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政協委員建新功丨政協委員陸宇一回村當書記,城鄉融合開新局

2024-01-02新聞

橫沙島西永發村,是上海市政協委員陸宇一的故鄉。

從楊浦市區的家出發,抵達橫沙頗費周章。「來回花在路上的時間大概三個小時吧。」陸宇一語速飛快,輕描淡寫:「清晨5點半起床,6點準時出門,輪渡半小時一班,必須掐著點趕到碼頭。」要是碰上壞天氣輪渡停擺,橫沙就成了孤懸江中,進不去出不得的「世外桃源」。

在陸宇一眼中,故鄉是真正的世外桃源。12歲那年出島求學,此後數十年學習、工作、經營企業,發展頗為順利,「除非逢年過節,基本不回村」。

2017年,響應組織號召,陸宇一回到橫沙鄉,先在其它村工作熟悉情況,2018年,她回到永發村,將村支書和主任「一肩挑」。作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陸宇一早已實作財務自由,吸引她從企業家變身一名農村基層幹部,顯然不是某種世俗層面的原因。

「就想為家鄉做點事吧。」擔任村支書5年來,永發村的變化和成績有目共睹,陸宇一卻一再表示:「等村歷奇礎打好了,我還回去經營企業。」

「女告父」贏尊重

如今的永發村,井井有條,充滿生機。5年前一場「女告父」官司是陸宇一站穩腳跟的關鍵——事後也成為她治村的一段美談。

在本鄉本土當幹部,有利有弊。陸宇一對此想得透徹:好處是熟悉村情鄉情,便於開展工作;壞處是,村民與自家或多或少沾親帶故,一旦牽涉利益問題,容易被揣測演繹,「最難的不僅是要把一碗水端平,而是讓村民都相信你把這碗水端平了。」

剛一上任,陸宇一就註意到,有一些集體房產被村民長期占用,有的還收不到房租。作為村裏第一位創辦企業的「能人」、老支書的女兒,她當然明白,這類事情大多屬於歷史遺留問題:「村民占用的理由在當時看不無道理,但按現在的規章制度就存在很多瑕疵,甚至不被允許。」

歷史問題一旦陷入細節的纏結,解決起來就會遙遙無期。而村民心裏的疙瘩解不開,幹部說話就沒人聽,矛盾只會越積越多。經過一番思考,她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起訴父親的公司,收回村裏租借的廠房!

「你來了第一個就革我的命!」不出意料地,父親不開心——畢竟他每年都按時交付了租金,履行了合約義務。何況,跟女兒鬧上法庭臉上掛不住,鄉間更會議論紛紛。陸宇一耐心解釋:開庭只需雙方律師出面,他倆用不著「對簿公堂」。父親這才慢慢釋懷。

「這個官司還不能在橫沙打,要到崇明打。」陸宇一明白,盡管橫沙的法庭也能受理,但「崇明」意味著更多——在村民樸素的認知中,高一級司法機構的結論,毫無疑問具有更高的權威,也具有更好的評價指引作用。

村裏贏了官司,毫無懸念。陸宇一說,當時村裏還有兩三處房產被村民長期無償占用,當事人正處於觀望狀態。一看連她父親都輸了官司,再說當事人其實也都明白自己的「軟檔」,很快就辦理了清退手續。透過一年左右的努力,陸宇一解決了所有積案。

一戰成名,陸書記「大義滅親」的舉動非但沒有隔斷親情,還在註重孝道的鄉間起了很好的示範作用。自此,村委在村民中威信逐步提升,村民對村委也更加依賴了。

「積壓的陳年舊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處理起來就順利多了。」陸宇一說,關鍵是要早發現、早處理。為了更好實踐新時代「楓橋經驗」,做到「小事不出隊,大事不出村」,村裏又在黨員家裏建立了駐村法官工作室、法律援助站、模擬法庭、心理咨詢室、老幹部議事團等,定期梳理村民之間的矛盾,及時有效解決。

「現在村民法治意識都很強,矛盾比過去少多了。」村委副主任姚東進在旁邊插話,一面炫耀他案頭厚達半尺、自己攢的「鄉村案例寶典」:「村民吵架,只要找到相應案例和法條給他們看,很快就能化解。」

「規矩」雖硬也靈活

除了法律資源,村規民約也是鄉村重要的管理工具。要讓村規民約得以落實,陸宇一的做法說來並不特別:「規矩立在前頭,事情做在明處」,並且直接與村民福利補貼掛鉤。她既對不守規矩者堅決說不,同時又主張「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管理要有溫度。

