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有人願意花 20 萬美元買一張臉嗎?
俄羅斯一家機器人公司 Promobot ,近日發起了一項天價買臉的活動。面向全世界征集合適的臉用在人形機器人產品上,並為最終采用的臉支付 20 萬美元。
只要年滿 25 歲,面相看起來「 友善 」,都有機會被這 20 萬美元砸中,代價則是拿外形和聲音等資訊的永久使用權來交換。
至於買來的生物資訊呢,會在 2023 年被套用在新款機器人上,並投放到北美和中東的機場、購物中心和零售店等地方,以提供智能服務。
至於今後有沒有潛在用途,會不會告知臉的主人,Promobot 公司對此還未作出明確答復。
雖然聽起來有點不靠譜,但是看在 20 萬美元的面子上,網友熱情高漲,短短幾天就送出了兩萬多份申請,迫使 Promobot 公司提前關閉報名通道。
這個專案有多受歡迎?在一項投票中,3000+ 網友有九成選擇了把自己的臉賣出 15 萬英鎊( 折合 20 萬美元 )。
雖然我 拿不到 不理解,但我大受震撼。
公司開出天價,只為買一套真人臉,有必要嗎?20 萬美元的背後,一定有著不得不扒的秘密。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該公司的機器人產品,下圖是去年在時代廣場上出盡風頭的防疫機器人 Promobot ( 對,它也叫這個名字 )。
機器人 Promobot 的主要任務就是四處巡邏,詢問行人是否有發燒、幹咳、頭痛、腹瀉等癥狀,並提出看醫生或繼續遵守防疫規則的建議。
這款機器人被媒體稱為「 安裝了一個底座的笨重平板 」,為了增加互動而設定的眨眼動作也有著「 說不出的詭異 」,因此廣遭嫌棄。
至於這次需要用到人臉的仿真人形機器人產品, Robo-C ,則是為更高端的社交服務設計,可以提供迎賓、對話、介紹等功能。
為了讓它看起來更加友好, Promobot 打算在這個機器人的頭部安裝上更逼真的臉。
好怪,再看一眼。
捏出來的假臉總有揮之不去的違和感,有沒有什麽辦法可以讓它看起來更逼真一點?
想要做到真假難辨,生成對抗網絡 GAN 或許是個方案。
之前我們也寫過, GAN 可以造假萬物,在生成不存在的假人臉方面,表現尤其突出,僅靠肉眼根本無法分辨出來。
至於其中的原理也很簡單。
生成對抗網絡中,生成器G和判別器D反復博弈,就可以訓練出真假難辨的影像。
簡單來說,就是 G 先造個假人臉, D 判別為太假,不像人,重做;G 根據 D 的反饋進行修改,造個新的臉出來,再次給 D 鑒定;多次重復這個步驟,直到 D 判定為真,這時候就產生了逼真的假人臉。
不過 GAN 生成的人臉是二維平面數據,現階段轉換到 3D 數據還差了一層,與機器人臉模的套用依然有段距離。
另外, GAN 生成人臉的效果好壞,也取決於餵給判別器 D 的訓練數據質素,也就是用來判斷 G 真假的參考標準好壞。
訓練用了什麽數據,就會生成什麽東西,訓練數據量越大,最終效果就會越逼真。
目前該領域套用最廣泛的人臉數據庫是 LFW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人臉數據庫。不過該數據庫有著明文規定,禁止用於商業活動,僅限科學研究。
而其他類似的數據庫,數據量遠遠達不到 LFW 的規模,也很少有能允許商業用途的,實在不行。
也就是說,在現有的條件下,想讓 GAN 做一款假人臉,還得先搜集一波真人臉搭建合適數據庫。這仿佛又回到了問題的原點。
既然用 GAN 造假需要大量的真實人臉?那為什麽不直接拿一張真人臉來做呢?
這公司之前還真這樣做過。
Promobot 曾使用了阿諾舒華辛力加的臉制作 Robo-C ,廣告詞就是「 讓舒華辛力加會見你的客人 」。
無論怎麽看都好怪。
除此之外,舒華辛力加因為自己的肖像被隨意用在了機器人上,起訴了 Promobot ,要求停止這款機器人的生產,否則就得支付 1000 萬美元購買肖像的使用權。
前前後後地這麽對比一下, 20 萬美元購買一整套詳細的數據永久使用,好像也不是那麽天價哈。
不過為機器人天價購臉的事,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了。
2019 年就有一家不願透露姓名的公司這樣做過,他們委托 Geomiq 機器人零件制造商以 10 萬英鎊的價格征集一張「 友善 」的臉。
當時,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專家 Kate Devlin 也對此提出了兩點質疑:
1.為什麽機器人必須使用逼真的臉?
2.為什麽必須使用真人的臉?
不過由於甲方公司完全保密,不僅傳說中機器人產品在互聯網毫無蹤跡,甚至連幸運兒是誰都沒有走漏半點風聲,大家想一睹天價臉模機器人真容完全沒有機會。
這次放到 Promobot 身上,會不會也是雷聲大雨點小。
畢竟,外表再像真人,總說出一些弱智的對話也還是難逃滿滿的違和感,還不如直接把愛醬拉進三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