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霸權體系真的牢不可破嗎?如果說美元是霸權的底氣,軍事是拳頭,那如今這兩樣東西正面臨著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拉爆大戰」。誰在發動這場攻勢?沒錯,就是東大。一邊拉攏中東朋友挖美元的墻角,一邊掐住關鍵技術打亂對手的工業復興節奏,再用軍備競賽點燃對手的財政燃燒彈。這一系列的組合拳打下來,美國這個全球「老大哥」的底氣,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被消耗。而這場戰爭,沒有槍炮,只有耐力和智慧。
說到美國的霸權,繞不開美元這個「全球貨幣之王」。美元之所以能穩坐江山幾十年,靠的就是「石油美元」體系。中東產油國賣石油,得用美元結算;全世界買石油,就得囤美元。可東大這幾年真的是動了美國的芝士——跟沙特直接簽能源協定,跳過美元結算,用人民幣。你想啊,當越來越多的石油交易不用美元,美國的經濟體系還能穩得住嗎?有人說,這就像拆掉一張牌桌的桌腿,沒倒但已經開始晃了。
不只是中東,東大還盯上了第三世界國家。大量借出美元債務給這些國家,看似是「幫助」,但實際上是在消耗美元的「流通性」。
用得少了,信任度也會隨之下降。要知道,美國靠印錢支撐著自己的軍費、科研和一切花銷。可當錢越來越不值錢,連印鈔機都不好使了,那不就等著通脹爆表嗎?
數據顯示,近兩年美國的通脹率屢創新高,從超市食品到房貸利率,全都漲得讓普通美國人抓狂。而這個過程中,東大的去美元化策略功不可沒。
美元被「撬墻角」,工業制造業也沒閑著挨打。美國這幾年喊得最響的口號是啥?「再工業化」!想透過扶持制造業重振經濟,擺脫對外國低端產品的依賴。可東大顯然不打算讓對手輕松成功。
直接取消鋁材出口退稅,讓美國制造業的原材料成本直線上漲。再在高端制造領域,限制出口關鍵材料,比如鎵、鍺這些稀有資源——沒有這些玩意兒,美國的高科技制造業說白了就是「瞎子拉琴,瞎胡扯」。
東大可不止會「守」,更會「攻」。最近幾年,透過扶持自家新能源產業,比如電動車、鋰電池等,東大已經在技術出口和全球市場上占據了絕對優勢。美國想追趕?好嘛,得先拿出更多的資金,投入研發,可問題是,這些錢從哪兒來?靠印錢?通脹會更慘;靠增加稅收?那是變相把老百姓往火坑裏推。
更要命的是,美國一邊要恢復制造業,一邊還要應對自己因為產業空心化而造成的技能短缺問題。這就像拆了東墻補西墻,最後可能連墻都沒有了。
講到這裏,就得說說東大在軍事領域的大動作了。這幾年東大的武器研發和軍備升級速度,可以用「開掛」來形容。從南海的軍事部署到雙航母戰鬥群的亮相,東大的軍事實力正在飛速拉近。表面上看,這是為了維護地區安全,鞏固國家主權;但背地裏呢?這其實也是一個拖垮對手的策略。
美國的軍費一直是天文數碼,2023年預算超過8000億美元,占全球軍費的39%。問題是,錢再多也得有地方花,東大的「刺激」讓美國不得不加大投入軍備競賽。還記得冷戰時期美國怎麽對付蘇聯的嗎?「星際大戰」計劃,一下子把蘇聯的財政拖垮。如今,美國可能也在嘗到這個滋味。
而更讓人覺得「頭疼」的是,美國的軍費支出已經讓財政赤字飆升,但在東大的持續刺激下,他們根本沒法停下來。多一架航母、多一顆導彈,都是赤裸裸的開銷,而這些開銷最終都得攤在納稅人頭上。
如果說經濟和軍事的對抗是明刀明槍,那東大在中東和拉美的布局就是「潤物細無聲」的暗戰了。中東,這個被美元和石油捆綁幾十年的地區,現在越來越多地向東大傾斜。沙特不僅在能源合作上跟東大綁在一起,還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大量引入東大的技術和資金。石油美元體系被削弱,美國的全球金融霸權自然也會跟著動搖。
再說拉美,這本來是美國的「後花園」,可現在呢?東大頻繁投資巴西、委內瑞拉等國家的能源和礦產專案。這些國家一旦能靠東大的資金站穩腳跟,對美國的依賴就會迅速減少。美國還想繼續「剪羊毛」?恐怕沒那麽容易了。
最後必須提到科技,這才是東大最強勁的「進攻點」。過去美國一直以技術領先自居,但最近幾年,東大的發展速度真讓人刮目相看。人工智能、量子計算、芯片制造,這些曾經是美國的優勢領域,現在被東大快速趕超。尤其是人工智能領域,東大的一些技術成果已經開始在國際市場上搶占份額。
科技競爭不僅僅是「誰更強」,而是「誰能定規則」。美國如果失去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那他們全球霸主的身份就會被嚴重削弱。
東大的「拉爆」行動,是一場典型的大國博弈。它環環相扣,瞄準美國的核心弱點發力。美國固然是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但強大的背後也有無法掩蓋的脆弱。
東大的攻勢會不會像冷戰中的「星際大戰」一樣奏效?美國又會不會逆風翻盤,重新鞏固霸主地位?沒人知道。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這場角力不會很快結束,勝負要等時間來揭曉。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