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在12月25日,以色列空軍對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發動空襲,造成一名伊朗革命衛隊官員死亡。隨後,這名官員身份被公布,是伊朗革命衛隊在敘利亞的負責人賽義德·拉齊·穆薩維。不過,穆薩維死於以軍空襲後,關於他的資訊可謂是「五花八門」,有人說他是伊朗革命衛隊的司令。不過,更多的媒體註意到一個情況,那就是穆薩維與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關系密切,兩人是「親密戰友」。然而在2020年,蘇萊曼尼被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暗殺。現在,穆薩維也死於以軍空襲。
從以色列的反應看,他們很清楚刺殺穆薩維的後果,事件發生後,以色列方面拒絕對此事發表看法。不過根據伊朗方面公布的資訊,以色列空軍實施襲擊的時間,是下午4點20分,正值穆薩維下班回家。此外,以軍還發射了三枚導彈,均精準命中穆薩維的住所。可以看到,以軍此次空襲,就是針對穆薩維的「斬首」行動,一定要置這名伊朗高級將領於死地。穆薩維剛回家,以軍導彈就落下,可見行動經過了精心謀劃。
穆薩維的軍銜是準將,而伊朗革命衛隊最高軍銜只是少將,可見其地位之高。穆薩維死後,伊朗國家電視台中斷正在播放的節目,緊急插播了他的死訊。隨後,伊朗總統萊希發聲,表示要讓以色列「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價」。伊朗外長阿蔔杜拉希揚更是表示,「特拉維夫面臨艱難的倒計時」。伊朗反應如此強烈,可見穆薩維之死的影響力。
對這起事件,目前有兩種看法。一種觀點認為,伊朗勢必會對以色列實施報復,但動作不會太大,很可能選擇美軍在中東的軍事基地作為目標。畢竟,美國和以色列就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美國不想也不敢與伊朗爆發全面沖突,可能只是回應「襲擊沒有造成太多人員傷亡」,或者出手打擊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設施作為回應。
此外,以色列的襲擊,打的是敘利亞,沒有直接點名伊朗。如果以色列直接宣布對伊朗高級將領動手,那麽伊朗的報復也會「師出有名」。事實上,伊朗發出的「以色列將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價」「特拉維夫面臨艱難的倒計時」等警告,雖然很強烈,但沒有具體說明要采取哪些報復行動,也沒有說明何時實施報復。德黑蘭可能認為,如果自己直接下場,那麽覆蓋整個中東的區域性沖突就會爆發,局勢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為了避免局勢升級,伊朗在表態時有所保留。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伊朗不需要出手,就能讓以色列面臨巨大壓力,因為後者已經深陷「抵抗之弧」的包圍。現在,以色列與哈馬斯作戰就陷入巨大困境,如果其他「抵抗之弧」成員發力,以色列距離崩潰就不遠了。
然而從目前的情況看,伊朗祭出了最強報復,主要內容有兩項。其一,在12月26日,以色列防長加蘭特突然表示,以軍已經陷入多線作戰,至少在7個戰場遭受打擊。以色列防長的言論,或許有炫耀以軍能夠在7個戰場全部取勝的目的,但更多的是一種擔憂。根據他的說法,以軍正在被加沙走廊、約旦河西岸、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也門和伊朗襲擊,並對其中6個作出了回應。
以色列防長的言論,點明了一個情況,那就是以色列現在的戰略處境確實不樂觀。之前我們曾提到,中東局勢本質上是「三國演義」。第一方是美國及其戰略支點以色列,也是長期處於主導地位的一方。然而,隨著美國綜合實力持續下滑,並且為了應對中國崛起,開始壓縮自己的中東部署,這一方的主導地位已經蕩然無存。
第二方是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現在的領袖是沙特。因為盛產石油和天然氣,海灣地區的阿拉伯國家很有錢,但戰鬥力拉胯。沙特曾介入也門內戰,主導海灣多國部隊打擊胡塞武裝,結果被打得丟盔棄甲,最後只能選擇停火。
第三方是伊朗及其主導的「抵抗之弧」,成員包括黎巴嫩真主黨、巴勒斯坦的哈馬斯、敘利亞政府軍、也門胡塞武裝、伊拉克的什葉派民兵等。這一方的戰鬥力很強,而且已經深度介入巴以沖突。在加沙走廊,哈馬斯正在與以色列激烈交戰。在以色列北部,真主黨不斷發起行動。在戈蘭高地方向,敘利亞與以色列多次進行遠端火力交鋒。在紅海,胡塞武裝針對以色列實施襲船行動。
有觀點認為,「抵抗之弧」的行動不是分散的,而是統一的,目的就是摧毀以色列。哈馬斯牽制了以色列絕大部份兵力,真主黨則讓以軍無法全力對付哈馬斯。胡塞武裝的行動,實質上封鎖了以色列的海上貿易。
在此基礎上,伊朗又實施了第二項對以色列的報復,那就是尋求與埃及復交。據觀察者網報道,伊朗外交部已經釋出訊息,證實他們與埃及討論恢復外交關系。伊朗與埃及的矛盾,主要有兩點。第一,埃及作為阿拉伯世界曾經的領袖,與以色列達成了和平協定,並成為美國的盟友;第二,以沙特、埃及為代表的遜尼派阿拉伯國家,多次與什葉派主導的伊朗發生競爭。
不過,現在伊朗迎來了與埃及復交的大好機會。首先,在中國的促成下,伊朗已經與遜尼派阿拉伯國家領袖沙特和解,雙方恢復了外交關系;其次,美國和以色列持續施壓埃及,想要強迫後者接納巴勒斯坦難民。對埃及而言,他們已經面臨經濟不景氣、糧食問題等難題,無法接納巴勒斯坦難民,因此需要非美國勢力的幫助;其三,埃及想要透過與伊朗和解,重回中東舞台的中心位置,構建伊朗-沙特-埃及的三角支柱,確保中東局勢穩定,各國獲得發展機遇。
對伊朗而言,如果與埃及復交,意味著他們對以色列的包圍圈,填上了最後一塊空缺。就連長期立場搖擺不定的埃及,都選擇與伊朗站在一起,那麽以色列會面臨最危險的處境,徹底被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汪洋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