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張中國殲-20戰鬥機的試飛照片在美國軍事媒體【戰爭地帶】上掀起了軒然大波。這家媒體以相當長的篇幅對照片進行了分析,並指出照片中的這架殲-20單座型戰機,已經換裝了中國自主研發的最新一代渦扇-15發動機。如果訊息屬實,這無疑是中國航空發動機領域取得的又一座裏程碑。
說起來,一張非官方釋出的戰機照片就能在國外軍事圈引發如此大的關註,這在中國武器裝備發展的近些年裏,已經算不上什麽新鮮事了。作為解放軍序列中耀眼的明星裝備,殲-20的每一次改進升級,都會牽動著全世界,尤其是那些對中國軍事發展保持高度關註的國家的神經。那麽,為什麽殲-20的一舉一動都如此引人矚目呢?
原因很簡單,放眼全球,能夠實作批次生產的第四代重型戰鬥機,除了殲-20,也就別無二家了。美國F-22早已停產,俄羅斯的蘇-57雖然也號稱是第四代戰機,並且據說正在生產,但從俄烏沖突爆發至今,蘇-57在戰場上始終保持低調,幾乎看不到它的身影,這也讓人不禁懷疑,俄羅斯所謂的「批次生產」究竟是真是假。
殲-20的不斷量產和改進,意味著世界空軍力量的天平正在悄然發生傾斜。對於美國這個一直將中國視為潛在對手的國家來說,任何可能改變戰略平衡的關鍵武器,自然都是需要高度關註的物件,而殲-20無疑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這一次,美國媒體關註的焦點集中在了殲-20的心臟——渦扇-15發動機上。
據外媒報道,渦扇-15是一款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研發的先進軍用發動機,目標是取代從俄羅斯引進的AL-31發動機。長期以來,中國戰鬥機的「心臟病」問題一直備受詬病,而渦扇-10發動機的研制成功,標誌著中國航空發動機開始走上自主研發的道路。而渦扇-15發動機的效能更加先進,甚至超越了美國F-22戰鬥機所使用的F-119發動機。
如果說渦扇-10是中國航空發動機邁向自主研發的一小步,那麽渦扇-15的出現則意味著中國航空發動機實作了一次質的飛躍。它不僅推力更大,而且技術更加先進,這意味著換裝了渦扇-15的殲-20將擁有更加強悍的效能。
首先,超音速巡航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超音速巡航是指戰鬥機不需要開啟加力燃燒室,就能長時間保持超音速飛行的能力,這對於戰鬥機的作戰效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渦扇-15強勁的動力,可以讓殲-20更加輕松地實作超音速巡航,並且巡航速度甚至可能超過F-22。
其次,載彈量和作戰半徑也將得到顯著提升。發動機推力的提升,意味著殲-20可以攜帶更多武器彈藥,執行更加多樣化的作戰任務。而更遠的航程則可以讓殲-20的作戰範圍更加廣闊,更加靈活地應對各種威脅。換裝了渦扇-15的殲-20,將成為當之無愧的「空中王者」,其綜合作戰能力將登上世界現役戰鬥機的巔峰。
有趣的是,現任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曾在2022年對殲-20不屑一顧,聲稱「這不是什麽值得失眠的事情」。然而,如果殲-20真的換裝了效能更加強悍的渦扇-15發動機,恐怕帕帕羅就要食言了。
眾所周知,軍用航空發動機的研制是一個需要投入巨額資金、人力和時間的系統工程,很多國家都難以承受。但對於中國來說,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絕對不能接受的。盡管當前中俄關系保持著較高水平,但在航空發動機這樣的關鍵領域,依靠俄羅斯提供始終存在風險。
一方面,俄羅斯不可能為了滿足殲-20的需求而專門研制配套發動機;另一方面,如果中國提出客製化的要求,就意味著需要與俄羅斯分享很多關鍵技術,這顯然是不現實的。更何況,現在的俄羅斯深陷俄烏沖突的泥潭,自身的航空發動機產能已經捉襟見肘,更不要說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了。
就在最近幾個月,就連印度都開始未雨綢繆,決定在國內解決航空發動機的供應問題。印度空軍已經與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簽署合約,要求該公司為印度空軍裝備的蘇-30戰鬥機提供動力。要知道,印度雖然一直號稱要自主研制航空發動機,但多年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印度空軍對此也並不強求,畢竟他們可以從國際市場上購買到各種配套發動機。然而,這一次印度之所以痛下決心,很有可能是因為俄羅斯的發動機供應出現了問題,已經無法滿足印度空軍的胃口了。
眾所周知,俄羅斯航空發動機的壽命一直是其一大短板。在俄烏沖突的背景下,俄羅斯空天軍的精銳力量,包括蘇-30、蘇-34、蘇-35等戰機都需要頻繁出動,這對發動機的消耗是十分巨大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航空發動機產能不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熟悉航空發動機的人都知道一個詞——「核心機」,它指的是航空發動機中至關重要的壓氣機、燃燒室和渦輪組合。擁有一台效能優異的核心機,就相當於掌握了開啟航空發動機寶庫的鑰匙,可以以此為基礎開發出涵道比、動力輸出方式各不相同的發動機。
如果殲-20確定換裝了渦扇-15發動機,那就意味著中國已經掌握了一款成熟可靠的核心機技術。在此基礎上,中國完全有能力研制出適用於運輸機的大涵道比渦輪風扇引擎、大型直升機使用的渦輪軸發動機、艦艇使用的燃氣輪機等等,從而進一步提升解放軍各型武器裝備平台的動力效能。這將是一個完整而強大的「動力家族」的誕生,其意義遠非一款發動機那麽簡單。從這個角度來說,那些對渦扇-15發動機給予高度關註的外國媒體,也算得上是「懂王」了。
中國長期以來堅定不移地走軍用航空動力國產化道路,這是一條充滿挑戰但也充滿希望的道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航空發動機一定能夠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實作從「追趕者」到「領跑者」的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