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首型國產兩棲攻擊艦背後的年輕人們

2024-08-01軍情
兩棲攻擊艦。采訪物件供圖
忙,夜以繼日地忙!
排完試驗計劃,已是淩晨2點。再過幾小時,又要回到試驗場。
距離兩棲攻擊艦實船長跑試驗的時間截點越來越近,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兩棲攻擊艦研發設計團隊成員蒲曉亮高度緊張。他是動力系統主任設計師,負責兩棲攻擊艦研制工程中的關鍵環節——動力系統陸上聯偵錯驗,即在陸地上驗證動力系統能否讓艦船開動。
「動力系統是艦船的心臟,裝艦風險若不能提前排摸,實船入海開不動就成國際玩笑了。」這項試驗牽一發而動全身,他如履薄冰。彼時,蒲曉亮28歲。
從圖紙到交付入列,中國首艘兩棲攻擊艦「海南艦」研制了10年。數以千百計的試驗以及「蒲曉亮們」構成了這十年。如今回望,研發設計團隊成員們滿是自豪:2021年交付入列的首艦「海南艦」,從開工到交付僅用時37個月。接著不到兩年,團隊研發設計的「廣西艦」「安徽艦」先後入列。
這是令人嘆為觀止的海軍速度。軍事評論界認為,從「零」開始創新且三艦幾乎同一時段開工,在這麽短的時間內交付,放到世界軍艦建造史上都可謂奇跡。至此,中國躋身極少數具有自主研制大型兩棲戰艦能力的強國之列。更重要的是,海軍兩棲作戰的「拳頭力量」得以形成。
「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兩棲攻擊艦曾是中國海軍需迫切填補裝備「空白」的艦種。這是類航母船型,具備全縱通飛行甲板,能夠搭載飛機、車輛、坦克、氣墊船等裝備。其研制工程涉及船舶、航空、電子、陸戰裝備、兵器、資訊、雷達、機械等多個行業。
但直到2012年,中國最大的兩棲艦艇仍是綜合登陸艦。而同一時期,美國已擁有9支以黃蜂級、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為核心的兩棲遠征大隊……兩棲作戰力量對中國海軍增加威懾力,捍衛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的作用不可替代。
自主研制兩棲攻擊艦迫在眉睫。
標準規範的「空白」,是擺在七〇八所兩棲攻擊艦研發設計團隊眼前的第一道坎。國內僅有研制綜合登陸艦的經驗,兩棲攻擊艦在任務系統、主尺度和船型等方面均已經超出現有規範的覆蓋範圍。
怎麽辦?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比如艦船主尺度變化了,相關設計不是等比例放大,而是要不斷透過縮尺比模型逐步驗證,這被稱為「仿真計算」。
又比如,設計中兩棲攻擊艦的飛行甲板上可以保障多架直升機同時起降,如果相距最遠的兩架直升機同時起火,消防能力可否保障盡快撲滅?「國內只有撲滅一個起火點的經驗,國外資料無從可查。仿真試驗只能從小尺度開始,一次次調整。好在等比例試驗時,效果不錯。」蒲曉亮舉例。
艦船研制過程中,諸如此類的試驗開展了數百項。這些試驗數據隨時反饋給研發設計端進行調整,比如動力系統中有不少「卡脖子」技術,突破需要精準的試驗數據支撐。
一邊解決問題,一邊搭建機制。專案團隊成立協調專項辦公室、建立大量管理辦法和流程規則,保障艦、機、艇、車協調的及時性、暢通性和有效性。
「要去完成國家的重大任務」
試驗結束時,已是寒冬。前方傳來的成績很好,動力系統在實船長跑試驗中一次透過。配套工作人員陸陸續續背包回去了。蒲曉亮和幾個主要工程師在戶外待了會兒,竟感覺不到冷。
出發時,他們轟轟烈烈。試驗任務來得急,成百上千的科研人員來不及準備、顧不上道別,就奔赴全國各地開展試驗工作。蒲曉亮的孩子剛出生,他跟家裏交代了一句「要去完成國家的重大任務」,再舍不得也得出發。兩棲攻擊艦的每一道工序都環環相扣,一刻也不能耽誤。
「為了國家」——那一刻,這句話有了具象的畫面。
試驗場上,年輕人挑了大梁,是機會更是壓力。在這裏,「試錯」這個詞是不被接受的,他們更願將試驗稱為「有效釋放風險」。團隊成員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工程師,更像是整個戰略布局中不可失誤的一環。「一個技術風險沒有得到解決,直接影響整個專案的工程進度。如果遲遲無法攻堅,就可能延遲幾年。這意味著我們海軍的戰鬥力形成也會延遲幾年。」團隊成員說。
日復一日,家國情懷烙進年輕人的心底。
「我們很幸運,能夠被選中參與這樣的專案。」他們說。
作者:蘇展
文:蘇展圖:采訪物件供圖編輯:單穎文責任編輯:王嘉旖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