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羅思義在一場學術活動上。(環球人物記者 侯欣穎/攝)
羅思義,生於1947年,本名約翰·羅斯,英國經濟學家,曾任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現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2024年9月30日獲中國政府友誼獎。
這是【環球人物】記者第二次專訪羅思義。
上一次采訪在兩年前。當時正值新冠疫情期間,羅思義在英國倫敦的家中接受了記者的線上采訪。他剖析了中國在抗疫同時的經濟表現,「遠遠超過了西方國家」。
2024年11月30日,羅思義在上海接受【環球人物】記者采訪。
這一次采訪在上海。聖誕節前夕,羅思義匆匆趕到中國,參加了一場學術活動,接受了幾家媒體的訪談邀請。事實上,這些年來,羅思義早已習慣頻繁往來於中英兩國的日子,「中國已經成為我工作和生活中最重要的部份,沒有‘之一’」。
時隔兩年,我們的對談仍舊開啟於中國經濟這一話題。
「不再是技術追隨者,而是技術領導者」
【環球人物】:您如何看新冠疫情後的中國經濟?
羅思義:顯然,中國經濟已經從疫情影響中恢復。但在世界範圍內,仍有些國家還沒有完全復蘇。
2019年至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率超過20%,即每年增長超過5%。我看到,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情況相當不錯。下半年,中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適度的刺激政策,以確保實作5%的GDP年增長目標。而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預計約為2.5%,歐洲則略高於1%。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是美國的兩倍,是歐洲的四五倍。
按照國際標準,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已經非常快了。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正在進行穩步的結構升級,也就是中國所說的新質生產力。這一過程將會持續下去,中國正發展成為一個掌握高科技和核心生產力的國家。
讓我們從歷史的角度看待這一變化。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當時很難想象,中國在哪一行業的技術水平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10多年前,中國在一兩個行業的技術水平是領先的,但規模很小。現在,在一系列重要領域,中國不再是技術追隨者,而是技術領導者。這樣的變化和升級令人驚嘆。
【環球人物】:一些西方媒體鼓吹「中國經濟見頂論」。您怎麽看?
羅思義:「中國經濟見頂論」荒謬至極,純粹是意識形態上的攻擊。
剛才說到,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將超過美國與歐洲。如果中國經濟被認為面臨危機,那全世界沒有國家不面臨危機。
中國經濟增長為什麽適度放緩了?在我看來有兩個原因。一是整個世界經濟目前都放緩了,全球發展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多。盡管如此,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仍遙遙領先。
第二個原因更有技術性,是因為中國的固定資產凈投資出現下滑。在中國有很多關於內需、消費的討論,從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來看,似乎在投資的占比中並不大。但由於中國資本存量巨大,因此每年固定資產的折舊數額也很大,這拉低了其凈投資占比。實際上,這幾年幾乎所有國家的固定資產凈投資都下降了(無論是額度還是比例),因此各國經濟增長都在放緩。
「中國經濟見頂論」根本就是謊言。他們說中國經濟放緩,是在同過去的中國相比較,那是不一樣的發展階段。事實就是,美國經濟也放緩了,歐洲更是嚴重放緩。
相反,我這30年來的研究結果顯示,中國經濟一直表現出韌性和活力。中國這樣的發展勢頭預計還將持續很久。
【環球人物】:未來,中國經濟面臨哪些挑戰?
羅思義:中國經濟面臨著外部挑戰和內部挑戰。
首先,我必須要說,美國是如何與中國競爭的。美國若透過內部改革以加快經濟增長,這將非常可取。但美國政府沒有這樣做,而是投入了遠超世界其他任何國家的軍費開支。根據官方數據,美國軍費開支占本地生產總值的3.5%。事實上,這一數碼並不準確,軍隊養老金等本應列入軍費預算的開支都被隱去了。如果美國不這樣做,其年增長率只能保持在2.1%。這就是一個簡單的統計學遊戲。
另一方面,美國正試圖遏制中國經濟發展的腳步。在這一方面,美國曾有成功的記錄。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德國和日本的經濟增長速度高於美國。美國透過迫使這兩個國家提高匯率,從而限制它們的出口,成功拖慢了它們的經濟增長速度。
但我認為,美國對中國采取的包括制裁在內的措施都不會奏效。這些措施或許會造成一些短期問題,如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在短期內對華為全球的行動通訊、手機業務造成了損害。但三四年過去了,華為克服了困難,研發出了自己的系統。
美國無法在與中國的和平競爭中獲勝,它或將試圖進行一些軍事挑釁,比如在台灣省周邊、在中國南海海域的挑釁。我雖然不是中國公民,但我必須要說,中國要更加強化自己的防禦能力,更重視安全問題,夯實自己的國防實力。
第二個挑戰來自中國國內。在追隨技術時,你不需要承擔任何風險,因為科技是成熟的,是百分之百行得通的;但中國成為技術領導者後,意味著需要大量的科研經費開支,包括巨額的試錯成本,同時需要持續提高國民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這是一個長期過程,老實說,我認為這需要二三十年的時間。
【環球人物】:放眼全球,在促進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上,中國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羅思義:中國是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份。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者,一直在引領全球增長。
