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如何理解電影【賽德克·巴萊】?

2012-09-15知識

一切好的電影,最後總是要落在對人性的探討上。

在我看來,支撐起【賽德克·巴萊】這整部電影的點,也是整個故事的起始點,應該就是莫那·魯道發起的對日警察進攻,到底是正確,還是錯誤的?

首先,應該毋庸置疑,就是所有人,包括片中人,都知道的一件事,那自然是對日的進攻最終肯定會是以失敗為結果。即使一開始偷襲得手,事後對方調集主力部隊的大規模進攻,任憑賽德克巴萊們怎麽樣利用天時地利人和抵抗,最終也將無濟於事。

那麽在這樣一個前提下,還為什麽要選擇進攻?

誠然,攻擊警察田村的事件是很難善罷的,或許馬赫坡社要平息此事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但,至少不需要任何大規模的流血事件,或許付出一些金錢、物質也可擺平,或許是答應一些更難以忍耐的日方條件——已經是殖民地的地區,似乎這都已不算什麽。

另外,明眼人應該都能看出來,以當時台灣地區和日本帝國主義的實力對比,硬碰硬是必輸無疑,最佳的選擇,基本上應是忍辱負重,保全部族血脈,盡量發展,待到日本整體實力隕落,而不是個別地區出現頹勢時,一舉而擊之,方可翻身。

那在此種情況下,為何還要選擇進攻?

既然是非理性的選擇,那說明,最終還是人性骨子裏的一些因素起了作用。

片中無數次出現的:「賽德克·巴萊」,到底是什麽意思?

在台灣原住民的語言中,「賽德克」是「人」的意思,同時也是一個部落的名字;「巴萊」意為「真的、真正的」,因此「賽德克巴萊」的準確含義為「真正的人」。

是的,這部電影真正在探討的,還是人性,還是大丈夫立於天地,風雲際會之時,如何做,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人」。

也許,一個農耕民族,會選擇茍且;也許,一個精於計算的文明,會計算得失,選擇利益最大化的方案。但,賽德克族人的底色,是戰士,是獵手,是刀尖上舔血討生活,是以敵人項上頭顱多寡論英雄的獵頭族啊。如此的一個快意恩仇、歃血為盟的部族,又如何可能會選擇一個明哲保身,各不得罪的方案?

所以,不要再談敵人有多強大了,也不要再談忍辱負重、保全血脈的責任感了,也不要再談面對問題最優解,那是政客,或者商人,或者科學家,要做的事;而一名戰士,或許需要的是頭腦簡單一點,因為他所有的能量都需要灌註在筋肉和肌體之上,而無暇多想其他;因為他的眼睛必須專註地咬緊目標,不能容忍敵人有任何異動,而無暇關註其他;所以,當敵人亙於眼前時,一名戰士,或許只有,也只想有一個選擇:拔刀。

這或許就是電影的問題和答案——關於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人」,如何做一個真正的:「賽德克·巴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