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內容:農業科技
■估值/融資輪次:2023年7月天使輪
■核心競爭力:品牌、口碑、科技創新
■未來關鍵詞:工業化、智能化、海產品生產與消費端閉環
從大廠員工成長到企業高管,再到農業科技公司CEO,鄧中華經歷了心理和身份的雙重轉型。
過去一年,她每個月至少有一周時間會出現在海邊或加工廠,現場看漁民捕撈,思考海鮮生產端還有什麽可以提高效率的方法,而每個周六和周日,她又會現身各大商超門店和消費者面對面交流,了解來自一線的真實反饋。
與此同時,她從一個只需要精益求精打磨產品功能的大數據工匠變成了一家公司的掌舵者,不僅要考慮發放薪金等實際問題,也要在理想和現實之間進行各種抉擇。
這一切都源於2022年春天,現在的一米八董事長,也是曾經的螞蟻集團CEO胡曉明對鄧中華的邀請:「來做農業吧」。
「其實最早我只用了三天的時間考慮要不要去創業做農業,沒有深思熟慮,就被推上了這條路,可以說是頭腦發熱,然後持續發熱,直到現在義無反顧。」近日,一米八海洋科技公司CEO鄧中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對話未來商業」欄目(專題直達: 對話未來商業|記錄、預見、讓未來發生 )專訪時表示。
作為一家馬雲參與出資的農業科技公司,一米八自去年7月成立以來就引發業內關註,從股權結構看,這家公司的第三大股東背後由馬雲持股超99%,因此外界大多認為「一米八」是馬雲在農業領域的一個布局落點。
不過,一米八更想作為一家獨立的創業公司探索農業的科技之路。
創業前用18個月考察市場
「一米八」的名字源於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到一米八,不僅是身高,也包括智力發育,這是一米八的初心。鄧中華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尊重和敬畏海鮮慢長成的規律,同時給消費者提供‘白開水’配料表的海鮮,是我想堅持做的事情。」鄧中華表示。
在創業以前,鄧中華的職業經歷被打上了深深的阿裏系烙印,2009年她從南京大學畢業進入阿裏集團,從個人化推薦開始了自己的產品之路,在阿裏巴巴工作多年後,鄧中華在2017年進入螞蟻集團工作了5年。
「以前是公司的願景點燃我,現在是我自己點燃自己,還要點燃身邊的人,這種驅動力由內而外的狀態完全不一樣。」當被問及創業一年來最大的變化,鄧中華如此向記者感嘆。
在一米八正式註冊成立前的18個月裏,鄧中華和團隊在全球12個國家、35個城市以及107家企業、科研院所、水產市場進行了細致考察。
「作為內陸人,我從小到大吃過印象最深的海產品就是海帶和帶魚,都特別鹹,所以我並不愛吃海鮮,我覺得海鮮就是這個味兒。但是這一路考察下來,我發現海鮮居然可以真的做到‘鮮掉眉毛’,居然可以是甜的。」鄧中華向記者提到。
鄧中華在寧波考察漁民出海捕撈 圖片來源:企業提供
她在考察中發現,中國其實有很多好的海鮮品種、好的養殖海域,漁民也在過去幾十年積累了非常好的經驗。這些海鮮擁有基因好、住得好、吃得好的特點,那如何把這些好的海鮮以最快的速度送達消費者的餐桌?讓消費者「買得好」成為一米八創業之初定下的目標。於是,按照「四好」的標準,在創業第一年,一米八選擇擁有中國本土基因的厚殼貽貝和「國魚」岱衢族大黃魚作為開架品類。
鄧中華發現,雖然深遠海蛋白產品領域大有可為,但傳統漁業和市場長期存在脫鉤的情況,中國不缺高品質的海鮮,但是很多消費者對海鮮等食品略有擔心,甚至有消費者存有「即便不放心,但我也沒得選」的心態。
「每一家企業在創始之初都有自己更擅長的和不擅長的事情,一米八也不是無所不能的。」鄧中華表示,「一米八包括我個人在內更擅長的部份,恰好是今天農業領域裏面相對缺失的部份,就是品牌力和產品力。而我不擅長的部份,恰好是有很多經驗豐富的漁民和優秀的工廠已經打了幾十年的基礎。所以一米八可以起連線作用,將生產端和消費端形成一個完美的閉環。」
「能夠有這麽一個機會做一米八海洋科技的創始合夥人和CEO,並且推動一米八農業版圖的首次落地,我覺得特別榮幸,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鄧中華表示。
「科技與狠活」:改變海鮮生產與消費端的矛盾和現狀
做足了深度考察,也做好用科技與創新投身漁業的準備,但是當真正深入到產業鏈當中,鄧中華才發現一切並沒有那麽簡單,用她的話來說,就是被「啪啪打臉」。
「一米八上線的第一天,就面對很多(來自)漁民的挑戰,他們覺得一米八應該馬上幫他們把市場開啟,但是我需要時間。」鄧中華坦言。現在的海鮮生產端沒法立刻實作標準化,即便定下了高標準,也很難穩定執行,難免出現品質的抖動,這對品控提出很高的要求。
因此,從一開始對海域、基因的選擇上,一米八就試圖把風險降至最低,讓產品有品質可控的可能性。在科學養殖和生產加工階段,如果高密度養殖,大量投入飼料使其迅速長成,檢測報告就會出現異常值,一米八以尊重自然成長規律的態度,讓貽貝慢長3年、大黃魚慢長2年以上才上市,這一標準遠高於市面上的「速成海鮮」。
起捕四年生大黃魚 圖片來源:企業提供
