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講,氨銨胺讀音三分,實際上並沒有這樣的必要。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銨胺兩個字在三十年代後六十年代前,也就是民國解放初那陣,就是讀作一聲。
而銨這個字在三十年代前也並不代表銨根離子,而是銻(Sb,Antimony)的舊譯名,而銨根(Np+)的舊譯為铔(yà)。
在銨表示銻的那一段時間裏,這個字也讀一聲。
氨銨胺的三種讀音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普通話審音的時候強行規定的。規定的目的實際上是不清楚的,至少我目前沒有找到明確的檔說這樣做就是為了區分,但是民間都是這樣子傳的,我也姑且采信,畢竟也沒有什麽更好的解釋。
可問題是,當初審音規定氨銨胺讀音不同的時候,問過學界想法嗎?學界同意嗎?
問沒問過不清楚,但學界同不同意,是顯而易見的,你到大學歷奇本見不著認真區分三字讀音的老師。而這種不作區分在幾十年的實操中也沒見什麽大問題。
更何況,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樣一個問題:一些學術名詞的讀音,學生更多是會跟老師學還是跟字典學?
顯然是前者。
那我們就這樣一代一代往上溯,五六十年代的專家學者,會不會因為普通話審音改變了銨胺的讀音而特地去改呢——他們可能連關註都沒關註過。
而且,還有一個證據能證明氨銨胺的讀音區分是多余的,因為磷和鏻在審音的時候讀音就是一樣的,也沒見出什麽問題……你自己要是喜歡區分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拿著字典去強行糾正別人這種行為在今天除了裝逼以外真沒有多大作用。
就像阿房宮的房,為什麽要讀páng?因為 f 這個聲母是唐宋之際才正式定型從 b p 兩個聲母裏分化出來的,宋以前的人給這個字註音的時候當然是「讀若旁」。今天字典裏也按páng音寫,可問題是其他聲母為 f 的要不要也跟著倒回去讀 b p ?
文化這東西,最好還是講個前因後果,而不是上來就拿規定砸人,這種行為顯不出你多有文化,只會讓人覺得你是黑社會大哥身邊耀武揚威的小跟班。
更何況,鐵拳總有砸到自己頭上的時候,普通話審音這幾十年也一直在修修改改,總有一天能修到你自己的雷區裏。
還是建議大夥互相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