現在,全球有兩股經濟力量。中國等「全球南方」國家大型經濟體正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實作快速增長;而美國和歐洲則轉向保護主義,增長緩慢。我認為,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大和區域統一,使國際化分工更加深化,這也將成為中國與全球大型經濟體發展合作關系時的真正優勢。比如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共建國之間互惠互利、合作共贏。
「中國經濟必然會非常成功」
羅思義的「中國啟蒙」是一本詩集。上大學時,羅思義開始讀中國詩的英文譯本,李白和杜甫是他最喜歡的中國詩人。1969年,為研究毛澤東政治與哲學思想,他開始閱讀毛澤東的著作,對中國經濟也有了一些了解。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羅思義又將目光投向改革開放的中國。
也是自上世紀70年代起,羅思義深入研究蘇聯經濟。1991年,「見證了蘇聯解體」的羅思義受邀前往莫斯科,「去撰寫關於俄羅斯經濟的文章」。他回憶,當時自己「試圖阻止俄羅斯采用西方經濟機構主張的帶有自殺性質的‘休克療法’」。
在莫斯科,羅思義住了8年。這8年,俄羅斯遭受了全球歷史上和平時期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之一——從1991年至1998年,俄羅斯GDP下降了40%。
與此同時,羅思義也在持續關註中國的經濟發展。1992年,還沒來過中國的他,就撰寫了一篇在其學術生涯中十分重要的文章——【中國的經濟改革為何成功,而俄羅斯為何落敗?】,「神預測」了中國經濟的巨大成功。「我當時就相信,中國經濟必然會非常成功,因為‘改革開放’符合基本的經濟規律。」
回到英國後,羅思義任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成為時任倫敦市長的經濟政策負責人。2005年,他首次以倫敦市政府官員的身份來到中國,匆匆存取了北京和上海。
現在想來,羅思義還有些遺憾:「根據日程安排,當時我每年只能來中國兩次。」而那時,中國經濟增長已進入快車道,這樣的吸重力,讓身為經濟學家的羅思義無法抗拒。
2009年,羅思義選擇在上海交通大學任教,後來又成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的一名外籍研究員。自此,羅思義開始花更多時間待在中國。他對中國經濟的研究不再是「單打獨鬥」,而是每天都有與中國學者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別誤讀中國經濟】。
這些年,羅思義完成了幾本頗具影響力的書。在【一盤大棋?中國新命運解析】與【別誤讀中國經濟】中,他分析了中國經濟制度的優越性,肯定了中國將固定投資作為經濟發展動力的做法。事實上,他早已在書中回應西方對中國經濟發展提出的諸多質疑,「西方媒體根本不了解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而是簡單粗暴地妄加‘預測’中國經濟深陷危機」。
「祝賀老羅,實至名歸」
親歷中國十幾年的發展,羅思義的觀察不僅體現在數碼中,他的感受也極具溫度。
2023年3月,合肥一家汽車制造企業的自動化生產線上,智能機械臂正在焊接組裝車輛。
羅思義同記者感慨中國現代化行程之快。「我經常往返於北京與上海之間。惱人的是,多年前,這一路要花上大半天時間。你必須從市區去機場,辦理登機手續,飛到另一座城市,再從郊區進入城市中心,特別折騰。而現在,我坐高鐵,帶著電腦,上了火車,插上電源,開啟無線網絡,就像在辦公室一樣,十分舒適,並且節省了時間。」
「還有一件事情,我似乎沒完全跟上中國的發展節奏。對於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外’,中國的線上支付系統使用起來並不容易,我還是要去銀行櫃台辦理各種事務。我的轉譯對我說:‘你看,誰還去銀行?絕大多數都是老人和外國人。’」羅思義聳聳肩,笑著對記者說,「我老了,徹底過時了,15年前剛來中國時,我還是‘最前沿’的,哈哈!」
今年年初,羅思義帶著他的孫子來中國旅行。他們去了西安,看兵馬俑。「我們在兵馬俑周圍閑逛,看了很多東西,還請了導遊。當時人山人海,但我們很開心。聯系到我的經濟學專業,我始終認為,旅遊業是國家最重要的產業之一,我在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任職時,就負責旅遊業研究。我認為,當一個國家變得越來越發達時,人們會想去那裏看看新的東西,見識新的事物。因此,我是旅遊業的忠實粉絲,看到這麽多人在中國認識中華文明的奇跡,我非常高興。」
「因此,無論是從個人角度還是從專業角度,我都非常著迷於觀察中國發展的所有歷程。」羅思義說。
也正是因為在中國待得久了,羅思義與中國文化有了更直接的互動。「50年前,我第一次讀到李白和杜甫的英譯版詩作時,就被感動了。但我花了50年才明白,中國古詩為什麽能給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詩中蘊含人類共同的情感。李白那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描寫了人類普遍的告別經歷,是一種直接、悲觀卻不傷感的表達。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感悟又讓我反過來思考英國——一些我早已習以為常但其實有著豐富內涵的現象。它讓我更好地思考自己的文化。」
今年9月30日,羅思義獲中國政府友誼獎,這是中國政府授予來華工作外國專家的最高獎項。他在微博上分享感悟:
「我這一生都想做一些有益於人類的事情。當我成年後,我才明白,某個國家的局勢在某個時間點對於全人類的進步具有決定性意義。18世紀末爆發的法國大革命覆寫了歐洲的歷史,1917年的俄國革命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20世紀後半葉到21世紀初的中國決定了世界的未來……所以,我會盡我所能在中國實作民族復興的行程中做出自己的貢獻,無論我的力量多麽微小。
如果我所做的事情對中國有用,那麽意味著對人類也有用。中國政府頒發這個獎項給我,表明我所做的事情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對中國有用。因此,我無法想象還有什麽比這更讓我滿足的了。」
在這條微博下,網友留言:「祝賀老羅,實至名歸。」
(來源: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