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應該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還是應該努力改變呢?

2021-04-06心靈

人大多數的內耗焦慮主要來源於:

1、我要把事做好,不然我就很失敗

你可能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在心理學上,「完美主義」被分為消極傾向和積極傾向。

消極的完美主義,害怕犯錯,被焦慮不安驅使著去做得更好;而積極的完美主義,則更多是出於內在的自我要求,即便在沒有人看到的角落裏,他們還是會盡力做到最好。

不過,完美主義也並不等同於必然把事情做得很好。完美主義的人常常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把事情做好。

這是因為大腦中負責自我評價的大腦區域活躍程度較低,讓他們的自我評價與真實情況出現了偏差。他們會經常強調秩序和條理性,為自己制定很高的標準,容易出現焦慮、逃避傾向,害怕被否定,讓身體處在警戒狀態。

所以,與其說完美主義是一項值得贊揚的特質,倒不如說它需要被正確認識。做事態度認真是好事,但是不分場合死磕完美,有時候帶來的反倒是反效果,既讓自己心累,又讓旁邊的人覺得難以溝通。

如果你在想「我永遠都做不好這件事」,你可以反駁自己說:「我過去完成過很多挑戰,這次也可以

世上本沒有那麽多的完美,不完美也是人生的常態,需要接納,才會創造出更多可能性。

2、事情如果不按我設想的方向發展,我就會很焦慮,太糟糕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候,別人給你發了一條資訊,你回復,然後進一步詢問,結果對方一個小時了,還沒有回復你。你就很煩躁,完全無法進行其他的工作。這裏面的底層邏輯是,你在強迫整個世界按照你的節奏去執行。

【深度關系】中說:控制你能控制的,暫時無法控制的就讓他去吧,人不是全能的,要接納自己有失控感,允許不好的事情發生。

對於處理不了的問題,或者時間線比較漫長的事態。我們就需要學習轉念法,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問題本質。也就是說,一切發生都有利於我的宗旨。不斷強化自己的心力。甚至,把內耗轉化成財富,把關註點從內在情緒本身向外擴張。

所謂事緩則圓。並不是說,放一放這個事就一定能朝著更有利的方向發展,而是說,讓自己的內心調整到一個有空間處理和承受事情的狀態。緩,就是暫時離開對自己的傷害,擱置它,反而可能得到圓滿的結局。

3、別人過得比我好,而我一事無成,太失敗了

內核不夠穩定的人,遇到別人擁有,你卻沒有的事物,比如別人一個月賺十萬,你才賺3千;別人買車了,你只能刷共享單車;別人升職了,你先入職的還原地踏步...這些都會心生羨慕嫉妒,不由自主的去跟人比,就會感覺特別壓抑沮喪,特別失敗,進而陷入焦慮之中。

人生漫長,充滿不確定性,每個人的成就有他的機緣所在,此時旺,彼時可能就衰,跌宕起伏才是常態,誰能穩下來,才是根本。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你要跟人比天賦、位元色、比資源背景,不一定能拼得過,但我們可以比「堅持」,普通人最大的優勢就是普通,就用人人能去做的「堅持」,去超越他人、超越自己。不一定要拼個十年八年,也許你多堅持一天,你收獲的都會與別人不一樣

你要做的,就是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低頭耕耘好當下,不要用未來的恐懼來影響現在,當你認清自己的目標,就堅持努力前行。

就像馬斯克說的,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速度的比拼,只要你不放棄嘗試,長期堅持,你終將創造自己的輝煌!

簡而言之就是對人對事太有期待了,就會懷疑自己。

其實接納自己,避免完美主義,擁抱不確定性,保持平常心才是最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