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雲鵬
編輯 | 心緣
雷軍一場直播,直接從2024年播到了2025年。
▲0點雷軍直播跨年現場
註意,2025年,已經變成了今年。
智東西1月1日淩晨報道,2024年的最後一晚,中國科技圈頂流「網紅」雷軍選擇來一場直播,這也是身為小米創始人兼CEO的他第一次進行跨年直播。
從2024年12月31日晚8點開始,直至跨過2025年1月1日0點,全程4個半小時。0點一過,雷軍給現場所有工作人員都發了紅包,當然,雷軍自己也收到了「勞模紅包」。
當然,相比平時的年度演講,直播中的雷軍顯得更加輕松。雷軍上來就說,這是一次 無主題閑聊、主打陪伴。
作為最後的「彩蛋」環節,雷軍現場接入了B站跨年晚會,並親自發送了「Are you OK」的彈幕,雷軍還現場分享了自己的 三個新年願:
第一,2025年交30萬輛車,省得每個人都催我,壓力很大。
第二,有時間去更多地方看看美景、嘗嘗美食,順便測測汽車。
第三,明年我要好好健身,打算在健身房打卡100次。
▲雷軍直播連線B站跨年晚會
既然是雷軍,直播中的金句自然少不了:
年年難過年年過,一年過下來還不錯。
你只管努力,其他一切交給天意。
此次直播的地點是小米汽車工廠,雷軍特別提到, 小米幹制造業幹了14年,這是他第一次有自己的工廠,這兩座工廠是他創業14年最自豪的事情。 雷軍說,現在員工經常親切地稱他為「雷廠長」。
雷軍說自己曾在內部提到過, 未來10年小米可能要建20多座工廠,小米未來的10年會是智能制造的10年
2024年雷軍已經辦了11場直播,去年4月18日雷軍在小米汽車工廠進行了第一次直播,他現場立下「flag」,說爭取 今年要辦12場直播,每個月1場。
在直播中,雷軍公布了 小米汽車2025年交付30萬輛的目標、 重點分析了小米汽車成功的原因、 YU7會在6-7月上市的資訊, 首次透露了約 300億的造車投入, 以及小米SU7 Ultra最高 370公裏/小時左右 的極限速度。
雷軍還在直播中重點分析了小米手機沖高端的路徑, 點名表揚了盧偉冰和手機業務團隊, 小米15成為雷軍全場最推薦的手機。
雷軍在現場盤點了小米5款年度產品:小米SU7、小米15、小米MIX Flip、小米SU7車模、雙區洗雙洗烘小米洗衣機。
在直播中,雷軍帶著觀眾細致參觀了 小米汽車工廠,從9100噸大壓鑄到車身組裝,各種模具、零部件、裝配器材、機器人都詳細展現在觀眾面前。
小米汽車工廠後續也將對公眾開放, 雷軍希望大家可以多來看看。
值得一提的是,雷軍在參觀過程中對開插車十分感興趣,並 立下了2025年要學會開插車的flag。
直播後半段, 雷軍還提前劇透了2025年小米旗下REDMI的首款手機新品REDMI Turbo 4系列。
▲雷軍手持REDMI Turbo 4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直播開始前,小米王騰剛剛升任小米中國區市場部總經理,兼REDMI品牌總經理。REDMI Turbo 4會是王騰升職後的首款產品。
一、小米年終總結來了,雷軍定下2025汽車目標,解密汽車成功三大原因
一上來,雷軍先來了個「年終總結」。
雷軍提到,小米這幾年,內外部的挑戰很多,2022年,小米遇到了巨大挑戰——首次業績下滑,2023年小米竭盡全力但還是繼續下滑,股價也從35元跌倒了8塊多。
在雷軍看來,是 「年年難過年年過,一年過下來還不錯」。 在困難中保持樂觀和堅韌是很重要的,要熬得住,2024年小米業績和股價都有所回升。
雷軍特別提到了小米汽車的「一炮而紅」,前期他壓力很大,調研預期月銷只有2000,但雷軍最後還是定下7萬輛的目標,給供應鏈的備料是7.6萬輛。
現場雷軍公布了最新數據,目前小米SU7的交付量已經超過了 135000輛。
2025年雷軍的交付目標是 300000輛,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雷軍並沒有提到車型或者具體產品,不禁令人期待小米新車的釋出和交付。
雷軍現場進行了2024年最後一次辟謠: 在造車方面,小米投入的成本在300億左右,並不是網上行銷號所說的「一百多億就把車造出來了」。
對於小米汽車的成功,雷軍提了三點:
第一, 沒有取巧,技術為本,加大研發投入,2024年大約投了240億。
第二, 近年來小米堅持高端化戰略,堅持使用小米品牌,改變消費者對小米的印象。高端化的背後是品質、體驗、服務、設計。
第三, 九年來小米堅持推進新零售,重視效率,有成熟的銷售網絡體系。
雷軍提到,除了自己的努力,小米汽車現階段的成功也在於一點 「好運氣」 ——小米汽車的入場時間點很好。
雷軍在直播中再次強調說, 小米汽車是他這輩子幹的最後一件大事,所以他一定會全力以赴。
智駕方面,雷軍提到 小米的智駕裏程已經突破了1億公裏, 最近小米SU7也在各類冬測測評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雷軍說,小米在智駕方面的目標就是做到行業第一, 三年裏小米在智駕方面投入了五六十億元, 小米智駕要先追上國內第一陣營,爭取在短時間內走到領跑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安全性方面,雷軍特別解釋了為什麽YU7會提前「曝光」。因為YU7要做更長期的測試,很多測試在偽裝下無法得到準確數據,經過內部激烈討論,最終決定提前曝光外觀。
