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科普:為何要測海水溫度和鹽度

2023-12-29新聞

新華社「雪龍2」號12月29日電(記者周圓)執行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任務的「雪龍2」號28日行至西風帶。艉甲板上,一個黑色橢圓形儀器拋投入海,透過與之相連的銅絲,不斷回傳數據。

「這是拋棄式溫鹽深儀,主要測量海水的溫度、鹽度等數據。」考察隊員彭騰騰說。

為何要測量海水溫度和鹽度?考察隊員、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史久新認為先得從海水講起。海水在大洋中的流動構成一個迴圈往復的大輸送帶,使得熱量和物質在世界各個大洋中迴圈,成為調節全球氣候系統的關鍵紐帶。

「海水的溫度、鹽度好比人的體溫、體重,是物理海洋最基礎的數據,直接反映海洋環境變化,影響著海水的流動。」史久新說。

2023年11月25日,「雪龍2」號(前)和「天惠」輪正在結伴穿越西風帶(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陳棟彬攝)

災難科幻片【後天】裏,正是由於海水溫度和鹽度異常,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突然減弱,大洋環流輸送帶停止,來自赤道熱帶地區的暖流供給中斷,導致北半球氣溫驟降。

極地海洋的溫度和鹽度更需重點關註。

「全球大洋環流中,最顯著和最重要的海水下沈運動都發生在極地海洋中,成為大洋輸送帶的驅動器。」史久新進一步解釋道,以南極沿海為例,下沈的高密度海水形成南極底層水,沿著海盆向北擴散,進入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史久新表示,海水溫度和鹽度決定密度,影響著海水下沈過程。如果極地海洋下沈過程減慢或停止,將對氣候造成災難性影響。

海水溫度和鹽度調查是一個長期且連續的過程。

此次水文環境調查從西風帶開始,緯度每隔0.25度投放一次拋棄式溫鹽深儀,預計投放70個。在彭騰騰看來,只有積累多年且連續的數據,才有可能從這些數據中解決相應的科學問題。

「這次南大洋走航期間開展水文環境調查,可為進一步開展南極鋒面、南極繞極流以及其他相關研究積累基礎數據。」彭騰騰說。

據悉,本次南極考察將依托「雪龍」號、「雪龍2」號和考察站開展一系列綜合調查監測,深入研究南極在全球氣候變遷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