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虛擬現實 開啟產業發展新空間

2024-01-05新聞

戴上VR眼鏡,在虛擬場景中享受滑雪樂趣;身處虛擬急診室,在逼真的環境中接受醫學培訓……作為連線虛擬與現實的視窗,虛擬現實(VR)已經成為新一代資訊傳遞載體。近年來,隨著VR技術的日益成熟,其產業套用快速發展,融入千行百業,為傳統產業升級提供了新的支撐。

多行業多場景套用

在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一款基於VR特效的「敦煌導覽」裝置吸引了大量觀眾排隊體驗。參觀者透過現場大螢幕和VR眼鏡「穿越」進敦煌莫高窟藏經洞,能夠看到絢麗多彩的壁畫,連石磚上的塵埃都清晰可見,整個人置身於藏經洞之中,仿佛伸手就能摸得到文物。產品研發相關負責人介紹:「整個藏經洞的崖面1600米,我們大概拍了3萬多張照片,把它給重建出來。現在的技術能做到毫米級還原,石雕的細節都能跟現實中做得一模一樣。」

以九色鹿為原型的數碼導覽員「敦敦」還會帶領觀眾自由地穿梭在石窟中,並停留在具體的講解位置,對壁畫進行細致的講解,而且可以透過疊加特效動畫,沈浸式呈現敦煌壁畫的歷史文化內容。

在2023世界VR產業大會上,嘉賓可以在VR明信片體驗區域制作VR明信片,當你揮揮手,螢幕中的虛擬卡通人物也正在揮揮手。嘉賓拍攝後自動生成卡通形象,不僅可以真人同步互動,還可以生成明信片樣式動態影片,把VR明信片帶回家。

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到2023年,中國虛擬現實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預計到2026年,中國虛擬現實產業總體規模將超過3500億元。

2022年10月,工業和資訊化部等五部門印發的【虛擬現實與行業套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指出,到2026年,「產業生態進一步完善,虛擬現實在經濟社會重要行業領域實作規模化套用」,強調「加速多行業多場景套用落地」。透過在諸多行業的探索實踐,VR產業已經湧現出一批規模較大、易於推廣、具有實際產出並且能夠實作盈利的套用案例。

「‘X+VR’套用場景,如黨建+VR、教育+VR、行銷+VR等,帶來了一些新的商業合作機會。整體來看,虛擬現實技術正在產業落地道路上穩步向前。」百度虛擬現實產品總經理丁誌剛說。

助力實體經濟轉型

如今,虛擬現實產業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行程也在不斷加快,逐步從娛樂邁向工業,拓展到制造、工程、公共服務等諸多領域。

坐進VR智能駕駛培訓模擬器,學員眼前就會出現真實還原的道路,各種天氣、路況都可以進行模擬,借助VR眼鏡的超高畫質視覺體驗,「VR+駕駛培訓」打造了智慧學車模式。

在東方時尚駕校,VR智能駕駛培訓已得到廣泛套用。據介紹,過去,駕校的智能駕培領域受到技術限制,只是將4D VR座椅套用到道路交通安全宣傳中。現在,「VR+AI」智能培訓體系的開發和套用,讓傳統實車訓練難以實作的常見事故、惡劣天氣、復雜路況等,可以透過模擬訓練完成。VR智能駕駛培訓模擬器,極大提高了學員的學習效率、駕駛能力、安全意識。

虛擬現實產業也為農業數碼化建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一塊小螢幕,就可以讓更多人足不出戶地體驗「虛擬種地」。此外,VR還可以被用在農業知識科普、農產品溯源系統、VR農業電商等多種場景,驅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

VR也是元宇宙領域的容器型基礎技術,促進數碼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23年,工業和資訊化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元宇宙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元宇宙文化實驗室主任沈陽教授介紹,該計劃凸顯了數碼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將元宇宙技術引入傳統經濟中,使得實體經濟具備更多的數碼化內容。隨著6G提上日程、5G走深向實,VR將獲得更強大的計算和通訊能力,為實體經濟的產業發展提供更強大的支撐。

迎來發展視窗期

中國虛擬現實產業鏈日臻成熟,但仍然存在關鍵核心技術薄弱、自主產業生態體系不完善、缺乏統一的行業套用標準等短板,尚不能滿足消費者高品質體驗和行業客戶大規模數碼化套用的需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沁平認為,虛擬現實的技術體系初步形成,細分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和成熟。虛擬現實產業正在從1.0向2.0階段演進。

針對行業的痛點問題,相關政策持續加力。【虛擬現實與行業套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提出虛擬現實與行業套用融合發展五大任務。中國虛擬現實產業迎來新一輪政策利好,初步構建起以技術創新為基礎的生態體系,正邁入以產品升級和融合套用為主線的發展視窗期。

各地也紛紛出台產業促進方案,引導虛擬現實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浙江省印發【浙江省虛擬現實與行業套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虛擬現實產業規模超千億元。江蘇無錫、福建廈門、山東青島和濰坊、北京通州和石景山、上海寶安和虹口分別圍繞虛擬現實釋出相關產業扶持政策,組織產、學、研、用各方面力量協同解決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等問題。

「虛擬現實已展現出拉動新型消費的潛力,成為地方產業經濟布局的焦點,並逐步成為實作各行業數碼化轉型的支柱型技術。」中國電子資訊工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說。(記者 王一涵)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