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沒想到,題目中說的大佬 @free光陰似箭 居然就在知乎。
而且實在沒想到,所謂的「用兩周證明歐拉常數公式」指的是這個回答:
點進來這個問題前,以為歐拉常數公式指的是 \gamma=\display style\lim_{n\to\infty}\left(\sum_{k=1}^{n}\dfrac{1}{k}-\ln n\right) 。
還在想,這難道需要證上兩周嗎,可能又是哪個媒體想搞個大新聞,拿來嚇唬不懂數學的人的。
仔細看完之後,只想留下一句: 太強了!!!
我雖然不是做數論方向的,但是至少數學分析學的還行,看懂那篇回答是沒有壓力的。
對我來說,上面提到的那篇回答大概是個什麽水平?如果告訴我回答者是「快遞小哥」,我是不太相信的。
因為不管從LaTeX排版的規範度,還是從推導的過程來看,都是非常專業、嚴謹的,甚至微分符號寫成了正體。
作為即將從數院本科畢業的人,那篇回答對我來說也是有啟發性的。
我們學校大一學年的數學分析,有一項作業是獨立完成一篇報告,探討某些與數學分析有關的內容。
在我看來,這篇回答完全可以作為我們的課程作業送出上去,並且取得較高的分數。
對於答主來說,可能並沒有受過數學專業的教育,能做到這種程度,可以說是相當不容易了。
在知乎上,以及在我身邊,其實也有不少這樣的數學愛好者,或者和題目一樣,稱為「數學高手」。
為什麽會有那麽多熱愛數學的人?就拿我自己的感受來說,解決數學題,或者學一些新的數學,是有「正反饋的」。
解決一個數學題,可能就像打原神的時候,一通操作完成某個解密,帶來的正反饋是非常讓人上癮的。
而學習呢,可能就像原神裏面不斷提高自己的等級,回頭來看突然發現自己強了很多(雖然可能也禿/氪了很多),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我身邊的數學愛好者分成好幾類:
首先,是以數學作為研究方向的同學和老師。這些人一般受過完整的數學教育,並且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比如代數幾何。
這種數學愛好者是比較幸運的,因為對「數學」有著比較充分的了解,並且能在自己喜歡的路上走下去,說不定能為這個學科帶來一些新的發現。
當然這些人中也有不少人,在這條路上發現自己不適合做數學,痛快跑路。
除此之外,其實還有不少人對數學的解題技巧感興趣。
比如應對高考題和模擬題時,對高中導數各種放縮、各種極值點偏移等等感興趣的人,常常研究各種各樣高難度的題目。
也比如參加高中競賽,並且取得不錯的獎項的同學們,可能對平面幾何,或者數論的難題有自己的見解。
大學階段其實也有不少,熱衷於計算各種技巧性很強的極限和積分,或者參加大學生數學競賽。
這在我看來也是數學高手,畢竟我並不是很會做題,非常羨慕這些人的思維能力。
這些人中,有不少人產生了對數學的興趣,選擇數學系繼續深造;當然也有些人未必會在數學領域繼續深造,更多是「圖一樂」。
當然有更多人,可能本身思維能力很強,也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
這些人的好奇心、創造力、邏輯思維等等都不差,但比較遺憾的是,可能並沒有多少機會接觸數學教育,進一步了解真正的數學。
最後他們從事與數學無關的行業,有些人把數學當作自己的興趣愛好,但是找不到學習數學的方向。我接觸過一些人,想學「高等數學」來「鍛煉思維」,但常常找不到入口。
也有一些極端的人成為「民科」,開始發表一些例如「調和級數收斂」之類的言論。
這位題目中的大佬其實相當厲害了,如果還有精力,能夠繼續保持對數學的熱愛,「圖一樂」也是不錯的。
阿裏巴巴數學競賽其實就是一個不錯的證明自己的機會,我覺得也可以作為各位數學愛好者的導向,更多了解一些「有意思的數學」或者「可以拿來用的數學」,也能讓社會上的人們正視數學的重要性,不要發表一些「數學滾出高考」之類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