就在最近,永發村一位村民的遭遇成為村裏熱點:老母失明、老父患癌、妻子下崗,這位正值壯年的村民只好辭去島外工作回家照看父母,三個月後村民自己又被確診為胰臟癌,沒幾天走了——一個家瞬間垮塌。喪事期間,又因各種原因,遺體在家陳放的時間超過了當地倡導的時間。

這就破了「規矩」——村委紅白理事會有規定,遺體在家存放超時,按時長減少補助,以此鼓勵村民厚養薄葬,節儉辦喪。

有人提出,能否改一下死亡時間,按「擱一朝」發放補助,畢竟這家人的遭遇太特殊,日子太難熬。陸宇一理解這種想法,但這就不是「事情做在明處」了——她以村委會名義拒絕:「規定定了就不能破。」

同時,「規矩不能破,人情還得講。」她和村委隨即發起幫困救助行動,帶頭捐款,幫助這家緩解困境:「確實太困難,該幫還是要幫。」

2019年迎接花博會,橫沙島上開展破舊「五棚」大整治。按村規民約規定,村民宅前屋後幹凈整潔有序,年底經考評後才能享受村裏「五福基金」各項福利待遇。但好幾輪動員之後,仍有幾家養殖大戶沒有拆除。「家禽養殖是這幾家人的重要收入來源。」她說,為了提升人居環境,斷人生計肯定不合適。最終和這幾戶村民溝通後,養殖戶放棄福利待遇,村委又派人對養殖窩棚進行了搬遷和規範化改造,這幾家人的生計得以繼續。

「立規矩的目的是促進文明,不是跟村民作對。」陸宇一解釋,只要核心要求能滿足,操作不必太機械,給村民自主選擇的空間效果更好。

城鄉融合看生態

「一口氣duang掉一杯冰美式,開啟下午30公裏騎行。」某點評網站上,網友「不喝咖啡會死星人」留言:味道中規中矩,環境服務還行。也有網友抱怨:「店員和周圍鄰居大聲聊天,無法專心辦公。」商家趕緊回復:員工和顧客都是島民,彼此熟悉,非常抱歉打擾到顧客工作。

這「島」就是橫沙島。橘黃稻綠、白鷺成群,作為上海僅存的兩個「鄉」之一,橫沙是為數不多的「戰略留白」空間。被點評的咖啡館,島上唯二之一,是永發村民去年夏天剛開的。

安靜辦公和大聲聊天,兩種需求之間的沖突,是城鄉兩種生活方式差異的一個細節。這間咖啡館的出現,以及網友的留言,也不妨看作是永發村人才回流、城鄉融合的一種表征。

去年上海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期間,陸宇一送出了「關於生態賦能,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建議」的提案,提出大力發展生態賦能,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加快形成綠色生態發展方式。這件提案凝結了多年來陸宇一對於鄉村振興的深度思考。

在永發村,為響應區級鄉村振興「一村一業」號召,陸宇一創造性地提出利用生態廊道發展繡球花產業,布局花卉種業研發、花藝設計、以及衍生品加工等相關產業。

「永發村土地,除了幾百畝蟹塘都是生態廊道和基本農田,可供開發利用的極少。」陸宇一說,利用生態廊道發展「林下經濟」幾乎是唯一選擇。2022年,永發村繡球花公園正式開放。透過與市園林規劃研究院等專業單位黨建結對,兩年裏繡球花產業快速發展,解決就業崗位60余個,年產值200多萬元,帶動周邊村民增收20余萬元,迅速成為很多上海市民必去的「網紅」打卡地。

成為「網紅」意味著客流和機會。永發村村委抓緊與企業、農戶合作,創造更多「家門口」的就業崗位:健身步道、親子樂園、企業辦公點、繡球花IP展示館、綜合服務大廳等一樣樣建設起來,在滿足居民需求、為遊客做好服務的同時,也為人才回流和流入創造了條件。

5年,彈指一瞬。無數次,陸宇一踏上島民進出橫沙的必經之路,內心都沈甸甸。她深知,眼前這條往返市區和橫沙島的大道,是她作為政協委員的履職之路,是永發村支書的上崗之路,更是遠行遊子的回家之路。

原創:政協聯線

作者:林海 黃錚

影片拍攝、剪輯:張雷

原標題:【政協委員建新功丨政協委員陸宇一回村當書記,城鄉融合開新局】

閱讀原文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