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給紅薯做個親子鑒定!科學家破解紅薯古老起源和馴化之謎

2024-01-05新聞

甘薯的四倍體祖先種(左)、二倍體祖先種(中)和甘薯(右)植株。

·該研究鑒定出甘薯的祖先種,挖掘到參與甘薯馴化過程的基因,隨後,有望透過雜交、基因編輯等方式,對甘薯進行改良。

人類吃了快一萬年的天然轉基因作物紅薯,又名甘薯,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但它的起源始終是個謎,馴化過程也不清楚。

這導致甘薯遺傳學、基因組學及育種等領域面臨困難,制約著甘薯品種的改良和近緣野生種的利用。

近日,來自中國、比利時和德國的科學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的發表研究論文,鑒定了甘薯的二倍體和四倍體祖先種,研究表明甘薯由兩個祖先種正反交,並經歷基因組加倍而來。在甘薯形成後,大約50%的區域發生了亞基因組間的基因交換。

該論文的標題是【基於單倍型的系統發育分析和群體基因組學揭示甘薯的起源和馴化】(Haplotype-based 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population genomics uncover the origin and domestication of sweetpotato)。

2017年8月,上海辰山植物園等機構科學家聯合發表論文率先解析甘薯基因組。

揭秘從祖先種形成甘薯的過程,有望加速甘薯的育種和改良

近緣野生種具有較高的遺傳多樣性和抗性優勢,是作物改良的重要資源庫,可以透過雜交或基因編輯等手段,將祖先種的優異性狀基因匯入作物中。此前,科學家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希望透過近緣野生種雜交的方式培育出人工雜交六倍體甘薯,但尚未取得理想的進展。其中最大的限制是,甘薯的祖先種和起源方式尚不明確,因此無法人工模擬甘薯的形成。

前述最新發表的研究論文稱,甘薯的二倍體祖先種可能是二倍體赤道番薯,其四倍體祖先種是四倍體甘薯。

透過比較甘薯和兩個祖先族群體間的遺傳多樣性,研究人員發現,許多重要功能基因受到自然選擇和人工馴化選擇,這些功能基因包括塊根形成、基因組穩定性維持、生物學抗性、糖運輸、鉀吸收。

上海辰山植物園顏夢曉副研究員和重慶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明副研究員是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顏夢曉告訴澎湃科技,研究人員對甘薯祖先種的鑒定和馴化機制的解析,有助於科學家理解祖先種形成甘薯的機制,使得我們有機會在實驗室裏重演這一過程,可以加速甘薯的育種和改良。

顏夢曉進一步解釋說,首先,這一研究成果根據多重遺傳學證據,鑒定了甘薯的二倍體、四倍體祖先,確定了甘薯的形成方式,這為人工雜交產生新的甘薯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其次,該研究發現了參與甘薯馴化過程的諸多基因,可以透過雜交、基因編輯等方式,利用這些基因資源進一步改良甘薯和其他塊根類作物。

天然轉基因片段幫助找到甘薯的祖先種

對於該研究的創新性,顏夢曉表示,甘薯是天然轉基因作物,其基因組內含有來自農桿菌的T-DNA序列。該研究巧妙地運用這些T-DNA序列作為分子標記,快速、準確地鑒定出了甘薯祖先種。其次,由於甘薯與其祖先種的關系非常緊密,常規的方法難以準確解析,該研究提出了利用多倍體同源單倍型開展系統發育分析的新方法。該方法還有望套用於其他多倍體物種間親緣關系解析,輔助其他多倍體作物起源解析研究。

此外,研究人員突破傳統甘薯起源理論的思維限制,綜合多重遺傳學證據,提出了新的起源假說,合理解釋了甘薯亞基因組和母系起源。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2017年8月,上海辰山植物園等機構科學家聯合發表論文率先解析甘薯基因組,相關論文線上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最新發表的研究論文是此前研究的進一步深化。

最新發表的研究論文:

https://www.cell.com/molecular-plant/pdf/S1674-2052(23)00413-6.pdf?_returnURL=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1674205223004136?showall=true

2017年發表的相關研究論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77-017-0002-z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