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常會有一些讓人大跌眼鏡的情況,比如經常寫出笑話段子的賴寶在幾年前被爆料得了抑郁癥,另一個是以幽默詼諧的主持風格著稱的崔永元也長期受到抑郁及失眠的困擾,另外的名人包括英國的喜劇大師的憨豆,美國喜劇小說家馬克·吐溫,喜劇大師卓別林也都得過抑郁癥。據說,影片裏輕松詼諧的周星馳在日常生活中給人的印象更多的是壓抑和拘謹。
在心理咨詢臨床實踐中,也時不時地發現一些言語幽默的人卻長期受到抑郁情緒的困擾。這些情況不免讓人產生這樣的疑問:難道是幽默的人更容易抑郁嗎?我們需要來分析一下幽默與抑郁的關系。
第一種關系:幽默可用來應對抑郁所代表的積極回應的缺失。
幽默是一種成熟的心理防禦機制,在現實生活中,幽默的人往往能夠贏得好感,得到關註。
很多長期受到抑郁困擾的人內在往往有一個抑郁的兒童,這個兒童往往形成於0-6歲缺少回應的環境,或者有一個抑郁無助的母親,以及對情感完全忽略的家庭。為了應對抑郁的體驗,他們可能會不自覺地發展出幽默風趣的言行,以此填補幼時積極回應的缺失。
一位患者長期受到空虛、孤獨的情緒所左右,每當他獨處時,如果沒有進行遊戲之類的刺激性活動,他的心情就會慢慢消沈下去,直到在床上卷縮成一團,抑郁成為了他的一種基礎性情緒,他時不時地出現自殺想法。不過,當他與別人待在一起時,他會流露出輕松幽默的一面,大家喜歡開他的玩笑,他也樂意跟人開玩笑,此時,他的臉上總是裝滿笑容,周圍人看到他就很開心。
他有一個孤獨的童年,父母忙於事業,在情感上也忽略他。父母似乎不喜歡小孩子,經常以一種成年人的方式與他相處,他很早就被訓練要獨立、懂事,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因此,他早早地失去了一般孩子的天真和懵懂,成為一個小大人。慢慢地,聰明的他學會了以一些比較有趣的方式吸引人的註意力,比如說一些很老道的話,開些玩笑,他甚至會特別留意一些有趣的段子並講給別人聽,當大家關註他時,他特別開心有活力。
我們可以理解,他的幽默其實就是用來對抗孤獨與抑郁的,透過幽默風趣的言行,他得到了他人積極的回應,比如開心的表情、感興趣的眼神、熱情的聲音等等,這是他在童年期的家庭環境中嚴重缺少的。因此,幽默是他自己發明的自我修復的方式,以緩解內在由於缺乏回應而形成的抑郁。
第二種關系:由於經常使用幽默來防禦負面情緒,久而久之加重了抑郁心境。
幽默可用來防禦一些消極情感,比如,在聚會時大家喜歡開些玩笑,背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緩解相聚時的尷尬和緊張。
由於長期被負面情緒所左右,缺少可以表達負面情緒的環境,有些過多使用幽默的人,往往習慣性地壓抑情緒,久而久之,這些人內在負面情緒會積攢起來形成持久的抑郁心境。這樣導致了一個尷尬的結果:一方面他們習慣於用幽默來防禦負面情感,另一方面,沒有表達的負面情感讓他們更加痛苦,於是,他們繼續使用幽默的方式去防禦情感。
一位抑郁患者和她的父母都是很幽默的人,在與朋友一起聚會的場合往往是笑話連片,他們逗得大家笑個不停。但他們三人中的兩人均得過抑郁癥,另一個則是焦慮癥,在家裏,平常也是彼此互開玩笑,卻從不表露負面情感。有一次她在父母面前提到內心的痛苦,父母相當緊張,以為發生了什麽重大的事情,因為交流負面情感,是這個家庭所不習慣的。
幽默或段子,一些滑稽的表演往往掩蓋了很多痛苦與哀傷。在電影【江湖兒女】中,當地江湖老大斌斌的朋友兼合作夥伴——房地產開發商被人捅死後的葬禮上,斌斌讓一對年輕人跳起了國標舞,美其名曰送他一程。這是很有諷刺意味的情節,歡快又性感的舞蹈映襯出周圍人的無情,以一種嬉笑和得意的方式去祭奠一個死亡的靈魂。這個情節其實隱射了自卑又自負的斌斌長期以來防禦痛苦的方式。雖然影片中沒有斌斌成長經歷的介紹,但我們可以推測,他成長於一個缺乏愛的家庭中,他的需要從未被看到,因此,他習慣性地以堅強或瀟灑的方式去防禦痛苦。
如果去觀察一下一些不會表達負面情感的家庭,你會發現,家庭中的成員或多或少有比較明顯的負面情緒,有些還有困擾多年的心理癥狀。而一個情緒都能得到合理表達的家庭往往洋溢著輕松和安全的氛圍,成員之間的情感聯結很緊密。所以,如果過多使用幽默的防禦機制去遮蔽負面情感而不是去體驗與表達,久而久之便容易抑郁。
從以上兩種分析中不難發現,個性上幽默詼諧可能是長期形成的應對抑郁情緒的性格防禦,這種防禦既有積極的一面,比如,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抑郁;也有消極的一面:由於習慣性壓抑消極情緒而加重抑郁。所以,當一個幽默風趣的人得了抑郁癥時,我們不需要太過驚訝,抑郁癥讓他們不得不面對真實的自己,如果他們能夠更多地允許自己去體驗和表達負面情緒,接近內心受傷的部份,而不是一味地防禦,那麽,也許能逐漸修復幼時的心理缺失並真正走出抑郁。
本文來自:【認識你自己:與原生家庭和解】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