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情緒,你「管理」過它嗎?

2024-04-16心靈

如果簡單分,情緒一類是能「管理」的,一類是自己意識「不能管理」的。

能管理的情緒,多與認知有關。 比如,當我們有更廣闊的視野時,會有新的情緒發生。一個女孩看到有人坐壞了她的風箏,她是憤怒的;但當她發現對方是一個盲人時,她的憤怒情緒消失了,轉變為同情對方。同樣,我們可能覺得7、8歲的孩子太以自我為中心,但知道他們這個年齡是無法替代思考時,我們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

這是認知帶來的情緒變化。我們了解的事物越多、經歷的文化生活越多元,就越能涵容並包他人,也更不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我沒有在老家小縣城居住生活,而是走出來歷經多年漂泊,這對於他人可能是辛苦的,但對於我是一種欣喜,那是我的生活動力。當我體驗到了不同城市的生活時,我發現內心開始變化,一些觀點不再那麽僵硬,一些反應不再像過去那樣模式化。

我深深受益於對情緒的運用。

遇見不同的人,可以理解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觀;去很多地方,可以體驗不同的生活樣態;讀書增長知識可以隨著認知的變化松動固有的思維模式。這些提高認知方式,對情緒改善極大。所以改善情緒的一個有效方式是深入體驗不同的生活。

我會常常步行在大街上,看車水馬龍,看不同的人體會他們不同的生活。從五環、到四環、三環、二環,這常常讓我產生領悟。一些困擾自己的情緒在步行中自然就開始消散。有一段時間,我很痛苦茫然,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

我就走出去,當我看到一些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時;當我看到又有人忙於生計、奔波不息時;當我看到大部份人都在麻木與痛苦中擺蕩掙紮時, 我發現自己不是一個人。我的痛苦也是大眾的,一種辛酸和釋然同時湧來,我也不覺得自己有多麽特殊、自己是怎樣一個「受害者」了。

逐漸就覺得自己要「搞好自己」以幫助更多的人。因為不覺得是一個人孤獨戰鬥,就更有力量,對探索心理學、心靈奧秘更加有力量,甚至有使命感這種深刻的情感出現。

我們還有一些情緒是意識「管理不了的」,甚至越去管理它問題越發嚴重。

這些年抑郁癥普遍發作在孩子們身上,就是這些孩子太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了,這種管理帶有強迫和刻板特質,結果就是情緒被壓抑,轉變為其他更嚴重的軀體化或行為問題。

疫情期間,一個非常厭惡上學的孩子強行控制讓自己上學,結果進入校門就會體溫急遽上升,不得已學校只能讓她休學,但回家後體溫就恢復正常。這是因為過於控制情緒導致的軀體化反應。有不少情緒固著還會影響註意力分配。

一些情緒壓抑的孩子會嚴重影響學習成績,比如對數學、物理等理工科的影響就較大,這些學科在學習時需要調動註意力,但情緒壓抑會直接占用註意力資源,產生極大的挫敗感。

有一些孩子在高中或大學出現嚴重的情緒困擾,他們用過去習慣應對情緒的方式不斷嘗試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可能會加劇心理問題,陷入情緒泥潭。

心靈成長的復雜性,在於一個人自己很難判斷自己什麽時候該「管理情緒」、什麽時候「該釋放和流動情緒」,也正是對情緒情感的好奇,我深入研修、體證情緒在我身上種種反應和變化規律,最終我確認,人心底的心境是情緒的本源,就如土壤對於萬物。

心境調整是最重要的。一個具有良好心境的人,看世界就是暖色的,也更能汲取關鍵的養分,促成新能力的發展,也會更加容易遇見新的美好關系;同樣一個低落心境的人,會產生諸多負性情緒。

心理咨詢中,我也常發現,針對單一情緒的調整,一些認知行為技術本該有效卻實際效果較差,這是以為訪客大多需要心境整體調整變化,這需要深度心理技術的參與。所以,就目前來看,一些簡單自我使用的技巧多在認知行為療法中,這個體系的自助手冊也最多。但更精深的人本療法和精神動力學工作(多工作心境),是專業心理咨詢師需要沈浸多年必修執業的關鍵。

2024.4.18 隨筆、關於情緒的一點筆記

作者田凱,田凱個人簡介,全職心理咨詢師/高校心理督導師,從自我療愈到專業助人心理咨詢十五年,咨詢個案13000+,在知乎分享實用的心理工作經驗,我本月有三節行業直播,分享最新前沿的心理師行業訊息,關註我的知友可以私信 @田凱 報名參加。

本期直播簡介如下: