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很多房地產開發商都在向商業地產轉型,靠譜嗎?

2015-01-22知識

哈哈,這是作死的節奏麽,我們搞商業的現在都是焦頭爛額,我們的開發商都是恨不得去轉行剛需賣房子資金回籠快呢。就目前這樣的環境,電商發展突飛猛進,實體商業經營除了體驗式的餐飲、娛樂、休閑等業態沒有遭受太大的沖擊,其他可以被電商瓜分的業態現在都是舉步維艱。

商業開發, 站在消費承受能力的角度 ,一個商業中心、綜合體專案、寫字樓、商街或者專業市場,周邊5公裏範圍內達到多少人口、10公裏範圍人口多少都是有硬性指標,低於這個指標,就是商業飽和,很可悲的是大部份商業都達不到這個指標,拿不到這麽好的地,也拿不起這麽貴的地,所以銷售營運起來,真是千難萬難。 站在營運實力的角度 ,就算拿到了好地,但是有營運實力,把專案做興旺的又有幾家呢?這大家可以去贏商網上看看,或者了解一下自己城市身邊的專案,用目測的方式就可以看出身邊大部份商業營運的慘淡情況。

就算站在 開發商盈利 的角度來看,近幾年商業地產的發展也並不算如意。國內做的好的,不外乎萬達、SOHO、凱德、綠地、寶能等幾家大鱷,這個是表面的風光,但是這個牽涉的 開發模式 的問題,萬達等企業是 只租不售 ,或者 綜合開發租商業賣住宅 ,或者是只售小部份,這就是萬達牛逼的地方,他有自己的資源和營運團隊,不圖賣鋪這點眼前利益,資金鏈龐大,又有錢能拿到最中心的地段,後期招商團隊專業實力牛叉,純靠租或者拉升周邊地價的方式就能賺到錢。但是目前國內大部份中小商業開發商,都是 靠賣鋪來賺錢的 ,並不具備招商、營運的能力,前幾年的時候,只要專案開出來,消費者不懂行,並不愁賣,賣完了錢到手了拍拍屁股走人了事,爛攤子留給皮包商管公司來收拾。但是現在行情不一樣了,電商沖擊實體銷售,很多自營的業主已經感受到生意沒那麽好做了,純投資的消費者都是身經百戰,除非品牌夠強,地段夠好,消費者根本不買單了。

現在就出來一個問題:商業開發企業中, 大企業類似於萬達等大鱷越混越好,品牌越來越強大 (當然房地產也是這樣的趨勢), 中型企業舉步維艱 新、小企業逐步被淘汰 ,這是趨勢和潮流,不可阻擋。

在現在的形式下,中小房企在被大型企業驅逐的過程中,被逼的走投無路想轉到商業這個行當中來,但是現實往往是很殘酷的。中小型的商業雖然開發成本上,建安成本會低於住宅,但是商業拿地的成本絕對是要高於住宅的,其次是銷售回款,你沒與實力營運起來獲取長期利益,現在商業銷售的環境越來越差了,周期越來越長,堅持不住,照樣是資金鏈斷掉,跑路的節奏。

近兩年,我一直在接觸商業,一、二、三、四城市,縣級市場,均有涉獵,總結出來的經驗與前幾年的企業拿地趨勢相反。 前幾年,很多商業開發企業向二三線城市、縣級城市拿地 ,以為下級市場會越來越好,但是事實告訴我,一二線城市因為消費基礎大,銷售然而情況較好,雖然競爭激烈,反而是良性發展,下級城市其實早就被當年轉行的早的中小企業挖掘一空了,現在進入的企業都是撿剩飯的,不說開一個死一個,但是都是大多都是乘興而來,敗興而去。

所以,誠心奉勸一句,轉行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