在雷軍看來,質素是第一位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二、小米手機高端化要做「配置之外」的東西,雷軍點名表揚盧偉冰
聊完汽車, 雷軍重點提到了小米手機的高端化進展。
雷軍說,小米15系列是小米歷史上賣的最好的高端數碼系列旗艦,他自己也對這款手機尤其喜愛和推薦。
現場雷軍掏出自己的小米15詳細分享了不少產品優點,他特別提到, 小米15還支持蘋果生態。
小米15專門做了一款「鉆石限定版」,雷軍透露他從小米14系列開始就想做這款手機,但在內部的反對下沒有落地,最終在15系列上終於端了出來。
雷軍說,小米手機在高端化的過程中,要在配置之外的體驗中實作更多突破。
雷軍特別說道,他想對手機業務的1萬多名同學表示感謝,尤其是盧偉冰,他們把手機做的這麽好,讓他可以專心造車。
除了手機,雷軍還特別推薦了小米科技家電品類中的米家洗衣機,這款洗衣機有兩個分區,每個區都支持洗烘, 相當於把一大一小兩個洗衣機放進了一款產品裏。
目前網上流傳著一個梗:「硬裝結束,雷軍進場」——軟裝可以全部選用小米生態產品。雷軍說小米未來可能還會涉及前裝市場,比如中央空調產品。
雷軍在直播中還提到, 小米大家電業務目前也在武漢建設工廠,屆時雷軍將擁有自己的第3座工廠。
雷軍曾在內部慶功會上說, 「你只管努力,其他一切交給天意。」 偉大都是熬出來的。
三、2024年難忘的瞬間,雷軍用了12張照片來回顧
雷軍接下來用12張照片回顧了2024年的一些難忘瞬間。
第一個是小米汽車首場釋出會,雷軍在台上說「造車很苦,但成功一定很酷。」
第二張是雷軍給小米SU7車主開車門,當時這一事件頻頻沖上熱搜。在雷軍看來,這是一件「小事」、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是對米粉朋友們的一種真誠的表達。
談及雷軍「漂移」的照片,雷軍特別提到他自己練了十幾次,漂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簡單,但最終效果確實「很帥」。
手機方面,雷軍挑選了一張小折疊屏小米MIX Flip的照片,他說,做小折疊小米想了五年時間,做了三年,期間方案被他打回了好幾次。 根據小米統計,小米小折疊屏手機的使用者有三分之二都是女性。
最終小米小折疊的銷量是遠超預期的。
小米15釋出會也是雷軍難忘的瞬間之一,雷軍特別說道,4499元起售的產品一樣可以賣的很好, 小米15是小米手機歷史上一個裏程碑式的作品。
現場雷軍也解讀了自己在工廠睡覺沖上熱搜的那張照片。雷軍說,這張照片 純屬擺拍、純屬娛樂, 拍照地點也並不在生產區裏,因此沒有穿戴相關服裝。
需要註意點是,雷軍睡的不是床墊,而是泡沫板。
四、雷軍親內建你參觀小米汽車工廠,現場立flag要學開插車
小米汽車工廠的廠長此次也來到了直播現場。雷軍特別提到 小米只用了230天,就實作了第10萬車的下線。
緊接著,雷軍和廠長一起帶觀眾參觀了小米汽車工廠,整個小米汽車工廠的園區面積大約相當於3個故宮。
首先是9100噸大壓鑄機,據了解,壓鑄車間是整個工廠裏壓力最大的車間。
直播中我們也看到了小米自研「泰坦和金」鋁錠的真容。鋁錠融化後, 在壓鑄機中經過9100噸鎖模力0.1秒的極限壓鑄、25秒時間冷卻成型, 其中技術難度是很高的。
▲小米自研「泰坦和金」鋁錠
現場雷軍親自站在壓鑄模具邊,據了解,該模具單體3.7米高、5.1米寬。模具中有復雜的散熱冷卻系統,保證壓鑄維持在適合的溫度。
▲雷軍站在大壓鑄模具邊
在壓鑄件的質檢部份,小米的 檢測器材會在84秒內拍28張照片, 對壓鑄件進行細致檢測。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小米在技術研發中一些涉及方向選擇的部份,會采用「豆漿買兩碗」的策略,不惜成本多儲備一些「備選方案」,這也是雷軍所認定的方式。
小米工廠中的AMR物流機器人都配備了激光雷達,可以實作自動導航。
▲雷軍和小米工作人員介紹AMR
在參觀過程中,雷軍特別興奮地坐上了工廠裏的一台插車,並提出自己想開插車,但廠長表示要進行相應的學習,有對應的「駕照」才可以, 雷軍馬上立下flag:2025年要學會開插車。
在車身車間裏,有300多個連線機器人和90多個AMR物流機器人,車身車間據稱可以實作100%中大型件的自動上件、100%連線點自動連線和100%質素線上監測、10年可追溯。
結語:手機汽車兩手抓,小米沖刺2025
從雷軍的直播跨年中,我們能看到當下對於小米來說比較關鍵的幾件事:小米手機高端化、小米汽車繼續突破、小米家電繼續拓展、小米新零售體系完善。當然,從直播演講的比重來看,汽車無疑是當下雷軍更聚焦的業務。
從雷軍對於諸多業務和產品細節的坦誠討論,我們也能看出雷軍對小米的自信。
未來AI手機和智能汽車無疑會是科技產業重要的兩大賽道,小米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都不少,2025年小米能否繼續保持業績穩定增長,能否在手機和汽車業務方面給行業和消費者帶來更多驚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