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外移民的文化認同看電影【八兩金】
移民一直是中國人熱衷的事情之一。就在去年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我一個遠房親戚,清華畢業的,辦了多年的美國移民下來了。他跑到美國去發現不好找工作,把老婆孩子留在那邊後,自己又回國找工作了。 疫情這麽嚴重都不忘跑過去,說明有多執著。
不管在國外過得如何,移民海外的人都避不開一個問題,那就是身份和文化認同。刨去楊安澤那種徹頭徹尾的黃皮洋狗不談,每個移民都需要思考自己是否願意,以及是否能夠融入西方文化。
說到文化,有一句話我很喜歡:「中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這是美國人山緲·亨廷頓在【文明的沖突】一書中寫的。意思是說,中國人之所以自認為是中國人,不是因為民族身份的認同,而是對近2000年文明成果的認同。中國人千百年的積澱,是任何人都無法抹去的。
很多影視劇也探討了這個內容,比如九十年代的大陸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以及台灣人李安的父親三部曲等。李安於1990年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獨立執導的電影【推手】,講的是一個華人父親在美國的境遇。而另一位香港導演比他早好幾年就開始探討此類問題了,就是張婉婷。
張婉婷在在80年代拍攝了「移民三部曲」。第一部是【非法移民】(1985),主要講的是美國移民的生活狀態。第二部是【秋天的童話】(1987),主要講的是偏理想化的浪漫愛情故事。
第三部是【八兩金】(1989),由洪金寶、張艾嘉主演。我認為它是這三部曲裏思考最深入和表達最成熟的。這部電影對移民身份和文化認同的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而不只是講生活方式和談戀愛等表面內容。
這部電影的核心雖然講的是移民,但主要情節全部發生在中國。主人公外號叫「猴子」(洪金寶飾演),是一個在美國混的,英語不怎麽樣的華人出租司機。他小時候從大陸跑出來,在紐約呆了十六年,拿到綠卡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國探親。
回國的頭一晚,他和朋友們在洗衣店的屋頂聚會。前景是他們的房子,背景大廈林立,他們的生活環境和背景的城市有點格格不入。
洪金寶打算扮演「衣錦還鄉」,要找一樣能代表身份的東西,於是向別人借表、借金鏈子,湊齊了八兩金。「八兩金」在電影中反復提到。這即是他借來的臉面,也暗示著他在美國鍍了金,就好像他拿到的綠卡一樣,都代表著身份。
他坐飛機回到了汕頭。電影展示了八十年代的一系列中國風貌。那時候大陸還比較窮,街上充斥著各種口號和標語,還在實行計劃生育。沿海城市人人向錢看,連出租司機都說「四個現代化,大家向錢看」。
洪金寶回到汕頭老家,發現家裏人為了讓他妹妹生二胎,都躲去台山鄉下了。他小時候很瘦,外號叫「瘦皮猴」,現在很胖,小時候的朋友都認不出來了。當晚他在舞廳遇到了表妹「烏嘴婆」(張艾嘉飾演)。整部電影男女主人公都沒叫對方的本名,鄉下人互相叫外號,沒有惡意,反而顯得很親切。
張艾嘉跳舞跳得很興奮,立刻就有一個人拿手電筒照過來,還說手不能過頭。雖說有點誇張,但說明國內當時的氣氛還是很令人窒息的。這也側面說明為什麽那麽多人,包括張艾嘉,都萬分強烈地想移民。
第二天,洪金寶和張艾嘉陰差陽錯一起踏上了回鄉之旅。
