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台媒18日早上公布,遼寧艦率領所屬航母編隊,於今日淩晨在台灣東北部海域出現,並朝日本與那國島方向航行。
這是遼寧艦自2023年3月開啟大升級以來,在完成了為期一年的船塢改裝後,又進行了歷時約6個月的海試,在完全恢復戰鬥力之後的首次出海參加活動。
而在此前,在央視專題片【淬火】中,有參試飛行員曾提到,遼寧艦已完成新型艦載機的起降試驗,可能意味著該艦已完全恢復戰鬥力,甚至因完成殲-35的起降試驗而戰鬥力飆升。
這次出海,可能是遼寧艦完成升級後,返回海南島基地歸建。
作為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在2023年3月份返回出生地的大連造船廠,開啟了為期近一年的升級作業。
關於這次升級,外界此前普遍認為應該主要是電子器材的升級,誰也沒把這次升級與新型艦載機聯系在一起。
直到遼寧艦離開船塢轉泊碼頭之後,人們才驚訝的發現,在甲板上竟然設定了一架隱身艦載機。
所以,很多分析才轉向遼寧艦的這次技術升級,竟然主要是為了改裝以適應殲-35上艦。
但是遼寧艦究竟何時試驗了殲-35的起降,誰也不知道,只是從央視專題片【淬火】中,得知這項試驗早已完成。
本來,大多數人士均認為,中國發展殲-35艦載機,主要是為了福建艦以及後續航母的需要——專供電磁彈射起飛,而使用滑躍式起飛的遼寧艦和山東艦將無法使用。
但是年初遼寧艦甲板上出現殲-35之後,原來的猜測都錯了,事實證明該機是一款兼顧滑躍起飛與彈射起飛的新一代艦載機。
由於殲-35屬於第五代戰機,這一代戰機與第四代戰機的戰損比為1:15,因此,這一機型的航母只需搭載8~12架,就足以媲美搭載四代戰機近百架的航母。
這也是美日韓兩棲攻擊艦紛紛改裝以搭載F-35B的主要考量。
可以說,在遼寧艦完成搭載殲-35的試驗後,中國航母將實作至少三個突破:
一是在航母艦載機上,中國是殲-35,美國是F-35C,大家幾乎同時上艦第五代戰機,這樣在海上對抗時艦載機就沒有代差。
二是日韓雖然在美國的支持下,為自己的兩棲攻擊艦載上了F-35B,本來想壓中國一頭,但中國有了殲-35還是彈射型,反而有了更大優勢。
三是在中國三艘航母都能搭載殲-35的情況下,該機勢必成為三艘航母上的作戰主力,這樣中國海軍艦載航空兵的的規模就有可能會集中使用,因此威懾力更強。
分析指出,這一次遼寧艦在升級後的首次出海,很有可能是檢驗改裝後的效果,因此載不載殲-35是大家關註的焦點。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升級後返回海南島基地,走台灣以東洋面的航線,只是習慣而已。
但不管怎麽說,已服役整整12年的遼寧艦,在經過升級後預計將由訓練艦升級為戰鬥艦,在搭載殲-35後戰力更是空前。
預計不久後,山東艦和福建艦也會傳來試驗殲-35的訊息,這樣中國海軍艦載航空兵很快就將進入五代機時代。
也許不久後,即便載機量暫時趕不上美軍航母,但是中國航母戰鬥群與之對抗的信心,將會因殲-35更快地服役而變得信心倍增!
(軍評陳光文於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