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哪些創業專案僅憑一個點子就拿到了天使輪?

2015-09-13知識

歪個題:大部份靠idea就拿到天使投資的專案,投資人看中的都不是idea本身。

其實早在幾年前VC圈就已經流行一個公開做法,很大一部份投資人都只投身邊熟悉的人或者熟人投資的專案,這個很好理解,最大限度降低因人品問題所產生的風險嘛。

今天我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分析這種現象,就是題主所講的很多發生在非熟人之間的靠idea就拿到投資的專案,因為做創業孵化服務的原因,接觸過很多早起的投資專案,發現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就像本文開頭所講的那樣,這些看似僅僅靠idea就拿到投資的專案,投資人看中的並不完全是專案本身,而是專案背後的人和團隊。而很多時候大家所看到的一些靠點子拿投資只是事物的表象。

一個大家經常討論的話題,從BAT離職之後創業拿到投資的比例遠大於其他行業的創業者,不知大家是怎麽看待這件事情,除了在BAT這些公司就職本身具有不錯的社會資源和關系網之外,其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就是投資人用錢和創業者時間(機會成本)之間的等價交換。

舉個例子,一個阿裏的P8、P9或者百度騰訊的同等級別的程式設計師或者工程師,如果他們從單位離職選擇創業,很容易獲得幾百上千萬的天使投資的,為什麽呢?

道理很簡單,大都數時候在你創業所搗鼓的那些事情上,投資人是不能完全明白的,至少沒有你理解得深,否則他投你幹嘛?那麽他們靠什麽東西獲得相對穩定的對價或者平衡呢?這就是等價交換,以阿裏P8,p9為例,4年2萬股期權+百萬左右年薪,也就是說,這些創業者如果在原單位工作5年個人總收入應該在2000萬以上,你願意放棄這麽穩定的收入出來創業,一個月只拿萬把塊錢生活費,投資人給你投個幾百萬的天使其實就相當於折價買了你的時間和青春,投的是創業者的機會成本。從這個角度看,投資人做了一樁賺了的買賣,這些可比所謂的idea確定性大得多,因為實際上當下創業者付出的代價要比投資人大,idea只是浮在上面的一個表象而已。

因此,那些看是只憑一個點子就拿到投資的專案,大多數時候並不是點子本身而是擁有點子的人經歷和背景。

PS.

評論區有人說有了2000萬還要去找投資人幹什麽?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在這裏補充一下:

1,融資只是創業當中的一個環節,在不同專案中融資的重要性也不盡相同,因此融資只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手段,當然融資的過程本身也是檢驗商業模式和團隊的過程。

2,真正優質的專案,最寶貴的是時間和效率,創始人輕松上陣有利於團隊更加心無旁騖地撲在專案上,不是整天為錢和生活擔憂而分散精力,錢就讓專業的投資人去想好了,其實也是一種變相增強公司的分工和資源協作能力。

3,融資不是創業的終點,而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即便你把自己的2000萬都投進去,後續可能還是要進行融資,那不如首先就把資本這條通道打通,提高後續融資效率。

4,最後,舉個例子大家可能更容易理解,雷軍在創辦小米之前曾是卓越和金山的老總,卓越網當時好幾千萬美金賣給亞馬遜,在金山也是上市之後才離開的。雷軍應該說比絕大多數投資人都有錢,但創辦小米的時候還是到處去找投資是為什麽呢?因為即便是如雷軍那麽有錢,你現在回頭看小米的資金需求,動輒幾十上百億,個人再有錢也都搞不定的。因此,融資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是最早把企業放在一個現代市場規則下去玩,最大限度在自由市場中利用社會資源,大致這樣。

…更多文章請到老吳隨筆-知乎專欄

[認真寫好每一篇關於互聯網、品牌行銷、消費升級及生活方式的相關思考]

…更多回答請看老吳的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