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中國的配電網落後嗎?落後在哪些方面?

2015-01-09知識

謝邀。

中國配電網相比國外發達水平,無疑是落後的,這點不需要爭辯。

原因主要在於歷史欠賬太多,一方面是時間因素,中國配網發展時間也不長,日本50年代已經開始規劃配電網了;另一方面是因為經濟因素,國家投資就那麽多,很長一段時間,各級電網都好大喜功,把錢投到成果明顯的主網上,比如之前好像是說要推行20kV配網,後來又要搞特高壓,就沒下文了,諸如此類。

至於有哪些差距,是全方位的差距,就我在非洲某首都所見而言,法國人幫忙建的一個配網主幹網絡,水平絕對可以爆國內大部份城市水平,整體規劃理念更可以說超越國內。

言歸正傳,說點具體的。

1)規劃思路和落地

這點絕對是國外對國內優勢最大的地方,也是關鍵所在。國內其實很多地方,不僅是電網,規劃都很讓人捉急,因為制約太多而目光短淺。就配網而言,大部份地方還停留在頭疼醫疼,腳疼醫腳的層次,每年申報的配網專案不就是這樣麽?哪裏變壓器過載了,哪裏路線卡口了等等,反正是沒有一個統一的長遠的網架和接線規劃,給人感覺就是沒有長遠的思路。

當然南網和江浙一帶稍微好些,比如浙江電網的大三元接線就體現了整體規劃思路。

其實為什麽國內主網可靠性水平世界領先,還不是因為整體規劃的相對比較長遠,雖說有點冗余,但是至少還是不錯的,但到了配網這裏,就不是這麽回事了。

可以看看國外發達水平的配電網接線規劃。

新加坡20kV花瓣接線,當然我不是說這網架一定非常完美,事實也確實有一些小問題,但是至少理念和思路值得學習。還有法國的啞鈴式接線,英國的網孔式接線,至於日本的中壓配網整體多分段多聯絡接線就更不用說了,非常成熟。而國內目前的情況是發達一點的地方正在朝這些目標過渡,而且需要一段時間。

2)停電時間

只放一張圖,就不說什麽幾個9之類的了。

其實這樣一看,中國發達地區的指標還可以(預設指標真實性無誤),大概和美國相當,但是和日本就不能比了,日本配網這塊確實變態,把他們的精細和嚴格發揮到了極致。

整體水平就不用說了,圖上很明顯。

3)配網自動化

國內這塊剛剛起步的水平,而已開發國家不但起步早,而且電網發展的重心都在這裏,比如歐洲電網,現在就是圍繞分布式電源-微網-主動配網展開,其中配網自動化就是基礎,沒有這個,就談不上現代的智能配電網。

就拿停電時間來說吧,沒有自動化,故障診斷、隔離和恢復時間較長,無法實作網絡重構和自愈。體現為互供能力差,直觀感受為恢復供電時間長。

南韓人就很聰明了,南韓在建網過程中特別註重投資和回報,配置用低端的,註重發揮出配電自動化系統的作用,以提高供電的可靠性,而且他們發現建設配電自動化不但可以帶來減少停電的時間的收益,還可以透過降低網損和推遲配網投資而獲得更多的收益,就越來越重視。


就這比較主要直觀的三個對比吧,其他的諸如器材條件、配網資訊管理就不說了。

現狀雖然如此,但是目前國網對配網的投資還是很喜人的,主網基本上沒什麽太多專案了,不過,問題依舊存在,配網投資如何體現整體規劃思路,如何合理運用投資,估計需要一定時間,在這裏,花錢也是一件難事,呵呵。

以上。

---------------------------------------------------------------------------------------------------------------------------

PS 1:

  • 很多人都說我這好久沒停電了,怎麽可靠性不高了?
  • 首先你不能代表你們地區的所有人,其次你更不能代表比你們落後的農村的人。

    數據不會說謊。(以湖北配電網為例,國網應該不會把停電時間故意調高)

    國網是分不同供電區域的,比如武漢核心區屬於A類,那我住徐東也沒有停過電,怎麽可靠性連四個9都不到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在其他地方停了。

    再分析下A類區域的具體情況,數據說話,非常清楚。

    而且,以湖北為例,D類區域占90%(藍色部份)。

    最後,為什麽說江浙配網比較值得學習(現場學習過好幾回了)。

    透過統計就可以看出來,就看停電時間就可以了。

    但是即便如此,浙江配網除了A類地區(A+包括在內),BCD區域絕對水平也不能說很好。

    而這僅僅是停電時間,國網非常重視的指標。

    PS 2:其實還有很多配網的東西沒有寫,抽空在我的專欄【電力系統設計隨筆】裏面全面的寫下,最近確實對配電網比較感興趣,特別是對國內外配電網的接線模式(110和10kV),在非洲和法國人交流配網,確實開闊了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