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黨政代表團在中國(綿陽)科技城創新館考察 圖片來源:劉軍攝
封面新聞記者 冷宇 王祥龍
12月28日,川渝兩省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八次會議在四川省綿陽市召開。2023年即將收官,川渝兩地黨政代表團共話這一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新收獲,展望未來。
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雙城經濟圈地區生產總值5.9萬億元,同比增長6.2%,占全國比重6.5%、較上年增加0.1個百分點。這一年,雙城經濟圈建設可謂「亮點滿滿」。
基礎設施加快推進
產業協作穩步向前
2023年,四川省高速公路建成通車15個專案(路段)、624公裏。其中,四川內江至重慶大足專案(四川段)已於三季度前建成通車,川渝兩地的交流也因此更為便捷。這條路線的開通,僅是雙城經濟圈建設基礎設施持續推進的縮影。
這一年,成都雙流機場提質改造正式啟動,天府機場國際口岸投入使用,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及第四跑道建設提速推進,重慶新機場選址正式獲得民航局批復。成渝中線高鐵24個先期開工點進入主體施工,西渝高鐵(川渝段)5條隧道全部進入正洞施工階段。川渝共建萬州新田港二期工程、「無水港」等加快建設。全球最大水光互補電站雅礱江柯拉光伏電站投產發電。
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為兩地產業協作提供了機遇。川渝兩地共同遴選綿陽安州高新區等15個園區為第二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示範園區。協同推動成渝地區電子資訊先進制造集群四大類21個實體專案建設。成渝「氫走廊」「電走廊」「智行走廊」提質擴容。國家數碼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任務總體完成。
從方案到落地
科技創新成果顯著
2023年,科技部等部委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支持西部科學城加快建設的意見】,川渝兩地共同印發【成渝地區共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實施方案】,西部(重慶)科學城與西部(成都)科學城、中國(綿陽)科技城共建西部科學城。
這一年,聯合編制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方案,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正式揭牌,全球規模最大的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千眼天珠」正式建成,兩省市16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完成最佳化重組,新增3家全國重點實驗室,6個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加快建設。持續實施成渝科技創新合作計劃,聯合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專案166項。
「統籌」與「分區」
生態環境建設「有的放矢」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23年,川渝兩地統籌建立並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共建長江生態保護公益訴訟協作機制75項。聯合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六江」生態廊道建設規劃,協同落實長江「十年禁漁」,累計完成「兩岸青山·千裏林帶」營造林建設超1000萬畝。
此外,兩地聯合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環境標準編制規範】,建立全國首個新汙染物環境風險省際聯防聯控機制,同時,共同啟動川渝碳中和聯合服務平台,成立川渝「雙碳」產業計量創新聯盟。
協同改革持續深化
對外開放簽下318億元合作
2023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推動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探索建立兩區分離稅費統計分析指標體系,新增11項跨省通辦服務事項,統一8個征管事項。成渝地區數碼人民幣試點穩步推進,北交所(全國股轉系統)區域基地相繼落地成渝,首家川渝共建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雙城(重慶)信用增進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註冊登記。
在對外開放方面,加快建設國際航空客貨運大通道,成渝兩地在飛國際及地區航線總數達103條。「中老泰馬」四國鐵路班列實作貫通,四川西部陸海新通道(老撾)物貿集散中心揭牌,中緬新通道(曼德勒—成都)公鐵聯運班列成功開行,中歐班列(成渝)今年前三季度開行4248列、運輸路線近50條。舉辦首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民營經濟高質素發展合作峰會,簽約金額318.1億元。
此外,2023年,川渝兩地在就業、社保、人才等公共服務領域 32 項區域標準化協同試點事項中,實作了川渝同標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