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五國軍艦「浩浩蕩蕩」過台海,遭遇「恥辱性一幕」!外媒集體沈默

2024-09-18軍情

在9月初,一支由美國、荷蘭、加拿大、澳洲和德國組成的多國艦隊計劃在台灣海峽進行一次大規模行動,意圖透過此舉向中國展示他們所謂的「軍事存在」,並試圖對中國的主權進行挑戰。然而,事態的發展並未如他們所願。他們原本預計能夠輕松地透過海峽,僅透過展示力量來完成任務,但一進入台灣海峽,就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艦艇和戰機嚴密包圍,幾乎像是被「護送」一樣。這一局面極為尷尬,五國艦隊的威懾力瞬間消失,整個過程都在解放軍的嚴密監控之下。

實際上,這一事件發生在9月初,但令人意外的是,西方媒體對此集體保持沈默,沒有進行報道。這與他們過去在台海問題上的高調報道和炒作「中國威脅論」的態度形成了鮮明對比。他們這次的沈默可能是因為擔心過多的報道會加劇局勢的緊張。直到9月17日,中國東部戰區的官方賬號釋出了一段影片,揭露了五國艦隊在穿越台灣海峽時被解放軍全程「護送」的情況,這一畫面令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解放軍的艦艇從兩側包圍了五國的軍艦,同時天空中的戰機也在進行嚴密監視。更令人震撼的是,解放軍還拍攝了大量空中監控的畫面,這些畫面顯然是由直升機完成的,而不是普通的固定翼飛機。這種操作通常被視為一種威懾訊號,意在警告對方保持克制,不要采取任何挑釁行為。在這次事件中,解放軍的行動幾乎讓五國艦隊沒有任何反擊的機會。

影片釋出後,評論區迅速變得熱鬧起來。有網友幽默地評論:「這哪裏是在穿越台灣海峽,簡直就是被集體護送回國!」也有網友戲謔地說:「五國艦隊這是在示弱嗎?一聲不響,乖乖地接受解放軍的全程‘護航’。」還有網友留言:「以前不是一直強調‘自由航行’嗎?現在怎麽突然沈默了?」這些評論反映了許多人對這一事件的看法。

此次事件中,西方媒體的集體沈默頗為引人註目。通常在台海問題上,無論是美國的【紐約時報】還是英國的【衛報】,西方媒體總是熱衷於渲染緊張氣氛,炒作「中國威脅」或「自由航行」等議題,動輒發表長篇大論。然而,這次他們卻意外地保持了沈默,這種反常的沈默甚至引發了網友的調侃:「是不是擔心自家艦隊的尷尬場面被曝光?」

那麽,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麽?其實,不難理解。美國、荷蘭、加拿大、澳洲和德國的艦隊此次透過台灣海峽,其根本意圖在於對中國進行示威。他們試圖透過所謂的「自由航行」行動,在中國的家門口制造聲勢,以此支持台灣當局,並在國際舞台上展示西方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特別是美國,作為此次行動的主導者,長期以來一直透過這種方式對中國的主權進行挑釁。美國一直試圖透過軍事存在來維持其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特別是在台灣問題上,頻繁采取邊緣策略。至於荷蘭、加拿大、澳洲和德國,他們更多的是跟隨美國的步伐,借此機會表達立場,同時給予美國一定的支持。

然而,事態的發展顯然超出了他們的預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采取行動,大量艦艇和飛機包圍了五國的艦隊,不僅在海上形成了夾擊之勢,還在空中進行了全程監視。在這種壓力下,五國艦隊完全處於被動狀態,原本想要展示的「威懾力」瞬間消失,反而像是被「護送」的囚犯。無論他們如何辯解,都無法改變這一事實。

從戰略角度來看,這一事件反映了中美在亞太地區的力量較量。美國不斷試圖拉攏盟友,構建所謂的「印太戰略」,目的是遏制中國。而中國則堅決反對這種挑釁行為,明確表示台灣海峽不是所謂的「國際水域」,任何國家都不能以此為由挑戰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在個人層面,美國太平洋艦隊一直是美國在亞太地區展示軍事力量的先鋒。荷蘭、加拿大、澳洲和德國作為北約的關鍵成員,也在不同程度上跟隨美國的亞太戰略。然而,這次行動的尷尬局面可能會讓這些國家重新考慮他們是否應該繼續緊密跟隨美國的步伐。

那麽,這次事件對全球和中國分別產生了哪些影響?

這次事件再次凸顯了亞太地區的緊張局勢,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註。五國艦隊原本希望透過此舉展示西方國家在台灣問題上的堅定立場,向中國發出明確的「訊號」。但結果卻適得其反,不僅未能對中國施加任何壓力,反而暴露了西方國家在亞太地區軍事行動中的被動和無力。這一局面也使國際社會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方面展現出的堅定立場和強大軍事能力。

對中國的影響更為深遠。首先,這次事件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亞太地區展示軍事實力的又一成功案例。透過這種堅定的姿態,中國向世界傳達了在台灣問題上的堅定立場。同時,這次行動也進一步提升了國內民眾對人民解放軍的信心和支持。網友們紛紛贊揚人民解放軍,稱其為「威武霸氣」,使西方國家不得不「夾著尾巴走」。

此外,這次事件為中國的外交政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中國歷來倡導和平發展,但在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問題上始終堅持毫不妥協的原則。這次事件無疑是對這一立場的最佳體現。無論是在軍事領域還是外交舞台上,中國都透過實際行動展示了自己的堅定態度。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應該如何應對?

首先,人民解放軍的堅定回應已經初步展示了中國的決心和實力,未來仍需持續加強軍事力量的建設,特別是在海上力量的投入方面。盡管近年來中國在海軍建設上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面對美國等國在亞太地區的頻繁挑釁,中國在艦艇、戰機以及海上監控系統等領域仍需進一步提升能力。

此外,中國不僅需要在軍事方面采取應對措施,還應更加註重外交工作。透過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和多邊談判,中國能夠向國際社會進一步闡明自身立場,同時運用外交手段化解部份國家對中國的疑慮和誤解。畢竟,中國追求的長遠目標是和平與發展,而非依靠武力解決問題。

同時,國內輿論的引導同樣至關重要。面對西方國家的挑釁時,中國媒體和政府應迅速、準確地向公眾傳達資訊,防止不必要的緊張情緒擴散。正如此次事件中,西方媒體的集體沈默反而為中國提供了一個機會,透過官方渠道披露事件的全貌,成功掌控了國內外輿論的動向。

網民評論

事件曝光後,網友們在社交媒體上紛紛發表意見,一些評論令人忍俊不禁。有人戲稱:「這五國軍艦是被‘護送’回家的吧?簡直丟臉丟到家!」還有人調侃道:「自由航行呢?不是挺囂張的嗎?怎麽一到台灣海峽就乖乖成俘虜了?」

【免責聲明】文章中的描述過程和圖片均來自網絡。本篇文章旨在傳播社會正能量,杜絕低俗及其他不良引導。如遇版權或人物侵權問題,請立即聯系我們,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若有任何事件存疑,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刪除或進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