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老美惹不起的三個國家,兩個打得美軍有了陰影,另一個得哄著

2024-09-14軍情

美國不敢對抗的三個國家,兩個透過「鐵骨錚錚」擋住美軍的強攻,另一個則需要透過疏導和哄護來維護關系。

不需要再去猜測了,讓美國感到「敬畏」的這三個國家,並非中國和俄羅斯,也不包括英國、法國或德國這樣的歐洲強國,同樣不是對美國毫不留情,一直私下發展核武器而遭受經濟制裁的北韓和伊朗這兩個「命運共同體」。

而是越南、阿富汗和以色列!

我們都清楚,越南和阿富汗曾經長期遭受美國的軍事幹預,為何還要稱它們為美國不敢打的國家呢?

這其中的關鍵在於這個「長期」,美國軍隊始終沒能徹底「征服」對手,還面臨持續的反抗,這使得本應迅速結束的軍事行動演變成了「持久戰」。

越南戰爭持續了14年,最終以美國主動撤軍告終,並讓美國在擁有絕對軍事優勢的情況下,損失了1000億美元和超過50萬美軍的傷亡,這還引發了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國內反戰浪潮。而越南雖然付出了更大的代價,傷亡達到200多萬人,但始終沒有屈服。

假如越南在1990年至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像薩達姆領導下的伊拉克那樣,僅半年時間就全盤認輸,那麽它肯定也會像伊拉克一樣,被美國隨意擺布。

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僅用了十幾天時間就推進到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大量伊拉克軍官被美軍「軟刀子」斬殺。

然而,越南卻展現了堅強的抵抗力,從19世紀中期成為法國的殖民地,二戰期間遭日本占領,戰後又面對法國殖民者的重新入侵,由胡誌明領導的越共與之進行了長達十年的反抗。

在法國撤退後,美國接替其位置,初期在南部扶植軍事政權,後來直接介入,但那時的越南早已鍛煉出強悍的抗爭能力。

並且在抗法期間,越共已經從中國遊擊戰中獲得了寶貴經驗,後來還得到了蘇聯的支持,這才有了與美國對抗的底氣。而阿富汗,更加「頑強」,憑借自力更生成功「驅逐」了美軍。

阿富汗的「堅韌」程度是眾所周知的,它被稱為「帝國的墳場」,也是美國不敢打的三個國家之一的原因。

2021年8月15日,美國在阿富汗的撤退成為歷史性一刻,當時一架美軍直升機在阿富汗美國大使館上空進行撤離任務,與1975年越南西貢的撤退場面驚人相似,被媒體稱為「新西貢時刻」。

就在美國忙於撤離時,阿富汗塔利班的槍聲已響徹首都,標誌著從2001年開始的20年反恐戰爭的失敗,曾被美軍趕進深山的塔利班政權,透過「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重新奪回權力。

美國在這場持續20年的戰爭中的損失巨大,雖然傷亡人數沒有越南戰爭多,但總耗資高達2.4萬億美元,給美國留下深刻的「心理陰影」。

即使美國作為全球霸主,也不得不承認「糧倉已空」。

從小布殊到拜登,美國總統更叠四次,而塔利班在阿富汗始終屹立不倒。美軍在這場戰爭中,除了擊斃本拉登外,只是讓原本破碎的阿富汗更加破碎。

蘇聯曾經在阿富汗戰爭中得出的教訓早已提醒美國,但美國並未意識到,阿富汗之所以難以征服,不是因為蘇聯軍隊的無能,而是這片土地上早已蘊含的抗爭精神,盡管塔利班存在極端宗教主義問題,但這不是美國入侵阿富汗的合理理由。

即使是以反恐名義,美國的導彈和霸權在阿富汗60%的山地和峽谷中也無法奏效,正如當年美軍即使使用燃燒彈,也無法突破越南的熱帶森林一樣。能夠打敗美國的不是實力多強,而是「堅不可摧」,但與越南、阿富汗不同的是,以色列從未與美國正面沖突過,卻依然是美國不敢惹的國家。

以色列一直以美國的「寵兒」身份出現,美國不僅不敢對其動手還要小心翼翼地維護這種關系,到底誰是誰的「主人」?

如果說美國之所以不敢再對越南和阿富汗動武是因為長期戰爭中的損失巨大,那麽以色列未動一兵一卒就讓美國甘願寵溺,這在外交關系中顯得十分不可思議。

許多人認為,正是美國的支持,使得流浪千年的猶太人得以在巴勒斯坦地區復國並建立以色列。

但這僅僅是表面,如果僅此而已,那應該是以色列對美國心存感激,而應當完全遵從美國的戰略安排。

實際上,以色列從未將自己視為需要低頭的「小弟」,反而經常采取與美國戰略利益相悖的行動。

比如在去年的俄烏沖突期間,直接拒絕了美國提出的向烏克蘭出口導彈的請求,並在年底增加了對華貿易。

盡管如此,以色列仍然與美國及西方屬於同一陣營,因為美以兩國是極其特殊的戰略盟友,只不過在這段關系中,更加上心的不是以色列,而是美國。美國一直向以色列提供大量無條件援助,從2007年開始每年提供3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

可以說,美國對以色列的大力支持,已經接近於無條件的奉承,而只要美國的行動不符合以色列的利益,必然會遭到反對。

例如美國希望與伊朗達成核協定和解,而作為伊朗的敵人的以色列則強烈反對,其背後的原因是,美國政治中實際上是猶太人在起主導作用。

掌控著華爾街金融、好萊塢影視以及超過60%的美國主串流媒體的猶太人,美國高位律師中三分之一都是猶太人,甚至近50年來美聯儲的主席都是猶太人,顯示了猶太人在美國社會中的重要影響力。

美國的各大財團背後也都有猶太人的身影,包括微軟、谷歌、Facebook的創始人,以及股神巴菲特等金融巨頭都有猶太血統或是猶太後裔。

更重要的是,美國議會中猶太人占據了超過11%的席位,每一位有抱負的總統背後都需要猶太人的政治力量和資金支持。因此,誰是誰的「主人」實在難以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