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1996年,此時的克里斯托弗·諾蘭尚且只是一名無名小卒,雖然在校學習期間,他已經開始嘗試以自己獨到的眼光和見解去創作作品,並已經小有成就,但是總體而言,他依舊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局外人。
直到【追隨】拍攝完成才真正意義上使諾蘭成長為一名電影導演。
在這部耗資六千美元,主演陣容全部都是兼職演員的小成本電影中,克里斯托弗·諾蘭首次嘗試了在今後的電影生涯中屢試不爽的非線性敘事手法,對故事劇情片段式的架構加上成熟而又靈活的電影技巧,最終使得這部電影從當年眾多電影作品中脫穎而出,成功在舊金山電影節上放映,並成功吸引到了不少電影公司和制片人的關註。
如果說【追隨】僅僅只是小試牛刀,那麽之後於2000年上映的【記憶碎片】則標誌著克里斯托弗·諾蘭商業電影執導生涯的開端。
在這部低成本犯罪懸疑電影中,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有著短時失憶癥的中年男人,但是失憶的困擾卻無法阻擋他復仇的決心,為了將奸殺自己妻子的兇手繩之以法,他憑借著照片、紋身、筆記等手段日復一日地行動著。
為了使觀眾能夠更加真切地融入到這個故事之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在這部電影中摒棄了傳統商業電影的線性敘事,展開了自己對電影敘事的全新革新和嘗試。
透過對倒敘、插敘等敘事手法的綜合運用,整部電影變得不再是一個完整的整體,而是由若幹片段碎片統一而成的組合體,這就使得觀眾從開啟上帝視角的旁觀者完全轉變成為了故事的參與者,如果不到電影的結尾,觀眾也與主角一樣一頭霧水。
客觀而言,如果用傳統的線性敘事思路進行表達,【記憶碎片】的電影素材完全不足以支撐其成為一部時長兩個小時左右的電影,但是非線性敘事結構的運用,使得對電影謎題的揭秘設定極大的豐富了電影劇本,甚至使電影在與許多動輒上億資本制作的電影相比,絲毫不減風采。
透過這部商業電影處女作,克里斯托弗·諾蘭確立自己作品今後二十多年的主題,那就是回溯與尋覓,無論是【白夜追兇】中那個因為錯殺了自己搭檔而陷入內疚與過往的警探,還是「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中在幼時親眼目睹雙親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又或是【盜夢空間】中透過不斷在夢境中追溯來尋找秘密與真相的盜賊柯布,以及【星際穿越】中透過未知空間回溯到過往向自己的女兒傳遞資訊的太空人······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諾蘭電影之中的主角都有著共通之處,都帶著【記憶碎片】男主角的影子,內心都有著各自的包袱,都在為了各自的原因不斷回溯過往,並最終從痛苦和磨難之中重生。
從回溯到展望
回溯與尋覓的故事主題一直在諾蘭的電影之中有所延續,但是2017年【鄧寇克】卻可以說開創了克里斯托弗·諾蘭的全新創作時代,這部電影在帶領觀眾追尋過往的同時,亦引導人們以全新視角去展望未來。
故事的最後,經歷了生與死考驗的幾位電影主角或抵制住了對德軍的恐懼駕著自家民船穿越海峽拯救被困海灘的士兵,或駕駛著戰機孤註一擲對德軍發起了反擊並最終迫降被俘,又或者九死一生成功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電影的結尾,丘吉爾那段經典的演講詞以報紙的形式被予以呈現,在主人公的念誦下,富於激情與希望的文字將觀眾帶離於故事本身,不禁回顧起那段充滿硝煙和死亡的戰爭歲月下,人們對自由和未來的執著期盼。
在數十年的創作生涯中,非線性敘事已然被克里斯托弗·諾蘭玩得爐火純青,已然鶴立雞群的他早已不再像當年那般完全專註於敘事的革新,因為雖然他不斷對敘事進行創新,但是電影依舊有著其固定的形式,這就使得在電影創作上,敘事上的創新終究還是比不過有一個絕佳的故事。
