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戰役是抗美援朝的轉折點,誌願軍在清川江、長津湖一線取得全勝,聯合國軍一口氣退過三八線,連漢城都放棄了。誌願軍高歌猛進,向南最遠推進到三七線。
但是,美軍主力並沒有受到重創,隨著新任司令李奇微的到來,美軍一邊重振旗鼓,補充了大批二戰老兵,一邊醞釀著大規模反攻計劃。而誌願軍的補給線已經被拉長到極限,成為強弩之末,戰爭即將出現再一次攻防轉換。
1951年1月15日,美軍全線發起進攻,飛機、坦克、重炮密切配合,讓誌願軍見識到機械化立體進攻的真正威力。
三八線以南多是平原,不利於誌願軍防守,誌司命令38軍和50軍堅守漢江南岸,掩護主力向北集結,組織新的防線,這也吸引了聯合國軍西線所有火力,二十多萬大軍,騎一師、美二十四師、英二十七旅、希臘營、南韓六師......一支支敵軍撲向38軍和50軍。
在抗美援朝前期,防禦的困難程度遠遠超過進攻,誌願軍內部一度流傳著「守攻三個山頭,不守一個時頭」,就是因為美軍的火力優勢實在太大,還沒有見到美軍步兵的面,防守部隊便會遭到飛機大炮的嚴重殺傷,只有戰鬥作風頑強的老部隊才能打好防禦戰。
38軍被安排這一任務很正常,作為四野的主力軍,又是第二次戰役的頭號功臣,38軍打阻擊當仁不讓。真正讓人意外的50軍,該部原來是長春起義的國民黨60軍,軍長仍是出身滇系的曾澤生。
![](https://img.jasve.com/2024-9/52add59b3fe50257e930b3121c3a3985.webp)
進入北韓以來,50軍一直擔負的是次要任務,敲邊走個過場,不僅沒有經歷過血戰,連挨罵都輪不上,屬於班上那種不可救藥的差生。接到漢江南岸阻擊任務後,50軍上下群情激憤,這回和38軍這樣的主力一起承擔重任,終於有機會洗刷恥辱了。
戰鬥決心下起來容易,要想打勝仗卻很困難。經過前三次戰役,誌願軍各軍的損失還沒有得到補充,基層連隊普遍不滿員,後勤車輛更是奇缺,大部份被美軍飛機炸壞,彈藥糧食的運輸異常艱難。
而敵人機械化部隊穿插的速度很快,目標是占領所有漢江渡口,將誌願軍主力截斷在漢江南岸。聯合國軍為此投入了4個美軍步兵師和2個英軍教,還有2個南韓師。38軍和50軍必須堅守漢江渡口,保障主力有時間北返,戰場態勢有點像長征期間的湘江戰役。
50軍安排148師守帽落山,149師守白雲山,形成梯次防禦。在國民黨那邊時,60軍便以善守而聞名,構築工事有一套,這也是誌司敢於讓50軍打這一仗的主要原因之一。
果然,從帽落山戰鬥一開始,50軍便表現出十分頑強的戰鬥意誌和防守韌性,使美軍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每次進攻前,美軍總是先用飛機和重炮轟炸,認為陣地上的工事和守軍都已經被消滅後,才會發起步兵進攻。
如果誌願軍此時開火,美軍步兵便停止進攻,繼續讓炮兵轟擊一陣子,覺得上面不會再有活人了,步兵再往上爬。誌願軍不斷總結經驗,一線少留兵力,等敵人步兵上來時再進入陣地,盡量把敵人步兵放到50米內再打。
在各級幹部的鼓舞下,50軍上下憋足了勁,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不輸於38軍,同樣是英勇頑強的誌願軍。他們守衛的陣地只有在守軍全員戰死或上級命令撤退時才會放棄,沒有人後退半步。
白天美軍進攻,晚上50軍組織力量反擊,尤其是一些關鍵性的陣地,使美軍無法以此為立足點向我軍縱深發展進攻。帽落山陣地防禦一共殲滅美軍1500多人,完成了上級交給的防守任務。
白雲山就靠在漢江南岸,149師發揮出背水一戰的精神,與美軍反復爭奪長達11天,殲敵1400多人。經過帽落山和白雲山的激戰,50軍仍然保持有戰鬥力的部隊不足一個師。
這一仗也是50軍的翻身仗,447團被誌願軍總部授予「白雲山團」光榮稱號,是整個誌願軍當中唯一的團級榮譽稱號。誌司還向全軍推廣50軍的防禦戰經驗,這些都是50軍的榮耀,從此不再是國民黨的「60熊」,而是誌願軍的「50兇」。
![](https://img.jasve.com/2024-9/a7814c7967496c26ea5c27d47b08144f.webp)
接下來輪到38軍登場了,既然是頭號主力,擔負的任務自然也是最艱險的。剛開始的外圍陣地戰鬥時,38軍還可以采用機動防禦,節節抗擊敵人,隨著陣地的逐步被壓縮,50軍等各部退回北岸,38軍成了一顆名副其實的釘子。
