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有個國家,譯作 博都雅 。乾隆皇帝當年寫詩「博都雅昔修貢職。」又博又雅,好聽吧?
現在的譯名是, 葡萄牙 。
民國時,報刊將某俄羅斯大作家譯作 陶思道 ,另一位俄羅斯作家譯作 郭歌裏 。看著兩個敦厚儒雅的名字—— 托爾斯泰和果戈裏 。
楓丹白露 ——法語讀音其實更接近「封太納布勒」——如此譯出,雖然意思大變,但文藻上看,實是神來之筆。
徐誌摩將Firenze譯做 翡冷翠 ,逸清沁碧,絕妙好詞。
雪茄,Cigar,也很好。
【亂世佳人】的老譯本裏,斯嘉麗奧哈拉被譯作 郝思嘉 ,瑞德巴特勒被譯作 白瑞德 。
結論是:越湊民國時期的轉譯,漢字意思一般越好。
不信嗎?清朝與民國時,法國駐華公使名字是這麽轉譯的:
Julien de Rochechouart。譯名叫做 羅淑亞 ——體現淑德,亞字還表謙遜呢,真謙謙君子風。
Marie Joseph Claude Edouard Robert de Semallé,譯名叫做 謝滿梁 ——王謝堂前,燕子滿梁,這名字如果住南京朱雀橋烏衣巷,尤其有王謝舊風。
Aime Joseph de Fleuriau,譯名叫做 傅樂猷 ——樂於以道而謀大事,真是好名字。
而到20世紀60年代往後,法國公使們的名字已被定成:
Lucien Paye叫呂西安·貝耶。Étienne Manac'h叫艾蒂安·馬納克。Claude Arnaud叫克勞德·阿諾——很貼切很精確,但一望就知是外國人……
是這樣的:
譯名的變化,有段漫長歷史。 簡單來說,19世紀之前,比較隨意。19世紀到解放前,比較雅馴。解放後,比較切音,但不求雅馴了。港台在這方面,承民國遺風多一些。
並不是每個老譯名都好聽。Moçambique,現在新華社管做莫桑比克,舊譯卻是莫三鼻給。我一個朋友說:不知者乍看莫三鼻給這四字,還真以為一人姓莫,排行第三,被行了割鼻子的劓刑呢——好好一個國名,都給譯出故事來了。
然後讀音的問題,其實也很碎。各國語言不同,讀音就難定。巴黎Paris,按法語讀音,說是「巴黑」也無妨;按英語讀音,就是「帕裏斯」。
倫敦London,按英語讀音叫朗登也行,按法語寫法Londres,那就是老實不客氣:「聾的呵!」
許多詞寫法還不同,法國人寫希臘詞愛把末尾的「斯」字去掉,比如阿基里斯在法語裏正經就讀「阿瀉」。
所以就有個約定俗稱、名從主人的問題。
轉譯得早的,有這兩個典型名字:
利瑪竇先生Matteo Ricci,一個意大利人,不遠萬裏來到中國,起個漢名。若按當今新華社譯法,該叫馬特奧·裏奇。
被成吉思汗幹掉的花剌子模王阿拉烏丁·摩訶末Alā al-Dīn Muḥammad;若按現在譯法,該是阿拉丁·穆罕默德。
19世紀中期,英國首相全名Henry John Temple Lord Palmerston,按現在新華社譯法,該叫亨利·約翰·坦布爾·帕爾默斯頓子爵。清朝就管人家叫巴麥尊:還特意稱個「尊」呢。
19世紀到民國時確定的國家譯名,都很好聽。英國叫英吉利,法國叫法蘭西,意大利、美利堅、德意誌、瑞典、荷蘭,這些早期定下來的譯名,字眼都挑得堂皇典雅。
其實按讀音較真的話,法國按英語讀音是弗朗斯、法語讀音更接近弗航斯;意大利也大可以叫伊塔利,但意思就不那麽吉利了;美利堅這名,最初不過是阿美利加·韋斯普奇先生遠航到彼,馬馬虎虎,拿自己姓氏定的名,哪裏承想就意思豐富,美而且利,還堅起來了!瑞士、瑞典如果擱到今日,如果按英語音譯成斯維策蘭、斯維登,那麽早先的祥瑞典雅意境,那就蕩然無存。
說個很搞笑的譯名:【茶花女】男主角Armand Duval,現在流行的譯法叫阿爾芒·杜瓦爾,聽著洋氣。然而林琴南先生當年寫【茶花女遺事】,給人定譯名: 亞猛著彭 !
本來清秀癡心一男生,被叫了個亞猛,忽然就蓬頭粗服、猛漢一條了。
【鹿鼎記】裏,清朝轉譯想禮敬俄羅斯蘇菲亞公主,於是給她定譯名做蘇飛霞,好聽;韋小寶懂點俄語,給倆俄羅斯兵士起譯名:齊格諾夫叫豬玀懦夫,華伯斯基王八死雞。可見金庸先生早諳熟中國人民智慧:給人家起好名字不難;想玩諧音罵別人,更是翻臉間事。
英語裏有Elliot這個姓氏,比如鴉片戰爭時英國駐華商務總監就姓這個,舊史譯做 義律 ,乍聽以為是個中國老爹給孩子起名,勸兒子要講義氣兼自律。
英國詩人 艾略特 其實也姓這個,但名從主人,就不特意改了。
錢鐘書開他玩笑,在【圍城】裏扔給他個譯名,叫 愛利惡德 ,字眼大不好聽。新華社如今譯這名做 艾利洛 ,倒也罷了。
妙在香港大學有個 Elliot Hall ,按新華社譯法,就該叫艾利洛禮堂。可是香港讀書人聰明勁一犯,就有創意了: 儀禮堂 。即切音,又有意思,這才是老派轉譯雍容高華、書卷滿腹的玩法。
最後送四個神譯名。
清朝時,愛流放人到 寧古塔 。乍聽,是個古雅的塔名,其實是滿語轉譯。寧古,六;塔,個。寧古塔的意思是,六個。
元朝延安王,叫做 也不幹 。很傲嬌的名字。
但是,看這個:【元史-本紀第五-世祖二】
丙午,命諸王合必赤總督諸軍,以 不只愛不幹 及趙璧行中書省事於山東。是的,這個蒙古人的中文譯名叫: 不只愛不幹 。
最後一個。
元朝有個公主叫 火真別乞。 或者 火阿真伯姬,火臣別吉。 ᠬᠣᠵᠢᠨ ᠪᠡᠬᠢ
別乞或伯姬,都是 公主 的意思。
讀讀她的名字,火真,火阿真……是不是讀出點什麽了?
是的。就是【射雕英雄傳】裏的 華箏公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