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一個人是先有能力才自信,還是先自信才有能力?

2021-11-16知識

大概在我大一時,為了鍛煉社交能力,我開始主動跟人搭訕。

自習室坐我旁邊的同學,食堂給我打菜的大媽,買東西經常碰面的收銀員、路上看見長得順眼的妹子……無選擇搭訕。

搭訕倘若成功了,自然給了我一些自信。然後我總結經驗,比如要以一個輕松有趣的話題開場、說話時註視對方的眼睛、穿著幹凈整齊。這些經驗和之前成功帶來的自信讓我在下次搭訕中表現得更得體、更自然,成功率變得更高了。

毫無疑問,我變得更自信了,也更勇敢了。我甚至參加了校內的辯論比賽和演講活動。在激烈的辯論賽上娓娓道來,以及站在舞台上面對著幾百人講話,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也就是那時,我深刻領悟到一個道理:不管你想做成什麽,你一定要把自己帶進一個良性迴圈中:嘗試-獲得反饋-再嘗試-獲得更好的反饋。

因為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作的。沒有良性迴圈,你的能力不僅容易停滯不前,你還很難堅持下去。就像一個每天重復機械勞動的人,他不用去嘗試,也犯不著提升能力,但每天他腦袋裏會有一百次想要辭職的沖動。

然而良性迴圈就避免了這一點——當你的生活進入一個正向迴圈後,這會讓你的人生充滿活力,同時加速你的成長。

但良性迴圈不是我從這些事情看到的唯一的東西。因為我發現,決定良性迴圈能否長久運轉的因素不僅僅在於我之前提到的總結成功經驗,更在於你能否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

因為在嘗試的路上,失敗不可避免。倘若你不能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失敗便會重復。重復的失敗會打擊你的自信。你做事時便會更加拘謹、猶豫、不能拼盡全力。你便更容易失敗,自信心更低。由此,你便掉入了惡性迴圈,並最終選擇放棄。

就像我之前,也有遇到搭訕失敗的情況。但我總能及時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比如搭訕不要懷有強烈的功利心、一開始不要問太多問題,避免讓人警戒;搭訕的場合或時機很重要。

當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後,失敗就沒那麽恐怖了,也不會打擊到我的自信了。因為回頭再看這個失敗時,我首先想到的不是那些不堪,而是我吸取到的經驗教訓。

但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失敗讓人難過、自責、陷入自我懷疑。所以每當遭遇失敗時,我總會想起愛迪生的燈泡故事:

記者采訪愛迪生說,你都失敗了5000次了,放棄吧。愛迪生說,不,我成功了5000次——我成功排除了5000個行不通的方案。

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你一定要學會以積極的角度看問題。


備註:謝謝知友們對本文的喜歡。想加入讀書會的小夥伴,歡迎到我的公眾號「大明白」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