在【鄧寇克】中,克里斯托弗·諾蘭與近年來的許多著名導演一樣,選擇在戰爭類別電影完全放棄宏大的敘事視角,專註於那些身處戰爭之中充滿著不確定性的小人物。
對於生存的渴望在這部電影中被表現得淋漓盡致,相較於主旋律電影中那些懷著崇高理想,無時無刻不在奮戰的士兵,【鄧寇克】中的每個角色都在這場無情而又殘酷的戰爭竭力存活下來。
結合真實歷史和人物事件,嘎然而止的故事結尾,富於激情和期盼的演講詞以及陽光燦爛的色調這些都可以看出在這部電影中,諾蘭已然從回溯尋覓的主題之中延展而出,生發了追尋未來的眺望。
走向未來,回首過去
如果說【鄧寇克】對未來的期盼和追尋在嘎然而止的故事結尾留給觀眾無限的遐想,那麽時隔近三年之後上映的這部諾蘭最新力作【信條】則從故事的開頭就向觀眾明確了從過去與現在通向未來的主題架構。
對於諾蘭而言,【信條】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玩轉犯罪、懸疑、科幻、奇幻、超級英雄、末日幻想等多個題材的類別電影之後,他首次嘗試在融入科幻元素的基礎之上去構建一部格局龐大,敘事復雜度超越以往的諜戰動作電影。
在現實世界中,物質的運轉自有其自然規律,其中就包括了粒子從有序向著無序發展的「熵增」原理。
在【信條】中,由於鈈元素的作用,透過一道機器門就能實作粒子的正負切換,即所謂的「逆熵」現象。對於電影種種燒腦的情節,在這裏就不一一陳述,電影中對人物情感的勾勒,才是真正值得關註的。
習慣於在電影中回溯過往,並從中生發出情感碰撞的諾蘭,這一次同樣為觀眾展現了關於過去的圖景,但是在這部電影中,過去已然不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而是被統一於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體圖景之中。
電影的主人公在意外之中逐漸被卷入了一場關乎現在與未來的世界危機之中,他需要阻止一位俄羅斯軍火商溝通未來,淪陷世界的極端行動。
表面上是一名軍火商的薩塔爾,實際上卻是未來與過去進行溝通交流的重要一環,未來世界的壞蛋利用他想要報復世界的心理,讓他集齊所有演算法材料,開始淪陷世界········
在許多媒體眼中,【信條】可以說是克里斯托弗諾蘭電影生涯中最富爭議的一部電影作品,同時也是情感故事線最為薄弱的一條。
但是在我看來,【信條】卻是諾蘭執導歷程中,最具意義的一部作品,電影中對人物情感故事線的構建已然超越了單純意義上的愛情、友情或者革命情誼,個體間的命運在故事發展過程中相互交織,並最終引導觀眾走向一個更大的情感內核,命運和信念在時間面前展現出它真正的力量。
整部電影直到最後也依舊沒有給出主人公的真實名字,根據電影結尾,尼爾對主人公的真情流露,我們可以推測出,是主人公在未來建立了「信條」組織,這個組織以幫助過去的人們解決了時空危機而存在,是主人公在未來招募了尼爾,並讓其成為了自己的同伴與摯友。
是他在電影中數次將主人公從死亡的險境中一次又一次地拉出,也是他直到行動結束才表露自己真實身份以及與主人公的真情,並義無反顧的走向死亡的宿命。在拯救世界和時空危機的背景設定之下,這兩個人物跨越時空的真情更顯得難能可貴。
主人公與女主角凱特的感情戲份可能在許多觀眾看來顯得有些雞肋,而她最後出於本性做下的決定也險些讓整場行動最終失敗,但是正是這種明確計劃之下的不確定性凸顯出個體命運的不可預知。
電影結尾,凱特按照約定的方式,告知男主人公自己身處險境,並最終成功使得男主角折回當下,果斷阻止一場無謂的刺殺。我們或特許以大開腦洞,在電影所沒有涉及到的未來,男主人公正是透過這種方式,使「信條」一次又一次成功將世界帶離險境。
總體而言,【信條】作為克里斯托弗·諾蘭電影創作生涯的最新作品,其既是開始,同時亦是結束。
敘事上的復雜和許多情節的快速推動展開讓很多影迷在初次觀看時無所適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依舊是一部充滿革新與驚喜的作品,,票房成績的失敗並不能決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