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媒體稱「護膚品用得越多越勤皮膚可能越差」,原因可能是什麽?

2021-11-16知識

來來來,我們不妨回顧一下,這些年在「護膚「圈子,都出現過那些天坑。

天坑一號: 某些女星公然鼓吹天天敷面膜

為什麽敷面膜?因為面膜可以「補水」。

按照正常的生理代謝,水份是從皮膚底層往上走的,皮膚最大的功能之一就是排汗,蒸發水份,從真皮層開始,到表皮基底層,一路上到角質層,水份含量都是逐層遞減的。最外面的角質層其實由一層走完生理周期,失去活性的角質細胞組成的,主要擔任屏障功能,含水量保持在15-25%之間是最佳狀態,可以保持柔潤。

那麽問題來了,要從外往內「補水」,就得把這個水份遞減的階梯給徹底顛倒過來,事實上,就算把角質層泡成豆腐,也沒辦法給真皮層「深層補水」。角質層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阻止這樣反向滲透的發生(屏障功能),否則咱們泡個澡就都成水母了。

倒也挺通透的

面膜和濕敷是公認最能逼迫角質層吸水的,靠的就是死磨硬泡,不喝也得給我喝下去。所以敷完皮膚狀態特別好,但保持起來卻很難,過度水合的角質層,屏障功能會大幅下降,好讓多出來的水分趕緊蒸發掉,恢復平衡。

可是這屏障功能一旦下降了,再升回來可就沒那麽容易了,這個時候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感染,於是就有了水合性皮炎,以及做出來的敏感肌。

天坑二號:「深層清潔」

潔面的意義在於洗掉皮膚表面多余的油脂和外來的灰塵,所謂的「深層清潔」又會洗掉什麽呢?

多數情況下,洗掉的是肌膚最需要的結構型脂質。反復的清洗是個自毀長城的過程,皮膚最基本的功能是屏障,讓裏面的水分出不去,外面的臟東西進不來。反復搓洗的後果是這層屏障的功能被削弱,臉變得又幹又敏感。

部份表面活性劑甚至會導致導致皮炎,就是因為它們能夠「深入肌膚「,擾亂皮質屏障,刺激皮膚。

角質層屏障功能下降和缺水是個惡性迴圈,角質層的角質細胞其實是沒有細胞核的蛋白質「磚塊」,中間充斥著裹挾水份的結構性脂質作為「水泥」。在缺少水分的情況下,這些已經基本走完生命周期的角質細胞很難發揮自身應有的屏障作用,更加容易敏感。

還記得當年那些矽膠殼底下套個小馬達,就敢自稱「洗臉神器」的小玩意兒嗎?每天用這些玩意兒反復搓臉,還得配上「深層清潔」的洗面奶,商家銷量立馬翻翻。

網圖侵刪

可苦了仙女鮮肉們的小臉蛋兒。過度清潔會讓屏障功能削弱,皮膚變得缺水,敏感,更容易刺痛。

天坑三號:全民「刷酸」

前段時全網宣揚無差別刷酸 ,一大批原本正常的肌膚,硬是被「刷」成了敏感肌。

網圖侵刪

護膚刷酸的基本原理:包括果酸在內的各種羧酸可以減弱角質層中老化角質之間的鍵合力,幫助那些賴著不走的角質細胞早點脫落。

「刷酸」只是一種促進新陳代謝的護膚方法,不是自殘。

使用含羧酸的護膚品,用好了,對於皮膚粗糙,暗沈,色斑,痘痘等問題,的確有效果。

但不顧自身皮膚狀態,盲目跟風,為了起效快就天天刷,還到處去找濃度最高,酸性最強的產品來刷,那就屬於自殘了。

  • 一方面是見到「酸」字就往「刷酸」上靠,管你是什麽酸,只要上臉就是「刷酸」。
  • 另一方面把刷酸吹成了神藥,萬事皆可刷酸,無論何種肌膚狀態都推薦刷酸。
  • 這場全網狂歡的鬧劇,最後以監管部門出手,一地雞毛而告終。

    護膚品的出發點是好的,但總有些既不去了解使用者實際需求,也不花時間研發產品的半桶水,整天光想著割韭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