漢江南岸只剩下38軍一支部隊,事實上,38軍的防守態勢很不利,一面靠漢江,三面被美軍包圍,只要任何一個方向被突破,整個38軍都會崩潰。
但38軍不但沒有崩潰,反而與美軍打得有來有往,對於關鍵陣地,他們有失必反,絕不讓美軍鉆進來。對於經歷過抗日、解放戰爭的38軍老兵來說,漢江阻擊戰是最難忘的,甚至超過第二次戰役。
美國的工業化威力在這裏得到充分體現,飛機丟下的航空炸彈剛剛爆炸結束,鋪天蓋地的炮彈便打過來。美國人的炮彈仿佛不要錢似的,只要步兵不進攻,他們的大炮就不停。
1人深的壕溝被全部炸平,木頭和泥土壘起來的隱蔽所和工事只剩下碩大的彈坑。38軍老兵說,以前在國內,日本人和國民黨打的炮是一排排的,美軍的炮是整片整片砸下來,沒完沒了。
只有等敵人步兵開始沖鋒,藏在反斜面的38軍戰士才能進入陣地,來不及修復陣地,只好利用彈坑進行戰鬥。步兵戰鬥誰怕誰,美軍的騎1師、24師都是陸軍的精銳,在38軍面前卻占不到便宜。
![](https://img.jasve.com/2024-9/e2f28604313ae767c1addb574044594c.webp)
從入朝以來,38軍連續作戰超過半年,各種減員超過1萬人,戰鬥力已經不如入朝初期,部隊也很疲勞。越是這種時候,越需要發揚勇於犧牲的精神。
334團一天內連續打退多次進攻,擊斃敵軍300多名。年僅18歲的潘天炎,獨自一人打退敵人一個排的幾次沖鋒,用40多枚手榴彈炸死60名敵人,被上級授予「戰鬥英雄」的稱號。
337團3連在西官廳戰鬥中,連著三天打退美軍從連到營的進攻,戰士姜士福雙腿中彈,仍然在一線阻擊敵人,當敵人沖上陣地時,他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像姜士福這樣的英雄數不勝數。
580高地是38軍防線的核心,由338團負責防禦。580高地局勢危急時,軍長梁興初親自來到338團部,要求看看預備隊,他要確信這個38軍的老底子團還有力量。
範天恩團長把預備隊拉了過來,梁興初看得雙眼發酸,原來面前的這100多人全是自願參加預備隊的傷員。他們沒有別的要求,只要軍裏多發一些反坦克手雷,美國佬的坦克太難啃了。
戰打到這個份上,範天恩手裏已經沒有完好無失真的連隊,團裏的直屬隊和後勤人員都已經組織起來。只要是還能活動的傷員,都不肯下去,堅決要求留下來,隨時準備投入反擊。
範天恩團長晚年接受采訪時說,誰不希望和平,哪有願意打仗的?犧牲,輪到誰是誰,誰都不願意犧牲,我們這個國家不就完了?如此樸實的語言,道出了誌願軍戰士們的心聲,犧牲是為了讓祖國人民更好地享受和平。
敵人的一發炮彈直接命中範天恩的指揮部,把他和政委趙霄雲一起埋在了土裏。幸虧挖得快,他們才沒有犧牲。拍拍身上的泥土,接著指揮戰鬥,只要不死就接著跟美國佬幹。
戰鬥英雄一營長劉保平,面對70多架敵機,40輛坦克的轟擊,指揮全營擊退敵人7次攻擊,親自抱起機槍射擊,直到流盡最後一滴血才犧牲。教導員劉德勝把全營僅剩的幾十人編成一個連,硬是守住了陣地。
![](https://img.jasve.com/2024-9/5f67131eb1f20e9b1b4e517a28979843.webp)
漢江南岸阻擊戰打了50多天,38軍堅持到全軍完成渡江才撤出陣地。傷亡總數超過11000人,很多連排全員犧牲,營以下幹部犧牲大半,使38軍的戰鬥力很長時間內都難以恢復;50軍也是傷亡慘重,整連、整排成建制的倒下、新增、倒下,前後兩萬余人
阻擊戰往往是各種戰鬥類別中最為殘酷的一種,而且繳獲少、損失大。38軍和50軍義無反顧地為了全軍的安全犧牲自己,打出一場精彩的、同時也是代價高昂的阻擊戰。
人民軍隊正是因為有這樣服從大局、不計較得失的部隊,才能戰勝如此強大的敵人。漢江南岸阻擊戰使誌願軍有時間轉入反攻,在橫城打了個漂亮的反擊戰,遏制住美軍的瘋狂攻勢。
抗美援朝戰役是中國近代最具影響力的一場戰役,一戰打出了中國威名,打來了國際地位,打倒了美軍的狼子野心,打出了中國人的尊嚴!
1:被軍迷譽為抗美援朝的扛鼎史書。
2:全方位、多角度再現抗美援朝戰役原因、過程、結果和雙方在戰時的決策以及在戰爭中湧現的那些戰神級的英雄!
3:汲取先輩留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