過去一年,為了品控,一米八曾在需求最火爆的時候主動下市貽貝,因為「天氣越來越冷,貽貝越來越瘦」;也會在夏天因為高溫、冷鏈保障等因素主動下架,過程損失超過200萬元。
由於貝類一直以來都是帶水保活,不易於運輸,供應鏈業內有這樣的共識:生鮮運輸難,冷鏈運輸更難,活鮮冷鏈運輸最難。一米八透過首創無水充氧保活的新方法,讓鮮活貽貝更易於運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同時了解到,2024年一米八對大黃魚和貽貝及其副產品進行超過113次第三方權威檢測,其中,營養與功效、質素與安全、環境友好性相關多項指標全年均未出現異常值,符合國家標準。
「這就是我們對於高品質的堅持,口碑不能砸了,品牌就應該有它所代表的品質。」鄧中華向記者表示,「不過,市場不會給我們太多時間,每浪費一分錢,都意味著我們在推動生產到消費的全產業鏈的良性迴圈的過程中,多了一些‘死掉’的風險,少了一些活下去的機會,現實就是這麽骨感。」
但是她不為創業以來所做的每一個決定後悔,在鄧中華看來,在一次又一次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整個團隊都在積累經驗。
如今和漁民的合作中,一方面,一米八以漁業協會收購價的基準上浮一定比例,收購符合一米八標準的產品,切實讓漁民增收;另一方面,一米八與漁民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主動承擔更多市場起伏帶來的風險,給漁民更多的確定性保障。
在鄧中華看來,全世界所有的大黃魚,養殖和野生加在一起只有30萬噸的市場,但是三文魚是300萬噸的市場,這意味著空間很大。「如果全產業鏈聯合起來,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鄧中華表示。
鄧中華希望將物聯網、雲端運算、大數據、新能源等方面的科技與創新能力與傳統農業深度融合,推動科學養殖、精深加工、冷鏈物流、產品溯源、品牌市場等的創變,她也希望一米八可以成為消費者和漁民之間的橋梁,改變當下海鮮生產與消費端的矛盾和現狀。
未來20年只做18個品類:克制才能夠帶來真正的高品質
踩過了必須要踩的坑,一米八在過去一年中也收獲了不少的經驗和成果。
根據官方資訊,過去一年,一米八構建起從深遠海到餐桌的全鏈路冷鏈能力,建設了昆山、武漢、北京三個雲倉,並且搭建起與20余個城市盒馬倉物流對接的體系,使得海上、陸地、航空的協同流轉可達小時級履約水平,在台風天也能做到不斷供。
比如,舟山海邊的鮮活貽貝經過清洗分選吐水吐沙,淩晨在工廠充氧包裝,清晨6點從島上工廠搭乘冷鏈車開往上海機場,下午2點就能抵達成都,6點入庫盒馬倉,西南內陸的消費者第二天清晨就能買到來自東部沿海的鮮活貽貝。
在一米八改變海產品生產供應鏈的過程中,科技和創新成為切入點,不過,鄧中華也提到,科技和創新並不意味著海鮮產品背後會出現一堆看不懂的配料表或者黑科技,而是切切實實提高海鮮從海邊到餐桌的效率和速度。
鄧中華會要求公司所有年輕的同事們和漁民一起出海,和漁民學習全流程經驗。「漁民負責養,我負責做好產品和送上餐桌。不過在漁民養魚的過程中,我要去發現哪些地方可以降本提效,找到工業化和智能化的可能性,讓科技與創新和漁民的經驗結合,形成一種可以復制的科學養殖方式。」鄧中華表示。
不過她也坦言,在海產品領域實作工業化和智能化並不容易。「像大黃魚就特別嬌嫩,用普通自動化器材捕撈就很容易(使其)表皮受傷,受傷了就很容易得病。當大黃魚規模上去了,一條一條捕撈已經完全行不通時,就需要研發適合大黃魚的專門的設施裝備。」鄧中華特別提到。
鄧中華整理冷凍櫃裏的大黃魚 圖片來源:企業提供
據鄧中華透露,一米八正在申請確權海域,屆時,一米八會投入工業化和智能化的設施裝備去探索海產品的科學養殖,包括探索深遠海低密度養殖方案、自動起捕、防盜器材等。
在她看來,無論是育苗育種還是科學養殖,或者是精深加工,都需要長時間和重資產投入,這就需要公司有足夠的耐心,因此一米八願意用50年的長期投入來做好這件事。「當然,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最多十年,用十年時間,從生產到消費走通全產業鏈並促成良性迴圈。」鄧中華向記者表示。
在貽貝和大黃魚之外,鄧中華和團隊也在考察第三個品類。「我們計劃未來20年專註深耕18個品類,因為每一個產品都有自己獨特的、不可逾越的物理周期。在這些方面任何人都沒有資格自以為是,克制才能夠帶來真正的高品質。」鄧中華表示。
對於未來,鄧中華表示,她想花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將一顆小貽貝做成全世界的大生意,讓它從名不見經傳的小海鮮進入千家萬戶,並且助力大黃魚成為中國的國家名片之一。她希望透過一米八的探索和努力,推進海洋農業的一二三產業聯動,讓農業「性感」起來,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農業、創變農業。
「目前世界舞台上還缺少中國農業公司的身影,一米八要用真正對消費者有益、對農民有益的模式站在世界農業公司的前列。」鄧中華堅定地說。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