他們先騎單車,再開車,車在鄉間小路上撞壞了,他們最後改坐木船。這部電影裏的鄉村景色很美。連車撞壞時幾個人吵架的背景都很美,我覺得這表達了導演對於故鄉山水的思念。
船在水中行進之時,響起了主題曲【船歌】。很好聽,詞曲羅大佑,演唱齊豫。歌曲即反映了鄉愁,也暗示了他們即將到來的愛情。
姐兒頭上戴著杜鵑花呀 迎著風兒隨浪逐彩霞
船兒搖過春水不說話呀 水鄉溫柔何處是我家
船兒搖過春水不說話呀 隨著歌兒劃向夢裏的他
嘴兒輕輕唱著不說話呀 水鄉溫柔象那夢裏的畫
船作為交通工具,在本片中反復出現(包括電影結尾的龍舟殘骸)。這暗示了人們四處漂泊,有的漂洋過海,有的回到故土,各自有各自的命運,人生充滿了渴望和無奈。
早上,洪金寶在船上看到正在晾衣服的張艾嘉,有點心動。看來他尋找的另一半不在異國他鄉,而在自己的家鄉。在美國鍍了那麽久的金,看著順眼的還是家鄉的表妹。說白了,還是中國人互相之間好交流,中國人和老外之間很難進行深層次的溝通,文化背景差別太大。
他們到了老家台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巨大的碉樓。台山的碉樓是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由海外華僑捐資興建的,鼎盛時期不少於兩千座,現在還有一千多座。巋然不動的巨大碉樓在電影中出現多次,是人們祖祖輩輩喜怒哀樂的見證。和巨大的歷史的痕跡相比,人們顯得十分渺小。
我很喜歡他父親在樹下休息的鏡頭。近景是人、樹、花,後邊是農田、水塘,遠景是山巒和天空。人和鄉村融為一體。他看見這副畫面,才看見了真正的家鄉。家鄉光有美景還不夠,人才是核心。
洪金寶回來的當晚,他兒時的愛犬花花死了,他們在山上埋葬花花,挖出了一個貝類化石,看來這個地方以前曾經有海。晚上洪金寶和父親聊天,父親說,台山以前是海底,現在山上還有一條刻著龍的木船。這為電影結尾的鏡頭作了鋪墊。
之後村裏人都搶著著給洪金寶相親,因為認為他有錢,並且向往美國的生活。而張艾嘉也準備嫁到美國去開餐館。有一個鏡頭挺有意思,先從窗戶上的柵欄看向窗外,再拉回到室內,張艾嘉在學英語,我感覺這暗示著她希望沖破禁錮,向往美國生活的心情。
兩個人一來二去有了感情,但沒有說破。兩個人感情漸深,張艾嘉春天就要嫁人,洪金寶十分不舍。看到樹上的花掉了,他爬上去把花又插回去,希望春天不要來。這棵樹即是他們愛情的見證,也是落葉歸根的象征。
張艾嘉臨走的頭一天,他們來到一棵古樹下,依依不舍,但洪金寶最終沒有吻她。國人遇到事情,瞻前顧後比較多,表達感情更加含蓄,不會像老外,勁兒上來了,倆人什麽事都幹得出來。另一方面,傳統的風俗和周邊環境的約束,讓洪金寶沒有勇氣邁出那一步。千百年的傳統根深蒂固,沒那麽容易突破。
電影尾聲,張艾嘉一身嫁衣,戴著洪金寶用從美國帶的八兩金打造的嫁妝,乘船離開台山,遠嫁舊金山。心愛的女人走了,洪金寶戀戀不舍,騎車狂追,登高遠望。這時,適時響起了羅大佑的【傳說】:
天地的變遷 滄海與桑田 到底改變了我什麽
落葉與老根 故鄉的風塵 是故事中的傳說
不如我歸去 不如我不理 愛恨中付出什麽
不如用我移山 不如將我填海 橫豎也是傳說
天地變化,滄海桑田,不變的是中國人的文化和傳統。這也是導演在這部電影中想表達的主題。美國是人人向往的地方,也許有更好的生活,但那不是自己的故鄉。
電影結尾的鏡頭是神來之筆。洪金寶站在山上,看到了傳說中的龍舟殘骸。最終,歷史遺跡和他的剪影融為一體。眺望遠方,不知未來走向何處。
片 名: 八兩金 Eight Taels of Gold
導 演: 張婉婷
編 劇: 張婉婷、羅啟銳
主 演: 洪金寶,張艾嘉
上映時間: 1989年12月21日(中國香港)
本文作者:電影欣賞家(雜談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