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關
作為出生時是揚州人,沒幾年又變成泰州人,在徐州長大,又在蘇南和南京都讀了幾年書的
江蘇人
我想說, 蘇北沒有「膨脹」到僅次於誰誰誰的程度,但也談不上真正「窮」;
因為蘇北是真的窮過,所以知道被人扣上「窮帽子」是什麽滋味;
窮與富是個相對概念,蘇北(或者說加上魯南豫東皖北)相比蘇南、膠東、皖南「窮」, 有明末以來黃、淮泛濫造成的財富無法有效積累 ,近現代化推進落後的「窮根」。
也有 漕運轉海運 後,無法跟上新貿易體系的落寞。
更有改革開放初期,無地利無政策,有的只是 耕地紅線 的窘境;
「好好挖煤、種地供應上海、蘇南」是省裏在改開初期給蘇北(包括通泰揚)的定位;
減稅、搞民營經濟、開發區?想都別想,有限的政策突破、用地指標都要優先給蘇南,當然從全省一盤棋的角度,這樣做也有其合理性。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新千年初,這時候蘇北的窮,是字面意義上的窮,那時候「蘇中」「通泰揚」的說法也少有聽聞;
因為在當年地域歧視最盛之時,省內不講吳語的我們都是「剛波寧」,是「窮」和低素質的代名詞;
最近十幾年,不管先天條件怎樣,蘇北各市也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省裏招商引資政策也開始向蘇北傾斜,工業園區漸漸多起來,其中也有些蘇南淘汰的高汙染、高危險性的行業在往蘇北搬,前年響水的那個「大坑」就是因此而來;大坑背後還有一句很心酸的話 「寧願毒死,不要窮死」 。
但就是抱著這個決心,南京崛起,蘇北兄弟都實作了快速發展,其中通泰揚已經可以在總量和人均上,和無錫、常州在同一層面比較,徐州也總量上迫近了常州。
還湧現出徐工、恒瑞、悅達、洋河、「京東」、揚子江這些明星企業,他們和身後龐大的產業鏈,都是我們蘇北人民的驕傲。
但是,人既然曾經從傲慢和偏見中得到過心理慰藉,改變想法也不容易,在人均上踩踩蘇北尋求優越感,「多吃幾粒花生」、「看不到尾燈」這種酸言酸語也出來了,說實話,看著還是挺爽的。
蘇北各兄弟現在被高鐵串成了網,這裏的資源稟賦優勢、政府服務能力,在下一個經濟增長周期還是很有看點的。
跟蘇南、膠東、珠三角對標學習,理性分析,尋找不足,當然有必要,但搞鄙視鏈有什麽意思;
最重要還是跟自己比,自己摘掉窮帽子,而不是搞個鄙視鏈,把它甩給其他人。
那句話怎麽說的來著, 菜雖然是原罪,但其實菜也有奮起和生存的機會,只有傲慢和偏見才是生存的最大威脅。
當然,能捎帶手讓有著地圖情節的某些人酸一下,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