會持續到6個月。千萬不要因為精神崩潰或失控而用力搖晃嬰兒,因為大力搖晃嬰兒可能會對嬰兒腦部產生嚴重傷害,甚至導致嬰兒死亡。當你因為孩子哭鬧而感到難以忍受時,就讓家人暫時幫你照顧孩子;如果沒有人幫忙,就把孩子放到安全的地方(比如嬰兒床裏),然後到另一個房間或門外讓自己靜一會(出門前記得帶鑰匙)。(重復了,哈哈哈為了湊整就不刪,強迫癥的堅持)

我的其他回答:

新生兒腸絞痛該如何處理? - 夕夕麻麻多讀書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3137 57682/answer/723644117

請問下寶媽們寶寶一個多月長濕疹和痱子,用什麽產品效果好? - 夕夕麻麻多讀書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3225 74671/answer/698917396

寶寶突然發燒是怎麽回事? - 夕夕麻麻多讀書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3264 59222/answer/698048337

生完小孩會變胖嗎? - 夕夕麻麻多讀書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3259 90803/answer/694691753

一個人帶寶寶是怎麽樣的體驗? - 夕夕麻麻多讀書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3129 60539/answer/693066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